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浩 王貴平 李曉軍 薛曉敏 王金政
摘要:為明確授粉壁蜂巢管育房內害螨的種類、生活習性及為害特點,對威海市文登、榮成、乳山3個蘋果重點市(縣)的3個鄉鎮的12個果園中壁蜂巢管育房內螨害情況進行抽樣調查,并對38戶種植戶進行走訪調查。結果表明:壁蜂巢管中害螨鑒定為分布于日本的Chaetodactylus hirashimai Kurosa,壁蜂攜帶是螨傳播為害的主要途徑,該螨種群數量大、繁殖力強;文登、榮成、乳山3個蘋果重點市(縣)果園壁蜂巢管中均發現螨的為害;12個果園中平均螨為害巢管數占總調查巢管數的48.7%,平均螨為害育房數占總調查育房數的20.32%,不同地區為害程度有所差異;38戶種植戶回收壁蜂巢管中螨為害蜂繭數占總蜂繭數的比例在0~10%的有5戶,在11%~20%的有10戶,在21%~30%的有14戶,在31%~40%的有5戶,在41%~50%的有3戶,在61%~70%的有1戶。
關鍵詞:授粉壁蜂;巢管;育房;螨害
中圖分類號:S895.3+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6)04-0106-03
授粉壁蜂屬于膜翅目(Hymenoptera)蜜蜂總科(Apoidea)切葉蜂科(Megachilidae)壁蜂屬(Os-mia)昆蟲,具有耐低溫、繁殖力強、春季活動早、活動范圍小、傳粉速度快、授粉效果高以及放養、回收、越冬貯藏管理簡便等優點,是蘋果、梨、桃等薔薇科果樹的優良授粉昆蟲。我國蘋果生產上應用的授粉壁蜂,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角額壁蜂(Osmia Cornifrons Radoszkowski),另外還有當地的兩種野生壁蜂:紫壁蜂(O.jacotiCockerell)和凹唇壁蜂(O.excavata Alfken)。壁蜂生活習性是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蜂巢繭內越冬,翌春氣溫上升至12℃時,成蜂出繭活動為果樹授粉,6~9天后開始營巢產卵,卵期7~10天,孵化的幼蟲靠吃花粉團生長發育,30~35天后開始化蛹,再過40~60天蛹羽化為成蟲越冬。授粉壁蜂這一獨特的生活習性,可以自然地避開果園噴藥防治病蟲害對傳粉昆蟲所產生的殺傷作用,從而保證了壁蜂傳粉活動的有效進行和花期授粉的效果。
近30多年來,壁蜂授粉技術已經從山東威海、煙臺逐漸推廣到渤海灣、黃河故道、黃土高原蘋果產區,為蘋果園增產、提質、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生產中發現壁蜂螨害問題發生普遍而且非常嚴重,對壁蜂產業和壁蜂授粉技術的發展構成嚴重威脅,應當引起科技和產業領域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為此,在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花果管理崗位建設資金支持下,深入山東威海市文登、榮成、乳山3個蘋果主產市(縣)進行調研,以查明壁蜂螨害的傳播途徑和發生的普遍率、嚴重度及對生產造成的影響,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 調查地點與方法
2014年4月18日對山東省文登市葛家鎮郭子村、生格莊,榮成市王蓮街道趙家山村、溝曲家村,乳山市夏村鎮共3個蘋果重點市(縣)的3個鄉鎮(街道辦)的12個蘋果園回收壁蜂巢管育房內螨害情況進行了調查,其中在文登市、榮成市、乳山市蘋果園中均分別隨機取100支回收到的壁蜂巢管,剝開巢管后記錄螨為害巢管數、螨為害育房數、總育房數。另外,在這3個縣市走訪38戶種植戶就壁蜂巢管中螨為害峰繭情況進行調查。
2 調查結果
2.1 為害壁蜂螨種類鑒定
