曾家、王娜在《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年第4期中撰文,分析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質量評價觀,指出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政策保障的藩籬與瓶頸,并提出了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政策保障體系構建的相關意見。
在基本維度方面,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觀應包括適應性質量觀、能力本位質量觀、多元性質量觀、發展性質量觀、國際化質量觀以及特色化質量觀。在內涵和功能體現方面,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觀應被理解為一種定量與定性評價的結合體,并堅持以定性評價為核心,評價的立足與落腳點應放在對當前經濟社會的“適應性”上,并起到診斷、決策、反省與中介功能。在價值取向方面,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觀主要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評價主體在處理與面對評價過程中的各種關系、沖突與矛盾過程中所應堅持的基本價值態度、價值立場、信念以及由此所表現出的相關價值的傾向性。
反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政策,存在以下問題:1.政策的完善性有待進一步突破,體現在中高等職業教育之間銜接政策、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銜接政策、高等職業教育中產學研合作政策的不完善;2.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強、公平性欠缺,在各個法令中所涉及的高等職業教育內容較少且原則性與目標性內容較多;3.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政策的有限性,主要體現在保障主體欠周延和保障制度欠完善兩個方面。
基于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議:1.將高等職業教育政策實化與細化,對學校與政府各自的義務、職責以及權利等進行明確規定,提升政策內容的可操作性與執行性;2.進一步提升與強化對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研究,鼓勵相關領域研究者與實踐人員加入高等職業教育的研究隊伍,有效提升政策制定主體的素質與能力;3.進一步完善有關高等職業教育的政策與法律,出臺針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在法律法規中明確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內容。另外,進一步保障高等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政策執行者的專業素質并加強對高等職業教育政策執行的監督,也是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政策保障體系構建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