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力斕 于敬如

摘要: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國有企業是全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但目前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積極性不高。通過對遼寧省103名民營企業家進行問卷調查表明,影響民營企業參與改革的主要障礙包括相關保障制度不完善、民營資本缺乏話語權與控制權以及退出機制不健全等,據此提出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優化股權結構、切實保障民營企業話語權與切身利益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民營資本;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4-0101-03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進行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制度改革,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一步打開了民營資本進入國有企業的大門。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讓其參與到國企改革中來,正是“國退民進”政策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雙方在這一過程中各取所長,將會獲得巨大的協同效應,實現雙贏。民營資本得以進入重要行業,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并在國有企業規模效益的支持下獲得巨大收益,實現民營資本的高效運用。國企在保證企業存續的前提下,穩定就業,保證效益。國有資本則能夠在無顧慮的條件下適當退出,發揮其引導市場發展方向的重要作用,提高國有資本的運用效益。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由于現行市場狀況,民營資本所有者出于對自身發展與資本增值等多方面考慮,對于是否全面參與改革仍存有很多顧慮。本文以遼寧省為例,研究了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遇到的障礙并提出政策建議。
一、我國民營企業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臨的障礙
(一)保障制度不完善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各領域中相互融合、互為補充,并在這種關系中都獲益良多。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我國經濟改革的關鍵環節,重點在于如何處理好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國資與民資的關系。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須首先保障民營資本的安全與權益,以政策切實消除民企的種種顧慮,完善民企進入與退出的通道。目前,對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國尚沒有明確的法律及制度設計,而更多是在原則和方向上進行把控。
對遼寧省103名民營企業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96%的企業家表示只有當相關法律法規及制度建設完善后才會考慮對國企的投資活動。自2010年以來,國家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投資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細則陸續出臺:2005 年出臺《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非公經濟36 條”), 2010 年出臺《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 36 條”)。但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還遠不能切實保障民營資本的權益。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民營企業家認為目前相關保障制度并不完善。對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持觀望態度的民營企業家占總數的951%。在國有企業壟斷與半壟斷的行業,民營企業依然受到諸多限制,如投資比例、投資形式的規定方面,民營企業在行業限制與市場準入方面所面臨的歧視仍是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有874%的民營企業家表示這是影響其參與改革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場公開和透明度不高,民企相較于國企將面臨市場主體權益、機會、規則和生產要素等關鍵資源獲得與使用等方面的不平等。民企參與改革的保障制度不完善極大地影響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政策效應。
(二)民營企業缺乏控股權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混合所有制企業獲得控股權,并擁有一定的企業決策權和控制權,進而可以獲得信息、技術和專利等共享資源,這是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時最為關注的問題。一些較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曾公開表示,除非可以取得國有企業的控股權,否則絕不會貿然入資國有企業。事實上,民企對于控股權的顧慮也是有一定依據的。在國企絕對或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由于國有資本“一股獨大”處于優勢地位,未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和多元投資主體相互監督與制衡機制。相關數據顯示,遼寧成大集團中國有持股占5206%。控股的前十大股東中,國有資本占絕對控制地位,其他九位股東合計持股僅占174%。遼寧省其他一些公司也存在相同情況。這將導致民企擔心國企“一股獨大”,民營資本很難控股及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力。有922%的民營企業家表示更愿意向股權多元化的國企投資。在確保盈利的情況下,愿意給存在“一股獨大”現象的國企進行投資的民營企業家僅占136%。在很多國企中,市場化機制嚴重缺失,政資不分、政企不分導致控股權轉移到民企手中更加困難,這是民企不得不忍痛放棄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原因(見表1)。
表1遼寧省部分國有企業國有資本控股情況公司名稱實際控制人名稱直接控制人名稱控股比例(%)紅陽能源遼寧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沈陽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386撫順特鋼遼寧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5449渤海輪渡遼寧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367本鋼板材遼寧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本鋼集團有限公司8207出版傳媒遼寧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6799時代萬恒遼寧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遼寧省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557(三)民營企業利益得不到保障