經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陳軍研究員鑒定,從壁蜂巢中采集的螨屬疥螨目(sarcoptiformes)毛爪螨科(Chaetodactylidae)毛爪螨屬(Chaetodacty-lus),是分布于日本的Chaetodactylus hirashimaiKurosa,中文名可稱其為平島氏毛爪螨,盜寄生性攜播型螨類。盜寄生,是動物界中哺喂方式的一種,即一者從另一者處掠食,所掠食物包括另一者所捕獲的、殺死的或者準備好的貯藏食料。所謂攜播指的是一種動物在一段時間里積極搜尋和附著于另一種動物的體表,以使它們從不利條件下轉移到適宜的地方,在此相伴期間,被攜播者停止取食和個體發育。這種螨應該是我國的一個新紀錄種。
2.2 壁蜂螨害的傳播途徑和為害特點
調查發現,壁蜂巢管育房內的害螨具有種群數量大、繁殖力強的特點。壁蜂攜帶是螨傳播為害的主要途徑,害螨通過壁蜂攜帶進入蘆葦巢管的育房,螨以花粉為食物,大量繁殖,在育房內產生大量褐色粉狀物,使壁蜂巢管中各蟲態存活率下降,嚴重影響翌春壁蜂成蟲出繭率。壁蜂巢管育房內的螨對已形成的蜂繭沒有危害性,但是螨可以在壁蜂破繭時轉移到壁蜂上,壁蜂攜帶害螨傳播,并造成壁蜂行動緩慢,從而降低果園壁蜂的數量和授粉效率,給生產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圖1為受螨為害的授粉壁蜂巢管育房與被害螨附著的寄主成蟲。
2.3 壁蜂巢管育房內螨為害情況
2.3.1 壁蜂巢管育房內螨害普遍率 調查顯示,壁蜂巢管螨害在山東省威海市發生較為普遍,其中在文登市、乳山市、榮成市3個市(縣)調查的3個鄉鎮的12個果園、走訪的38戶種植戶果園中均有壁蜂巢管螨害發生,發生率為100%。
2.3.2 壁蜂巢管育房內螨害嚴重度 對威海市的文登市、榮成市、乳山市3個市(縣)的3個鄉鎮(街道辦)中的12個果園壁蜂巢管抽樣調查結果(表1)表明:威海市平均螨為害巢管數占總調查巢管數的48.7%,平均螨為害育房數占總調查育房數的20.32%,其中榮成市螨為害巢管數占總調查管數的比例以及螨為害育房數占總調查育房數的比例最高,為64.0%和27.83%;文登市次之,為61.0%和23.94%;乳山市最低,為21.0%和9.21%。
2.3.3 壁蜂巢管中蜂繭螨害程度 通過走訪38戶種植戶調查發現,種植戶在剝開蘆葦巢管獲取蜂繭時經常會發現有些育房中沒有蜂繭,相反育房被一團團的褐色粉末狀物體覆蓋。調查結果(表2)表明:壁蜂巢管中螨為害情況比較普遍,螨為害顯著降低了壁蜂蜂繭的回收。2013年回收壁蜂巢管中螨為害蜂繭數占總蜂繭數的比例在0~10%的有5戶,在11%~20%的有10戶,在21%~30%的有14戶,在31%~40%的有5戶,在41%~50%的有3戶,在61%~70%的有1戶。
3 結論與討論
從壁蜂巢管中采集的螨經鑒定為分布于日本的Chaetodactylus hirashimai Kurosa。害螨通過壁蜂攜帶進入蘆葦巢管育房,造成壁蜂巢管中各蟲態存活率下降,嚴重影響翌春壁蜂成蟲出繭率。壁蜂攜帶害螨傳播,使壁蜂行動緩慢,影響訪花效率,授粉效果下降,造成蘋果坐果率降低。害螨的這一為害特點與屈達才等報道的日本托特螨的生活習性類似。本調查發現,文登、榮成、乳山3個蘋果重點市(縣)果園壁蜂巢管中均發現螨的為害。對12個果園中壁蜂巢管抽樣調查表明,平均螨為害巢管數占總調查巢管數的48.7%,平均螨為害育房數占總調查育房數的20.32%,不同地區為害程度有所差異。走訪38戶種植戶調查發現,回收壁蜂巢管中螨為害蜂繭數占總蜂繭數的比例在0~10%的有5戶,在11%~20%的有10戶,在21%~30%的有14戶,在31%~40%的有5戶,在41%~50%的有3戶,在61%~70%的有1戶。
在我國,關于授粉壁蜂巢管育房內害螨的種類、生活特性及為害特點還缺乏科學系統的研究。由于害螨的自然繁殖能力強、種群數量大等特點,已經嚴重影響了授粉壁蜂的安全繁殖,威脅到果園應用壁蜂授粉這項技術能否長期應用,因此對害螨的種類、生物學特性及為害特點等相關研究刻不容緩。另外,蘆葦巢管的特殊構造使壁蜂巢管中螨害的防治較為困難,關于該害螨的防控技術研究也亟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