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祥 鐘靜
摘要 伴隨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的深入,重慶依托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建設了各類現代農業示范點。該文通過追蹤農業物聯網技術在重慶市的應用情況,闡述了重慶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現狀,剖析了重慶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面臨的困難并給予相應的對策,以期重慶農業快速地朝智能化邁進。
關鍵詞 農業;物聯網;智能化;發展對策;重慶
中圖分類號 TP311.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344-01
在我國農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進程中,物聯網技術已經融入農業并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技術手段。農業物聯網利用傳感技術采集各類參數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和計算機數據中心的處理與共享,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數據信息的追溯監管,達到生產者、消費者、監管人員等都能便捷查詢與有效使用的目的。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試點上,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區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重慶地區的應用范圍也在逐漸擴大,但是還處于政府和龍頭企業試點示范階段。在此背景下,總結了近幾年重慶農業物聯網的基本建設情況,分析了目前重慶農業物聯網應用存在的問題,闡述了今后農業物聯網建設的建議對策。
1 物聯網技術在重慶農業中的應用現狀
近幾年來,重慶市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上進行了政策引導和支持,通過促進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通信運營商和設備生產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形成了多元化發展的蓬勃局面,在養殖、產品質量溯源、種植生產、農資流通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應用成果。在養殖業中,重慶榮昌區作為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區,該區廣順鎮在生豬養殖中試點了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的智能化豬舍系統;重慶恒都農業通過RFID技術實現了從肉牛養殖到牛肉銷售的全過程監管和質量信息追溯。在產品溯源中,重慶拉土拉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通過RFID電子腳環對西山原生黑雞實現全方位的過程監督和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在種植業中,馬鈴薯晚疫病物聯網預警系統在重慶巫溪縣等部分地區成功試用;柑橘自動灌溉施肥系統,依據土壤養分、水分和溫度參數的采集,對柑橘生產過程中適時監測,實現因地制宜的施肥或灌溉[1]。2015年重慶市農資集團在部分區縣試點農資物聯網,通過對農資商品生產流通的每個環節進行有效監管,實現從生產源頭上防止不合格農資商品進入市場和農戶;另外,農民不僅可以通過追溯平臺查詢已購農資商品的生產商、供貨商、流通過程等信息,而且可以通過“網上莊稼醫院”軟件獲農業專家對施肥灌溉、病蟲害診斷的技術指導[2]。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信息化整體應用水平低
雖然重慶地區農業生產中的物聯網應用范圍逐漸擴大,但農業生產中的人工智能技術、3S技術、決策支持系統、智能化農機具系統等發展水平仍然較低,“精準農業”發展僅屬起步階段。
2.2 建設成本過高
目前,國內傳感器還不能有效滿足復雜多樣且條件惡劣的農業生產環境要求,物聯網設備關鍵元器件存在進口依賴,造成設備價格較為高昂。由于復雜地理條件,目前重慶傳統農業生產仍占主導地位,農業規模化生產水平低,農民收入普遍較低。除了農業龍頭企業外,普通的農戶難以承擔昂貴的設備價格和運行維護費用,缺乏對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有效需求和引入積極性。
2.3 設備適用性不夠
目前,市面上的農業物聯網設備多屬概念性產品,不但缺乏日積月累的技術沉淀,而且缺乏針對不同產業不同地域條件的多樣性產品。日曬雨淋的設備使用環境使傳感器難以保持長效運行性能和達到正常壽命。設備需要掌握物聯網技術的專業人才進行保養、維護維修,但實際農業生產中一般農戶知識技能不高而無法有效使用,造成滿足農民使用需求的適用性較低[3]。
2.4 專業人才培養困難
當前社會在農業物聯網技術人才的要求方面,除了需要掌握物聯網技術和農業科技2個學科的知識和行業發展動態之外,還需要能有效地和協作者合作進行產品開發及運用。目前,對人才的這種要求使農業物聯網技術人才需要信息技術和農業科技2個領域的師資共同培養,實踐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另外,學生培養上存在理論學習多而動手實踐欠缺的情況,學生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4]。上述局面造成人才培養與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不配套。
3 發展對策
3.1 提高農業信息化整體應用水平
在促進重慶農業物聯網應用水平提高的同時,推行人工智能技術、3S技術、決策支持系統、智能化農機具系統等技術在重慶地區的示范性建設,制定針對“精準農業”發展的鼓勵政策。
3.2 開發適用價廉的核心設備
在農業物聯網研發過程中,引導鼓勵研發單位開發低成本又能適應復雜惡劣環境的核心應用單元,開發出便于安裝維護的物聯網現場設備和普通農民能有效操作
的系統平臺,探索符合重慶農民應用需求的農業物聯網應用系統。
3.3 建立合作共贏的農業生產模式
隨著農業信息化在重慶地區的試點推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通訊技術、感知設備、資金投資等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在這種需求下,重慶市農委正將重慶電信、重慶郵政等社會力量的資金和技術引入重慶市農業信息化的建設和運營中,開展農業物聯網等方面的合作,探求可持續的合作共贏的運營模式。
3.4 探索有效人才培養方式
高等院校需引進先進的農業物聯網模擬實訓系統,通過實訓實驗的實踐讓學生深入了解物聯網技術,基于典型農業物聯網示范項目的案例教學讓學生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高等院校與物聯網技術研發企業、農業示范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學生能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在研發企業進行實踐練習、在農業企業進行技術應用體驗,聯合培養滿足具有實踐運用能力的人才。
4 參考文獻
[1] 重慶市探索信息化助推農業農村發展機制改革實施方案[EB/OL].[2015-06-26][2015-12-20].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06/20/content_1845561.htm.2015-6-20.
[2] 李振兵,龍丹梅.我市農資行業首度引入物聯網技術—“網上莊稼醫院”6月底可望上線[EB/OL].[2015-04-28][2015-12-20].http://cqrbep 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04/28/content_1832867.htm.
[3] 孫忠富,杜克明,尹首一.物聯網發展趨勢與農業應用展望[J].農業網絡信息,2010(5):5-8.
[4] 朱會霞,王福林,索瑞霞.物聯網在中國現代農業中的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11(2):3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