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白羽
樸槿惠正遭遇執政以來的最大政治危機。朝鮮民族俗語“鯨魚相斗,魚蝦遭殃”的邏輯,
揭示了夾在大國中間小國的左右為難?!八_德”之后,樸槿惠喪失了平衡感,
警告預言不幸一一應驗……
韓國總統一意孤行做出“薩德”反導系統入韓的錯誤決定之后,韓國國運民生“江河日下”。
樸總統置反對“薩德”的民聲于不顧,導致其支持率跌至歷史新低;經濟上“韓國人的自尊心”三星,因蓋樂世Note7電池爆炸全面召回停產,韓國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高企;安全上,寄希望于美國核保護,但美國的承諾永遠無法消除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全感;外交上,美國和朝鮮舉行秘密會談,韓國陷入極度恐慌,唯恐被邊緣化……
屋漏偏逢連夜雨。近日據韓國多家主流媒體報道,韓國檢察機關著手調查總統樸槿惠親密的政治盟友崔順實,指控其利用影響力向大企業索賄。
崔順實是樸槿惠的前秘書室室長鄭潤會的前妻,被指是樸槿惠身邊的第一紅人,兩人關系如同親姐妹。韓國各界質疑,崔順實干預這些財團組織運營并涉嫌貪污,而樸槿惠總統對此難辭其咎。
另有報道稱,崔順實在樸槿惠演講前已獲講話稿,稿件數達44份,內容涉及國務會議發言、總統選舉拉票演講稿、總統就職演說等。
樸槿惠10月25日向國民公開道歉,就其親信預覽講稿丑聞讓國民產生憂慮表示道歉,她坦言擔任總統后曾一度聽取親信意見,并稱幕僚體系完善后未再聽親信諫言。而此前她已就崔順實介入Mir財團、K體育財團創立的相關爭議表態稱:“在運營財團方面,犯下挪用資金等非法行為的任何人都將遭受嚴懲”。
樸槿惠正遭遇執政以來的最大政治危機。朝鮮民族俗語“鯨魚相斗,魚蝦遭殃”的邏輯,揭示了夾在大國中間小國的左右為難,“薩德”之后,樸槿惠喪失了平衡感,警告預言不幸一一應驗,內政外交處境艱難之下,她開始謀求修改憲法。
支持率破新低,欲修憲謀主動
樸槿惠人生經歷曲折,母親遭朝鮮間諜刺殺身亡,父親樸正熙被情報部長刺死,“冰公主”嘗盡背叛滋味,歷盡世態炎涼,自言“絕望鍛煉了我”。苦難在她性格中形成了“難以相信任何人”的不安全感。她將反對“薩德”部署的不同政見者扣上“危害國家安全”和“賣國”的帽子,招致在野黨強烈批評。政策偏激,如今的樸槿惠,每天遭受國內多方指責反對,連她自己都說“沒有一天不挨罵”。
韓國民調機構蓋洛普10月21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韓國民眾對總統樸槿惠的支持率為25%,刷新其就任以來最低紀錄。對樸槿惠施政情況給予負面評價的理由依次為“缺乏與民溝通”、“經濟政策失當”、“獨斷專行”、“人事任免不當”等。
蓋洛普韓國針對1018名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25%受訪者對樸槿惠施政給予正面評價,64%給予負面評價。而她在當選總統時獲得的得票率為51.6%,為歷屆總統得票率之首,執政一年時的支持率為62.7%。
面對民意壓力,樸槿惠10月24日在國會就2017年度預算案發表講話時突然宣布:爭取在任期內完成修憲,將建立負責修憲的政府組織,擬定修憲案。她認為,此時修憲“最合時宜”。
韓國現行1987年修訂的憲法規定總統5年單任制,而如今該制度“已如同衣服不再合身,不合乎時宜”:總統單任制難以使政策延續,導致推進國家重點課題缺乏可持續性,外交政策缺乏一貫性。
這位“嫁給國家”的女總統提出的修憲理由是,在總統選舉結束后的第二天政界就出現針對下一屆總統選舉的斗爭格局,黨爭和對立呈現常態化趨勢,爭奪政權超過關注民生。
樸槿惠是想謀求連任嗎?