在大多數參與改革的國有企業中,民營資本相對實力弱、股權占比低,導致缺少話語權。同時,我國國有企業存在大量制度漏洞:管理制度不規范,治理結構不完善,各級管理層被大股東即國有資本控制,小股東利益很難保障。發生問題時,國資憑借大股東地位,利用絕對控股優勢,通過表決權和影響力令企業作出符合國資利益的決策。另外,還存在國有企業分紅制度不完善的情況,國資可以利用大股東地位通過表決權影響分紅決定,甚至不分紅,從而使民資權益受損,直接影響到民企的切身利益。在調研的103位企業家中,有95位占972%的企業家對話語權缺失所造成的切身利益損害表示深深地擔憂。民營資本擔心其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入資國有資本不是“餡餅”而是“陷阱”,從而使國有企業動員或吸引民營資本進入面臨困難。
(四)退出機制不健全
混合所有制改革尋求的是民企與國企通過改革的方式在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國企與民企面臨雙向選擇,這其中就存在不合適的混合選擇,此時退出機制的設計就很必要,在保護民營資本權益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建立健全民營資本退出機制,使民營資本退出自由得以保證,是民營資本關注的又一重要問題。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在混合后還要面臨方方面面的磨合問題。當磨合不成功時,民企要有路可退。但現行市場中,民企無路可退的現象不可忽視。參與上市公司混合的民企容易轉讓、拋售股權,但未和上市公司合作的民企退出就相對困難。另一方面,民企也面臨著被迫從已經開放的領域和行業退出,如早先的民營航空公司、民營加油站等領域民企最終選擇了“退出”。 調查中103位民營企業家全部認為建立規范的退出機制很有必要,其中有87位民營企業家表示健全的退出機制能促使其更積極地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但他們認為目前退出機制遠未達到健全程度。
二、促進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相關制度建設
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民營資本獲得發展的基本條件。要切實保障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加強相關制度建設。首先,要破除經濟體制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礙,對民營資本放寬準入條件,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和變相審批。加大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相關信息平臺,完善信息披露機制,提高信息流通的透明度,方便民營資本進行投資決策。對于一些壟斷領域,如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等領域要嘗試啟動適合民營資本參與的項目,促進資金整合,從而實現自身轉型升級,形成示范帶動效應,使那些沒有必要繼續實行壟斷經營的產業或行業盡快轉向混合所有制,帶動民營企業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優化股權結構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很多企業中國有資本仍占據絕對優勢,處于“一支獨大”的地位,為改善這一狀況,優化股權結構是國有企業的當務之急。為使股權結構多元化,可以吸收多元投資等方式降低國資股權比例,使股權結構更加合理,從而全面協調國資與民資的關系。還可以將部分國有資本轉變為“優先股”。另外,參考雙層股權結構設計,合理調整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或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小股東權益,否則民營資本很可能成為純粹的財務投資者。要保障民營資本的話語權和合法權益,就要使民營資本在董事會設有代表,參與企業管理,而優化股權結構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如果一家民營企業自身實力欠缺,控股有難度,可鼓勵數家民營企業聯合控股。
(三)切實保障民營企業話語權與切身利益
1規范公司治理結構,促進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這是保障民營資本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設計合理的董事會結構,適當擴大董事會規模,增加獨立董事數量,選派代表國資股東、民資股東、管理層和職工各方利益的董事,兼顧多方利益。發揮監事會和獨立董事在監督方面的積極作用,將更多的監督權分配給民營資本,保證民營資本在監事和獨立董事人選上有充分的話語權。從各方面減少民營企業參與改革的顧慮。
2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國有企業通過實現市場化配置生產要素和人力資源,推進市場化選聘等內部改革,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級經營管理者,保持董事和經理人的獨立性,實現決策權與執行權分權制衡,讓董事會和經理人充分參與到決策制定、實施、監督等過程,保證董事會和經理層作出獨立判斷與決策。同時要建立健全激勵制度,采取多元化激勵方式,發揚職業經理人精神,調動職業經理人的積極性。努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產權明晰化。
3建立合理的分紅制度體系。根據信號效應理論,分紅能夠增強企業對市場資本的吸引力,保障股東利益,有利于對資本市場投資功能的引領。但目前我國國企缺乏完善合理的分紅制度體系,這導致企業存在很多弊端。當務之急要完善并規范分紅制度,嚴格執行分紅政策并加強監督。國有企業在進行分紅決策時要充分聽取獨立董事和中小股東的意見和需求,切實保障中小股東權益,同時還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只有切實保障民營資本的權益和地位,才能消除民營資本入資國有企業的顧慮。
(四)建立健全退出機制
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能夠大大增強民營企業家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決心。五糧液董事長唐橋曾表示“建立明確的退出機制,投資者不管熟悉與否都可進可退,在規劃之下資本都可以自由進退。”完善的退出機制既要保證民營資本可自由退出,還要保證民企不被無故驅逐。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就要使民企擁有話語權和控股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還需政府、國企和民企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永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J]國有資產管理,2014(6)
[2]袁曉星雙層股權結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良方之一[J]國有資產管理,2015(2)
[3]范爍杰,何峰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J]經濟綜述,2014(6)
[4]張東明,史冊國有企業實行混合所有制若干觀念問題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15(1)
[5]楊紅英,童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內部治理[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5)
[6]李佐軍,田惠敏保障民營企業在發展混合所有制中的權益[J]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14(9)
(責任編輯: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