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偉
我國職業教育有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兩種含義和兩個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駕駛學校(以下簡稱“駕?!保┮矊儆诼殬I教育范疇,與職業院校(以下簡稱“職校”)主要從事全日制學歷教育不同,它主要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但二者同為職業教育實施機構,駕校辦學有對職校經驗的借鑒,同時也揭示了一些職業教育道理,給職校以啟示。
一、駕校借鑒了職校的教學組織邏輯
駕校的教學組織借鑒了職校教育教學由理論到實踐的邏輯順序,理論成分逐漸減少,實踐成分逐漸增強。駕校學員首先要學習交通法規知識,考試通過方可進入模擬駕駛。在模擬駕駛平臺上訓練扭轉方向盤、開關車門上下車等系列基本動作,模擬訓練結束,開始進入實車訓練,這是學習培訓的主體部分。實車訓練分別訓練離合器半聯動行車、曲線行駛、直角拐彎、側方位停車、坡道停車起步以及倒車入庫等項目,實行模塊式教學,由易到難、由簡入繁。校內實車訓練結束,并考核過關,開始校外實際道路訓練。
二、駕校的人性化管理值得職校學習
駕校管理貫穿著“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處處為學員著想。從入學到學習、到考核,再到結業,都能充分尊重學員意見,給學員多樣化的選擇。在報名入學環節,校方會提供多種形式的班別供學員自由選擇,甚至可以根據學員時間量身定制。在理論學習上,學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選擇到校接受當面授課,或在網上遠程學習。學習期間,學校會提供食堂、休息室、茶水甚至賓館住宿等服務。教練員每天的工作都需要學員簽字評價,上交學校存檔,真正做到以學員為本。學員全程學習結束,完成考核,當天即頒發駕證,避免學員往返奔波之苦。在發證儀式上,還會對學員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校的入學、教學、教練、班車、食堂、校園環境、考核等整個環節,給學員一次系統的反饋問題的機會。
如果將每個模塊的學習視為一定的學分,那么駕校實行的則是完全學分制,學員修滿學分即可獲取證書。駕校人性化的管理或許是職校應有的內部治理結構和治理模式改革的趨勢,根據學生學分修習情況,靈活確定學生學習年限和學歷文憑頒發時間,值得相關教育管理部門和職校研究和借鑒。
三、駕校的辦學證明了職教成本高昂
駕校辦學成本高昂主要表現在設備成本、人工成本和考試成本三個方面。設備成本主要指訓練用車、燃油耗費、車的磨損以及維修保養等。由于學員大多沒有駕駛經驗,對車的磨損以及燃油耗費尤其嚴重。學員訓練用車多為一人一車或兩人一車,要求學校要有充足的車輛滿足學員的練習需求。這在職業院校的實習實訓中幾乎無法實現。人工成本高主要表現在教練員身上。為使學員在各個學習環節都能有專門教練單獨指導,提高訓練質量,學校配備了3000多人的教練員隊伍,除去調休輪班之外,每天在崗教練也有2000多人。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后勤保障人員,如安保、保潔、汽車維修、加油、食堂、行政管理、接待服務等各類人員。考試成本高,一方面體現在設備成本高,一人一車,要求駕校要有足夠多的考試車輛;另一方面是考官人力成本,要有足夠多的考官,才能實現一對一考試。這同時證明了技能測試的高成本與高難度,也是職教技能考試難以推開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職業教育是成本高昂的教育類型,需要高經費投入。駕校前后不到十天的時間收取了六千多元的費用,相當于??聘呗氃盒R粚W年的收費標準。足見如果公辦職校沒有充足的財政經費投入,學校就無法實現高質量辦學;民辦職校若不高收費,就難以支撐運轉,但收取高學費又超出了職校生的家庭支付能力,結果就是沒法收取高學費,只能降低硬件投入水平,維持學校低質量的運轉。
四、駕校培訓證明了技術習得基于工作本位
如果按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時間分配計算,駕校的學習與訓練之比大概為3︰7。大部分時間都將學員置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在車里),反復進行實際操作訓練,提高學員技術操作的精準性和駕車動作的協調性,提高人與車之間的磨合度與默契度,只有這樣高強度訓練、多次磨合,才能提升學員技能內化的程度,增強對車的駕控能力。而當前,我國職業院校缺乏真實的工作場景,無法培育出行業企業所需的合格人才,才有了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以期為學生營造技術技能訓練的真實環境,肥沃其成長土壤,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教師難以言傳的隱性知識。這從正反兩方面,都證明了技術技能的習得和積累要基于工作現場,也證明了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要基于職業環境的熏染和工作崗位的磨練。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 秦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