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江明 徐基層


摘要 進行中稻“3414”肥效試驗,結果表明:通過獲得肥料效應函數方程,由此得出理論氮、磷、鉀最佳施肥量,其中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別為12.02、4.15、10.92 kg/667 m2,最佳產量638.12 kg/667 m2。綜合分析不同推薦施肥方法的推薦施肥量,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氮、磷、鉀建議推薦量分別為12.5、4.5、11.0 kg/667 m2。
關鍵詞 中稻;“3414”肥效;推薦施肥量;安徽東至;堯渡鎮;2015年
中圖分類號 S511.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009-02
為研究當地中稻的最佳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按照試驗的相關要求[1-6],2015年安排在堯渡鎮查橋村祥元組進行中稻“3414”肥效試驗,現將試驗結果介紹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2015年5—9月,在堯渡鎮查橋村祥元組某農戶責任田安排中稻“3414”肥效試驗。前茬空閑,大田面積1 500 m2,地理位置在北緯30°11′40.50″,東經117°10′18.00″,海拔高度35 m。一季中稻,土壤類型為水稻土土類、泥質田土種,耕層厚度20 cm,田塊平整,肥力較高。試驗地塊基礎土樣統一編號為247200E20150425A151。土壤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的量分別為36.08 g/kg、255 mg/kg、22 mg/kg、127 mg/kg,pH值6.14。該地塊配有齊全的水利設施,灌溉能力充足,采用溝灌方式,田塊無明顯障礙和侵蝕。
1.2 供試材料
供試作物為中稻,品種為天優華占,常年產量8 050 kg/hm2。
試驗所用肥料有過磷酸鈣(含P2O5 12%,銅官山化肥公司)、尿素(含N 46%,安慶石化總廠)、氯化鉀(含K2O 60%,加拿大產)。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3414”最優回歸設計,共設14個處理,試驗因素及水平編碼見表1。不設重復,小區面積21 m2(3 m×7 m)[1-8],各小區田間設置見圖1。四周設置保護行,試驗小區間做埂隔離、進出水分開,單排單灌。
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下;氮肥作基肥、分蘗肥、穗肥的比例分別為45%、25%、30%;鉀肥作基肥、穗肥的比例分別為60%、40%?;?、追肥分別采用深施、撒施的方式[1-6,9-12]。各處理不同時期肥料種類及施用量見表2。
1.4 試驗實施過程
2015年5月4日播種,6月6日移栽,密度1.65萬穴/667 m2,株行距為23.0 cm×17.5 cm,每小區13行,每行40株。6月16日結合化學除草第1次追肥;8月2日追施穗肥,6月21日、7月9日各打1次藥,用氯蟲苯甲酰胺加吡蚜酮防治稻螟蟲和稻飛虱。
1.5 調查方法
2015年9月16日小區田間考種,并先取植株樣和考種樣,當日收割,分小區單打單收,測標準水分計實產[1-6]。
2 結果與分析
2.1 作物生物學性狀分析
2.1.1 秧苗素質。6月4日調查秧苗素質,發現14個處理秧苗素質相同,苗高32.7 cm,單株總葉數8.3葉,單株綠葉數8.1葉,單株根系總數20根,白根數5.9根,百株干重24 g,移栽帶蘗數1.9根/株,分蘗率90%(表3)。
2.1.2 分蘗動態。經過分蘗動態比較,分蘗較快者有處理7、14、9及處理3,在6月24日就分別達到了11.3、9.1、8.7、8.6個,以上4個處理分蘗最高峰期均在7月19日左右,其他處理均為7月24日左右,單株分蘗數最多者是處理11(17.7個)。處理1、13分蘗最少,峰值分別只有9.9、10.9個。成穗率最高的為處理6,其次為處理8。由此可看出氮肥在達到“3水平”(處理11)時,無效分蘗為最多(表4)。
2.1.3 生育性狀表現。各個處理返青期相近,為6月14日左右。6月24—29日為分蘗盛期。始穗最早的為處理1,其他處理相近。生育期處理11稍遲,其余處理之間全生育期相近。
2.2 產量結果分析
2.2.1 肥料效應函數法。經濟狀況比較:實際產量最高的是處理5,達659.3 kg/667 m2,處理2最低,為490.6 kg/667 m2。其他各處理產量在517~656 kg/667 m2之間(表5)。結實率較高的是處理13、1、4,其他處理都比較低。
2.2.2 回歸分析。經最優回歸分析,施肥量與產量之間呈密切正相關(相關系數0.95),達到顯著水平。經分析肥料函數效應方程:
Y=510.65+39.51N+44.16P-7.3K-1.04N2+1.4P2-0.16K2-1.55NP-0.6NK+4.81PK。
最佳產量、最大產量分別為638.12、638.68 kg/667 m2,最佳產量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別為12.02、4.15、10.92 kg/667 m2。最大產量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別為12.87、3.88、11.08 kg/667 m2 [13-15]。
經濟效益和投產比,收入最高的為處理N2P1K2,為1 780.11元/667 m2,純收入最高的是處理N2P1K1,為1 675.22元/667 m2。收入、純收入最低的是處理N0P2K2,分別為1 324.62、1 249.59元/667 m2。肥料產投比最高的是處理N2P2K0,為23.01∶1,最低的是處理N3P2K2,為9.38∶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3414”水稻肥料效應試驗結果,獲得肥料效應函數方程理論N、P2O5、K2O最佳施肥量分別為12.02、4.15、10.92 kg/667 m2,最佳產量638.12 kg/667 m2。根據試驗結果分析,當地肥力較高的田塊,最佳產量640 kg/667 m2,氮、(下轉第13頁)
磷、鉀推薦施用量分別為12.5、4.5、11.0 kg/667 m2[1-5]。
4 參考文獻
[1] 朱根水.雙季晚稻“3414”肥料效應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 2015(6):77-78.
[2] 許業全.2010年無為縣泉塘水稻“3414”肥料效應田間試驗報告[J].安徽農學通報,2011(20):56-57.
[3] 吳德有.和縣小麥“3414”肥料效應田間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1(9):69-70.
[4] 劉玉勝,趙前進.無為縣福渡鎮油菜“3414”肥效試驗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2011(14):76-77.
[5] 楊小龍.棉花“3414”肥料效應田間試驗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2011(14):84-85.
[6] 劉明媛.油菜“3414”肥料效應田間試驗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1(1):106-107.
[7] 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技術規范”(2011年修訂版)[Z].2011:2-5.
[8] 錢飛躍,朱光,朱春梅.淮陰區測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試驗總結[J].現代農業科技,2007(21):122.
[9] 張德軍.利用“3414”試驗設計進行水稻測土配方施肥研究[J].中國土壤與肥料,2009(6):52-56.
[10] 陳紅明.紅塔區水稻測土配方施肥3414不完全試驗肥效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10(7):95-97.
[11] 鐘勝仁.水稻測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試驗研究[J].福建稻麥科技,2011,29(4):43-45.
[12] 張衛平.基于“3414”試驗設計的江陰市水稻測土配方施肥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2012,53(11):65-67.
[13] 王偉妮,王亞藝,姚忠清.中稻“3414”施肥效果及推薦用量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08(12):1416.
[14] 卜容燕,李小坤,魯劍巍,等.中稻氮磷鉀肥的施肥效果及推薦用量[J].中國農學通報,2010(4):218.
[15] 黃義德,武立權,嚴平,等.安徽省單季中稻施肥技術淺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