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生
【路徑】
用好市場機制,注重改進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強化服務功能。深化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實行更加靈活的管理機制。圍繞創新搞好公共服務,打造基礎性、綜合性、公益性的科技服務平臺,建立科技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優化科技創新的法治環境,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為創新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買醬油的錢不能用來買醋”“立項前費盡心思編材料、立項后千方百計找發票”……對一線科研人員來說,科研項目經費的管理,曾消耗了他們大量的精力。
2015年,重慶開始對科研項目與科技經費管理實施重大改革,出臺了新的《重慶市科研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和《重慶市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其核心內容被概括為“七條新政”。從今年開始,“七條新政”在所有新立項的市級科研項目中全面推行,這讓不少一線科研人員為之一振。
而在以前,科研經費使用問題,曾讓不少專家“撓破頭”。
重慶市中醫院風濕科主任吳斌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底,吳斌作為人才引進,來到重慶市中醫院工作,在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同時,開展科學研究。
不久前,吳斌在做“基于‘腎為先天之本理論防治紅斑狼瘡及甲基化遺傳機制研究”課題時,需要老鼠進行實驗。
在申報項目時,吳斌按照市場上的一般價格申報了所需老鼠的價格,獲得了批準。
這就意味著,吳斌需要按照這個申報價格,去購買老鼠。
本來,南京大學動物中心有售這種老鼠,大約250元/只。但是,等到吳斌簽完字辦完手續,對方已經沒有這種老鼠了。
吳斌四處尋找這種老鼠,卻沒有找到。
后來,吳斌找到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委托他們幫忙聯系,最后所有費用加起來,老鼠的價格竟高達3000元/只。
這大大超出了當初的申報價格。
“科研過程中,很多情況都是無法預見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報銷經費時,如果過于剛性地執行項目申報時編制的預算,就會出問題。”吳斌期望,能夠適度修正科研經費的管理規定。
而吳斌的同事徐沖,也正為“報賬”郁悶。
2011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后,徐沖來到重慶中醫院藥劑科。
徐沖所在的科室,是醫院科研的“主力部隊”。
徐沖性格沉穩,科室許多科研項目的財務工作均由他處理。
“處理財務的事情,占了我50%的精力。”徐沖坦言,有些不符合規定的經費難于報銷,多次讓他陷入苦惱。
之前,徐沖負責重慶市科委基礎科學與前沿技術研究項目——“三峽民族民間‘還陽藥凹葉景天抗腫瘤活性和藥效物質基礎研究”。
這項研究需要藥用植物凹葉景天,當時常規渠道無法買到。
后來,徐沖雇人去山里采集,花費的兩三千元人工費先由他自己墊付。
“嚴格地說,這種采集草藥的人工費用是不能報銷的,可確實屬于研究的客觀需要。”徐沖說,他最后只能想其他辦法。
如今,隨著“七條新政”的出臺,吳斌、徐沖這樣的一線科研人員大大松了一口氣。
“七條新政”包括取消項目申報經費預算、市場類科研項目采用“后補助”方式、 項目承擔單位可自行確定和調整科技經費支出結構等內容,而這些,都是曾讓科研人員頭痛的問題。
“這下不用再為老鼠發愁了。”吳斌笑道。
而在市科委主任李殿勛眼中,中國接下來的發展太需要科技創新了,而科技創新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動力和激情,“為此,對真正有才的專家學者,政府要‘給名、給利、給興趣(允許其按照自己的科學興趣自由探索創新)”。
在“七條新政”推動下,一個“科研人員可以憑才干和貢獻獲得收益”的政策環境正在重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