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培偉
在新的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可以嘗試進行以下幾方面的轉變。
一、評價功能的轉變
在評價功能上應淡化評比與選拔,強調發揮評價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改進與提高的作用。
當前許多學校都非常重視課堂教學評價,并將它作為教學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這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但開展的大都以評優和選拔為目的的評價,僅對評價的鑒定選拔和管理功能情有獨鐘,評價結果被凝固化,沒有反饋給教師并被認同,許多老師通過課堂教學評價仍沒有認清自己的不足之處,沒有找出差距,仍然以原有的模式去上課。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中,應淡化評比和獎懲,而突出其發展性評價,也就是發揮其改進課堂教學質量和促進任課教師專業成長的功能。這種轉變要求課堂教學評價既關注結果,又關注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通過評價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各個環節上的優勢與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具體改進建議,從而幫助教師在反思中不斷成長。比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上,應拒絕表演課,重視研討課,可結合新課程理念,評價時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指出上課教師的一兩個優點,提出一兩個改進建議即可,這樣,消除了教師的挫敗感,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提高了。
二、評價主體的轉變
現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主體比較單一,往往是評價者高高在上,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心理上相互對立、造成信息源單一,評價結果很容易出現片面,也不利于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認同,這顯然不利于教師的成長。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應改變過去教師被動接受評價的局面,轉向注重教師的自我評價,并將自評與他評有機結合起來。
自我評價與教學反思對提高政治教師的教學能力非常重要。因為教師是實施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只有他本人最了解學生的水平、特點與需求,知道自己在教學程度與實施環節中的問題與困難,只有充分聽取教師的自我剖析,評價者才能提出貼切的,富有建設性的評價意見。只有教師主動參與,評價結論和建議才能真正被教師接受,才能使教師真正從評價過程中獲益,激勵和促進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水平。
三、課堂教學評價內容的轉變
1. 突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為此,開展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時,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是否獨立思考、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是否有效開展合作學習;教師是否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等應是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關注的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師是否引導學生的積極思考,是否給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的空間。在思想品德課堂評價中,還應認真分析學生是由教師牽著被動的“動”,還是自主的“動”;是單調機械的“動”,還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應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空間,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著力于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把評價重點放在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學”所起的作用上。
2. 評價內容應體現教師的引導性作用
初中政治新課程實施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的形式要相應改變,原來那種講深講透的直接主導,應轉向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間接主導。課堂上,教師應把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通過教學設計、主持、組織、示范、評價等環節來發揮高層次的主導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是豐富的、復雜的活動、教師的教學也各具特點,有著極強的個性,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水平,結合個性特點,開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才能展現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命力。
3. 既注重“雙基”和“能力”,又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揮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初中政治教學目標中有機聯系的整體,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比“知識與技能”更為重要,它們是每一個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立足于學生發展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要改變過去注重“雙基”和“能力”目標的落實傾向,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方法和思考,關注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培養與形成。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