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靜 陳偉 肖衛國
摘要 以“北票氣象”微信平臺為例,通過與傳統發布方式對比,發現微信平臺具有使用人群廣,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內容豐富多樣;互動性強;安全性高等幾大優勢。本文對比分析了北票市氣象局微信平臺已使用的模塊功能及北票市氣象局傳統的氣象服務方式,指出微信發布平臺在氣象發布中的作用。
關鍵詞 微信平臺;功能;意義;氣象服務
中圖分類號 S1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342-02
隨著社會的發展,氣象信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社會公眾對影響生活、生產和健康的各類天氣事件的關注度也越來越強[1],對信息的時效性和普及范圍要求也越來越高。微信平臺就是應運而生的一種嶄新的信息傳播手段。微信(英文名: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臺”“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2]。
1 目前“北票氣象”微信平臺已使用的模塊功能
為有效拓展北票市氣象局公眾服務的新方式、新渠道,切實提高北票市氣象局的宣傳影響力,2015年11月,北票市氣象局微信公眾平臺正式上線。目前,北票市氣象局微信平臺主要使用的模塊功能有:“自動回復功能”“自定義菜單功能”和“群發功能”。
1.1 自動回復功能
用戶可以通過掃描“北票氣象”微信公眾號二維碼或者直接搜索“北票氣象”微信公眾號添加關注,即可成功關注北票市氣象局官方微信。關注后微信公眾平臺會通過自動回復功能自動回復一條提醒消息,對微信用戶進行使用指導。
1.2 自定義菜單功能
圖1為“北票氣象”微信平臺的自定義菜單。目前,“北票氣象”微信平臺自定義菜單中設置了3個主菜單,分別是“天氣預報”“服務產品”和“更多”。其中“天氣預報”包括“災害預警”“北票天氣”“國內天氣預報”“國際城市天氣”和“國內景點天氣”5個子菜單;“服務產品”包括“天氣雷達”“衛星云圖”“降水實況”和“溫度實況”4個子菜單;“更多”包括“新聞動態”和“使用幫助”2個子菜單。
1.3 群發功能
圖2為“北票氣象”微信平臺客戶端信息界面。“北票氣象”微信平臺除每天更新天氣預報外,及時增添了農業氣象相關的建議和提醒,旬、月、季、年度氣候影響評價,雨情報,北票氣象信息等資料,并根據實況天氣普及科普小知識,精心選材,貼近生活,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讀者。自開通“北票氣象”微信平臺以來,受到了公眾的一致好評,關注者日益增長,切實提高了北票氣象局的宣傳影響力。
2 北票市氣象局傳統的氣象服務方式
2.1 手機短信
目前,手機短信覆蓋面廣,具有快捷、迅速的特點。但是短信的傳播能力差、內容單一,通常短信都收費,影響了信息的傳播與普及。
2.2 報紙
報紙作為傳統傳播媒體,傳播速度慢、時效性差,受近幾年新媒體的沖擊,報紙訂閱數量急劇下降。
2.3 電視
電視是定點播放,對于突發預警事件不能第一時間宣傳到用戶中,受播放時間的限制,觀看人數較少。
3 微信平臺開通的重要意義
3.1 使用人群廣,傳播速度快
2013 年1月15日,微信用戶達3億。經過不到1年的時間,截至2013年11月微信的注冊用戶量翻番,已超過6億大關,是目前亞洲地區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3]。微信客戶端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空閑時間均可閱讀、轉發或分享信息。當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時,每個接收者可以在朋友圈內轉發或分享,其好友又可繼續轉發或分享,由此可見,用戶不僅是接收者,也可是傳播者,信息的傳播速率非常快。
3.2 時效性強,內容豐富多樣
傳統信息傳播方式中,電視只能在固定時間觀看,受時間限制,而且只能是接收者;而短信內容單一;報紙的時效性差,存在著信息滯后的問題,突發預警事件不能及時發布。而微信則避免了這些問題,時效性強,及時發布各類信息,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并且傳遞的信息量大。既可以采用文字、圖片的形式,也可采用視頻的方式,內容新穎豐富,既涵蓋天氣預報,又包含科普小知識,圖文并茂,表述更加貼近生活,吸引大眾的眼球。
3.3 互動性強
微信平臺的一大特點是可以實現一對一以及一對多的溝通交流,為用戶解答問題并有針對性地為有需要的用戶提供所需要的服務信息,提高系統服務質量[4]。針對發布的信息,用戶可以提出建議或意見,極大地拉近了與公眾的距離。尤其是在災情收集方面,災情上報要求時效性非常強,信息員收集災情后可通過微信平臺第一時間將信息快速、及時的上報,免去了中間環節的繁冗,為上級部門作出決策提供參考資料。
3.4 安全性高
信息發布途徑非常重要,若密碼被盜,發布對氣象不利的信息,將給氣象部門造成嚴重影響。為了避免發生此類問題,微信平臺開啟了雙重保護模式。微信平臺開啟了登陸保護后,微信公眾號設有的管理員和運營者,每次發布信息時,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后,還要使用綁定公眾號安全助手的個人微信掃二維碼進行驗證,才能登陸,之后可群發信息,安全性進一步提高。
4 結論
目前,手機微信公眾平臺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技術手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公眾對氣象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氣象服務必須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氣象服務日益增長的需要。本文以“北票氣象”微信平臺為例,通過與傳統發布渠道對比,發現微信平臺具有使用人群廣、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內容豐富多樣,互動性強,安全性高的優勢,北票市氣象局將充分地利用微信平臺,做好科普宣傳、氣象防災減災和氣象為農服務工作,更好地服務當地百姓。
5 參考文獻
[1] 劉璐,趙東,趙西社,等.陜西社會公眾對高影響天氣事件的風險關注度差異比較[J].氣象科學,2008,28(5):580-590.
[2] 張麗,朱芙蓉,江海萍,等.微信平臺在氣象信息傳播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5(10):387-389.
[3] 黃冬.微時代下科技傳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以微信傳播為例[J].科技傳播,2014(2):193-195.
[4] 簡詠梅,梁炳新.奇臺氣象微信公眾平臺開發初探[J].農業網絡信息,2015(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