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摘要:莊園經濟是現代農業的高級形態?,F階段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重點在于優化農業結構、促進產業融合,深度發掘農業的多種功能,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發展現代莊園經濟是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分析莊園經濟的內涵、特點與作用,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強化政府引導和扶持作用;促進農業生產規?;?、機械化和集約化發展;全方位提升現代莊園的經營管理水平。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莊園經濟;產業格局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4-0064-02
在世界各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發達國家的經驗已經證明,莊園經濟可以促進農村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將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休閑旅游融合起來。為更好地滿足我國社會對農業的多樣化需求,構建農業現代化產業新格局,發展現代農業莊園是一種必然選擇。
一、現代莊園經濟的起源
莊園經濟起始于中世紀的歐洲,隨著資本主義工業化的發展,封建貴族自給自足的農業莊園逐漸沒落。現代莊園經濟的發展始于20世紀中期的歐美國家,現代莊園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莊園,它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作為一種新興發展模式成功地改變了美國、荷蘭、澳洲等國的農業經濟狀況,創造出了紅酒莊園、花卉莊園等產業經濟奇跡。20世紀70年代以來,莊園經濟在亞洲蓬勃發展,在日本被稱為“都市農業”或“工廠化農業”,而在臺灣衍生出了農產品加工與旅游服務,被稱為“觀光農業”。
20世紀90年代現代莊園經濟在我國興起,現代莊園經濟把資本、技術、知識、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吸引到農業中來,進行最優配置,從而將傳統低效農業改造為現代高效農業,實現了對傳統農業的根本性改造。近年來出現了農業多功能化,它以田園景觀和自然資源為依托,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成為一個具有特色的農業產業形態。
二、現代莊園經濟的概念及特征
國內學者從多個角度闡述了莊園經濟的內涵,但目前還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筆者在研究中參照張春香的定義:莊園經濟是指農戶、開發商或企業,承包、租賃或購買適度規模的土地,為獲取最大經濟效益,堅持以科技為支柱,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以自己開發經營或委托代理經營為機制,以土地使用權為投資標的,以股份或土地份額為標準,進行收益分配的一種農用地產業化開發模式。
作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種新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現代莊園經濟在我國表現出以下四個特征:1在運行上,采用資本加土地模式,通過土地租賃、承包和流轉等方式集中一定數量的土地,充分利用農業生產中的規模效應和生態特點、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進行資源優化組合,降低單位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收益。2在組織上,內部采用現代企業制度——公司制,以資本、土地、技術等作股本,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采用先進的管理制度、科學的管理決策,避免盲目開發。外部采用多種經濟合作形式,如企業+農戶、各種專業合作社等,形成利益共同體,增強市場競爭力。3在生產上,采用高效農業技術,對農產品進行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開發,延伸農業產業鏈,搞好農副產品的加工增值,穩定市場,降低市場風險。4在經營上,以市場為導向,確保產品銷路,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樹立品牌意識,參與產品認證。通過多渠道信息網絡,廣泛而快捷地接受各類信息,如資源和環境信息、生產和管理信息、資料和市場信息等。
三、發展現代莊園經濟的優勢
莊園經濟吸收了社會閑散資金,將工商資本、城鄉資本與農業資本相融合,農業投資主體多元化,有利于將資本、管理、科技等要素投入到農業中,實現資源的重新組合和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現代莊園經濟是農業綜合體,以農業為基礎,在實現農業集約化、規模化和機械化經營的同時,集合了觀光休閑、科教拓展、餐飲娛樂、養生度假和商務會議等多種功能,促進了農村一、二、三次產業融合?,F代莊園經濟,有利于高新農業科技的開發和應用,促進農業產業化深入發展,突出品牌效益,擴大產業規模,改善產業結構,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F代農業莊園,特別是都市農業,通過造林綠化和種植花卉苗木打造“城市之肺”,在凈化空氣、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和減輕城市“熱島效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生態體系的平衡。
