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傳永、夏現偉在《現代遠距離教育》2016年第2期中撰文,梳理了我國臺灣地區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政策脈絡和發展路徑,并總結了對我國大陸地區的啟示。
臺灣地區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政策脈絡始于終身教育理念政策化,第一階段從《社會教育法》到《教育改革總咨詢報告書》,臺灣地區終身教育的推展逐漸步入系統化、明晰化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為終身教育政策法制化,2002年公布實施的《終身學習法》明確了終身教育目標,為臺灣地區終身學習的發展提供了專門的法源依據,使得臺灣地區終身教育的推展進入法制化時代。第三階段為終身學習理念普及化階段,在這個階段,臺灣地區開始推展學習型社會,2014年對《終身教育法》進行修訂,為臺灣地區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勾勒了法律愿景。
作者歸納了臺灣地區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發展路徑。第一,臺灣地區重視家庭教育,在法制、輔導咨詢、體系健全等各個方面促進家庭教育的專業發展,保障家庭教育的質量,建好終身教育“第一站”。第二,由于社區教育是開展終身教育的重要依托,因此臺灣地區加強了對社區教育的經費投入,推動非正規學習成果的認證。第三,強化高齡教育,加大對高齡教育的投入、擴展高齡學習的通道,走好終身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第四,整合社教機構、圖書館,拓寬終身學習通道。第五,活化非盈利組織,整合民間教育資源。第六,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塑造城市學習文化。
基于以上政策脈絡和發展路徑的分析,作者建議我國大陸地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第一,重視家庭教育發展,從主管機構、法制政策、經費投入等多方面支持家庭教育,構建“共學”型家庭;第二,強化社區教育發展,建立規范的學習考核與成果認證機制,積極推進非正規學習成果的認證;第三,因應高齡化趨勢,從政策層面和實務層面深耕老年教育發展;第四,整合社會與民間教育資源,拓展終身學習通道;第五,深化學習型城市建設,推動市民學習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