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
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思想品德課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我們應該通過思想品德課程,幫助學生增長知識,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最重要時期,引導他們培養品德,為他們以后價值觀的成型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本文所談的“雙豐收”。
一、以良好的課前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講解初三思想品德第一課第一框的內容“責任的知識”時,我以網絡新聞導入。一個高中女孩棄學與他人私奔,懷孕后由于雙方都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撫養小孩,只好到醫院做人流。我請學生思考:作為學生,這個女孩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一旦成立了一個家庭,家庭每個成員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責任?在講解初三思想品德第七課《經濟知識》時,我從學生聊起,讓他們回去詢問父母以前的生活水平、生活條件是怎樣的。以聊天的方式,探討交流生活的變遷,引出經濟學的相關知識。
二、倡導合作探討式的教學模式
在講解思想品德初二下冊關于消費者的知識時,我讓學生借助網絡搜集關于消費者被侵權的案例,然后在課堂上針對案例進行討論,從而引出消費的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等知識點。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對知情權、依法求償權等有不同的看法,我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并適當引導。
三、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氛圍
講解初二思想品德上冊第三課時,我列舉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一些事情,讓大家討論。現象1:有個別男生女生,因為小學至初中都是同學,而一個理科成績較好,一個文科成績較好,所以他們經常兩個人在一起討論問題。現象2:每天下午放學后,班級的一些同學都會自發的組織在一起,討論當天課堂上沒有掌握好的相關內容。學生對上述兩種現象討論,男生女生應該如何交往,從而得出結論: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愛。
四、在課堂教學中傾注情感
我時刻提醒自己注意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態度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教育學生。在課堂上,我經常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微笑的表情激勵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情感愉悅,精神振奮;當發現有學生注意力分散時,用目光去暗示、提醒;當學生回答問題時膽怯、畏縮,用目光去鼓勵、支持;當學生犯錯誤時,目光嚴厲但又誠懇;當學生有所進步時,給予大力的表揚,并投以贊許、信任的目光。特別是對一些后進生,我更用一種期待、信任的目光讓他們看到希望、增添力量。
講解初二思想品德與父母溝通的知識點時,我隨機提問一個學生:“你為你的爸爸媽媽做過什么?”他有些難為情,說不出口,我及時地用真誠的、信任的目光去鼓勵他,并說:“哪怕你為你父母做過的事很小、很少、這也代表你曾經付出過。”在我的鼓勵下,他終于鼓足勇氣說出了心里話:“我覺得我為爸爸媽媽做的實在是太少了……”還流下了眼淚,他的舉動感染了其他學生,很多學生都說出了心里話,表達了內疚之情。這堂課使我和學生的心里都充滿了感動。我從中也感悟到:現在的學生有鮮明的個性、豐富的情感,他們需要理解,需要宣泄,需要溝通。作為教育者的我,只有真正地進入了學生的內心,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更好地引導他們。
五、加強課程方法指導
新課標倡導教師扮演學生學習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因此學生的主體作用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得以充分發揮。而每個學生都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就是考試,只有讓學生在考試中收獲成績,收獲喜悅,他才能更樂意、更主動地接受更多的知識,作為教師,我們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增長知識,培養品德。因此,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我們除了要注重觀念的更新、教學模式的探討外,還應更注重對學生學法的研究,進而更好的指導學生。如:(1)開拓思路的方法是:圍繞材料反映的中心問題打開三條思路:A. 是什么?B. 為什么?(意義或重要性)C. 怎么做?(措施、方法)(2)具體指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如對材料分析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是:審問題,抓關鍵信息,確定“題型”(評析題、啟示題、為什么、怎樣做等);讀材料,抓關鍵詞句,確定“主題”(一個或多個);回扣教材,找到相關的原理或觀點,確定“知識點”(一個或多個);組織答案。
學生只有掌握了解題的技巧、方法,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如魚得水,游得輕松、暢快,在成績中取得成功,才有喜悅的心情,才有前進的動力。當一個學生跟著老師的教學步伐前進的時候,一旦他取得成功,哪怕就是小小的進步,也會給他帶來無窮的動力,激發他求知的熱情。
六、及時進行有效評價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鼓勵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初中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自信,他們也不例外。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賞識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鼓勵;應拿起表揚的武器,幫助學生維持積極的情緒,樹立“我能行”的信心。對學生的評價,一要中肯,二要及時。之所以要中肯,是因為如果評價,特別是贊賞太過于虛假,不但得不到期望的效果,還有可能會帶來負面的效應;之所以要及時,是因為每個學生在付出的同時,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回應,無論是口頭的表揚還是實物的激勵,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有激情和熱情繼續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會用到的評價語是:你比以前有進步了,但是還需要……;你們兩個人的回答都挺好的,但是各有長處,望相互借鑒;你的答案雖然不是很好,但是已經出乎我的意料了。
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遵從新課程理念,認真鉆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好思想品德課,從而讓學生在課程中實現思想、知識“雙豐收”,履行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