四、我國現代莊園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和項目定位低,缺乏競爭優勢
現代莊園是高層次的農業產業形態,生產的農產品應該是高品質、無污染的優質生態農產品,但目前莊園產品定位普遍偏低,在市場上與普通農產品競爭沒有充分發揮出優勢。有的莊園雖然定位在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但在生產中沒有嚴格按照無公害、無添加劑等農業技術生產標準和規程,最終導致產品無法實現優質優價。一些計劃開發休閑、旅游服務項目的莊園,由附近的村民、個體老板盲目自主開發,以水塘、山林等生態資源為依托,以平房、板房或茅屋為基本設施,提供垂釣、采摘、游玩等項目,簡單重復建設,經濟效益不明顯,缺乏市場競爭優勢。
(二)資源優勢發掘不足,發展層次較低
發展莊園經濟有助于將當前農村最缺乏的現代管理、人才、科技、資金等要素引入農業經濟,充分發掘和利用各種資源,增加農業產出和產值。但是,目前莊園經濟發展中對資源優勢的發掘不足,主要投入集中在種植、養殖等初級環節,即使有一定的加工環節也處于產業鏈前端,附加值較低,造成資源浪費,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發展莊園經濟應通過獨特的原料及加工工藝,形成品牌效應,提高產品的知名度,使產業鏈得以向二、三產業延伸。
(三)管理者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理念
目前,很多莊園管理者的經營理念較為落后,盲目開發,只顧短期利益,缺乏長遠規劃。管理者對成本的核算和控制不重視,導致生產成本高。此外,莊園農業生產與先進科技結合程度較低,導致產品缺少市場競爭力,難以取得長足發展。因此,現代農業莊園經營者需要培育現代企業管理理念,不斷提高內部管理水平。
(四)內部監督體制不健全,投資者與開發商信息不對稱
投資者和開發商之間信息不對稱是影響莊園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投資者一般不參與莊園具體經營活動,無法獲知內部事務及財務狀況。缺乏完善的內部監督體制,信息公布不透明,利益分配不公平,莊園開發商和經營者為謀取私利而暗箱操作,損害了農民、工人和投資者的應得利益,甚至為非法集資套取錢財創造了條件。
五、我國發展現代莊園經濟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政府引導和扶持作用
堅持政府引導、統籌規劃、嚴格標準、動態管理,保障莊園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應對莊園經濟發展進行總體規劃,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對莊園布局和任務標準等提出具體要求,突出特色,避免盲目開發、簡單復制。同時,要加強政策引導,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政策要向促進莊園經濟發展方面傾斜,提高企業發展莊園經濟的積極性。政府要做好發改、農業、林業、交通、金融、質檢等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在部門聯動、項目建設、信息共享和資金整合方面做好統籌協調。
(二)促進農業生產規?;?、機械化和集約化發展
現代莊園符合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要求,是建立在產業鏈延長基礎上的集規?;a、加工、銷售和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產業。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與集約化發展,一方面要注重培育龍頭企業,另一方面要發揮行業協會和農業合作社的紐帶作用,將分散的小型農莊聯合為統一的利益共同體,將企業與農戶緊密結合在一起,共同推動莊園經濟的發展。
(三)全方位提升莊園經營管理水平
一是培養和引進各類人才,提高莊園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和管理水平;二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現代企業制度規范莊園管理,建立長效的市場競爭戰略。三是建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與科研單位合作,開發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四是延長農業產業鏈,打造融合產品加工、生產體驗、特色飲食、休閑觀光、物流配送檢測服務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參考文獻]
[1]孫光堂左權縣發展生態莊園經濟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1(1)
[2]康丕菊莊園經濟:一種新興產業的分析[J]經濟師,2015(8)
[3]羅銘莊園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5(12)
[4]孫雪萍云南省現代莊園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4(19)
[5]李繼東,張建武現代莊園經濟的興起與我國農業的創新[J]中國農村經濟,2000(10)
(責任編輯:喬虹陳鴻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