并不能夠。韓國法律規定,修憲內容不適用于本屆政府。中國現代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天聰認為,長遠來看,如果還是韓國保守勢力勝選下任總統,有利于樸槿惠長期掌握局面,同時體現她為人做嫁衣,一心為民的“高風亮節”。分析認為,樸槿惠可借修憲緩解內政困局,掌握主動。
修憲是重要的國家議題,樸槿惠此前曾明確表示“一旦開啟修憲進程,將成為黑洞,任期末期集中經濟,不希望討論修憲。
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首席發言人尹官石表示質疑,反對樸槿惠為扭轉因親信崔順實涉腐爭議造成的不利局面而修憲,“總統不應主導修憲,也不應以修憲為媒介干預政治。”
從平衡兼顧到現在,樸槿惠強硬決絕的一面,在她執政末期一展無余。再也不是笑容可掬的樸阿姨了,她變成了聽不進異見的“獨裁者”。突然宣布決定部署“薩德”,不但沒有同中俄協調,就連本國百姓安危和民意也置之于不顧。
在突然宣布決定在慶尚北道星州郡部署“薩德”后,當地居民強烈抗議政府單方面的部署決定。一位69歲的老人抱怨:“你蓋房子要有許可,對不對?連一聲‘對不起都沒有,他們哪來的權利?”另一位老人說:“星州郡人很喜歡樸槿惠,但是我想把自己給她投票的那根手指剁下來。”
“薩德”鬼魅籠罩,無法滿足的安全缺失
美韓上周在華盛頓召開“2+2”外長和防長會議,新組建延伸威懾戰略磋商機制(EDSCG),以商討在韓部署美戰略武器,包括美國戰略司令部旗下所有部隊和武器,如B-1B、B-2、B-52等遠程轟炸機。
但結果是沒談成。同此前美方對韓施壓,要求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截然不同,此次韓國要求美國長期部署戰略武器,美方反應默然,表示“沒錢,給不了”。
觀察認為,美國拒絕,放得上臺面的原因有三:
第一,韓美兩國對朝鮮核導威脅嚴重性的看法不同。韓國感到威脅當頭,美國卻以朝鮮核導威脅尚打不到美國本土為“體感”。
第二,美方可能認為此舉或刺激中國。韓聯社說,“若美國在半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后,又部署戰略武器,美中關系難免將陷入僵局。”美國說得冠冕堂皇,噎得韓國啞口無言。鯨魚的心理,小蝦如何能懂。
第三,武器太貴。美韓此次沒談成,軍費分攤問題是主要因素。美國在韓部署戰略武器會“經濟上受不了”,美國傾向于“按需部署,靈活機動”,而非韓國愿望的“長期”在韓部署。
可見,部署“薩德”是美國亞太再平衡的一環,韓國只是作為美國同盟國家“站崗放哨”的馬前卒??杀氖?,韓國同朝鮮犯了一樣的錯誤,高估了自己的戰略地位,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
有觀點認為,韓國政府之所以堅守半島無核化原則,沒有改變立場,是因為內心對美國在韓半島循環部署戰略武器等強烈遏制手段“存有期待”。但美防長卡特卻表示:“反而會向朝鮮傳達錯誤信息,使其誤認為美韓除此(部署戰略武器)之外已無計可施”。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吳日強評價說,韓國要求美國部署戰術武器倒可以理解,但要求部署戰略武器是“不切實際”的。美國在本土之外部署戰略武器是“最后的選擇”,從常規手段到“最后一招”還有很多臺階。對朝鮮,美國另有牌可以打。
比起讓韓國安心,美國更關心的是美日韓三方反導體系,美韓此次商定定期實施美日韓三國導彈預警訓練,達到了美國在西太平洋完成其反導部署的戰略目的。足見韓國不過是美國的一枚棋子。
事實證明,“薩德”入韓的錯誤決定,激化了南北矛盾,破壞了韓國同中俄的戰略互信,讓韓國陷入被動和不安全的境地。美國給不了韓國除了“薩德”之外更多的安全感,倒是在不斷挫敗其企圖主導半島事務的政治和軍事沖動。
盡管美國三番五次重申對韓國“延伸威懾”的承諾:美國將在盟國遭到核威脅或攻擊時提供核保護傘,擊退朝鮮對盟國實施的任何攻擊,猶如保護美國本土。即如果朝鮮用核武器打韓國,美國會用核武器打朝鮮。但韓國無法確信美國到時是否會“說到做到”。韓國的不安全感源于被保護的一方,永遠無法獲得真正安全感的困境。
美朝秘談:“該談的都談了”
韓國要求美國長期部署戰略武器的請求剛被拒絕,美國就私下和朝鮮談上了。
朝美10月22日剛在馬來西亞結束了“秘密對話”,朝方代表說“該談的都談了”,美方代表說“在核導問題上有一定進展”。
據韓聯社報道,朝美10月21-22日在吉隆坡一賓館進行了兩天非正式接觸。朝鮮官方代表有朝鮮外務省美國局局長韓成烈,朝鮮駐聯合國副代表張日勛,美國代表為“對朝對話派”,前朝核特使羅伯特·加盧奇、前美國六方會談副代表約瑟夫·狄長禮。其中,加盧奇是第一次朝核危機后美朝于1994年在日內瓦簽訂《美朝核框架協議》的美方團長。
在被問到美國是否要求朝鮮進行核凍結時,朝鮮駐聯合國副大使張日勛說:“該談的都談了,談了分階段進行……”
與會的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所東北亞安全合作項目主管利昂·西加爾對說:“會談重點討論了核與導彈問題,我認為有進展。不過,朝鮮要求先與美國簽署和平協定(再停止核導開發),而美國要求朝鮮先棄核。雙方正在尋找政府間對話方案,還要看情況?!?/p>
韓國外交部坐不住了,著急慌忙地出面澄清:民間層面的第二軌道對話,“與美國政府無關”。但也有務實的韓國政府人士看清楚了,“雖然美國堅持應全力對朝施壓,但似乎不會放棄私下進行間接對話”。
觀察認為,從韓方表態看出,韓國對美朝的接觸“極度擔憂”,懷疑又被邊緣化了。每次美朝對話,韓國都極度擔心,擔心朝鮮在美國面前會有新立場,擔心美國兩面下注,兩邊嚇唬。值得注意的是,朝鮮五次核試前后,均同美方有接觸。
韓國前外長金星煥日前在北京大學“北閣論壇”上發言說,朝鮮半島猶如小蝦,夾在中美大國鯨魚之間,鯨魚相斗,殃及小蝦,國際治理的關鍵在于中美兩個大國協調,朝核問題的關鍵也在于美國和中國兩個大國。
“樸槿惠政府需要與中國保持外交友好,因為沒有中美兩國的合作共識,朝核問題解決不了,東北亞安定不了?!比欢鴺汩然輬陶詠硗娴煤煤玫钠胶庑g,因“薩德”打破了戰略平衡,如今走得趔趄艱難。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瞭望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