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紅
摘要 天??h新型自動氣象站測報業務軟件采用SMO系統,對各種觀測數據和系統數據進行解析、監控、訂正和儲存系統處理,根據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系統數據處理流程,在業務軟件操作技能應用中應注意參數設置、正點長Z文件上傳、制定地面審核規則庫及滾側編報等,加強軟件日常維護措施,確保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正常運行。
關鍵詞 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系統構架;系統數據處理;操作技能
中圖分類號 TP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347-01
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是專門為氣象臺站地面氣象測報業務工作以及各類觀測資料處理設計的一套綜合業務應用軟件,其優越的數據處理、傳輸及海量數據存儲能力,改變了傳統地面測報業務人工抄錄、查算和記錄處理、編發等工作,降低了測報人員工作強度,而且較人工審核更加快速、準確,提高了地面氣象觀測質量。
1 新型自動氣象站測報業務軟件系統構架
天祝縣DZZ6新型自動氣象站建成并投入地面觀測業務使用后,滿足了氣溫、相對濕度、氣壓、降雨量、風向、風速、太陽輻射等的自動化觀測。較其他自動氣象站在硬件結構、處理存儲能力、終端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DZZ6新型自動氣象站包括采集器、傳感器、供電系統、通信系統、終端計算機等,其中采集器分為主采集器和分采集器,包括硬件和嵌入式軟件,主采集器主要用于對氣象要素進行采集、處理,再與終端計算機或遠程數據中心進行交互,兼管其他分采集器;DZZ6新型自動氣象站測報業務軟件采用SMO系統,SMO系統以Windows操作系統、文件系統為基礎軟件支撐,建立在主機、存儲設備、網絡設備及安全系統組成的基礎硬件平臺之上,進行解析、監控、訂正和儲存處理各種觀測數據和系統數據,并劃歸數據層。系統核心業務包括調度控制器、配置管理器、異常處理機、內存管理等核心組件和算法庫等[1];系統應用層包括6個分系統,分別為數據收集、質量控制、數據傳輸、業務監控和工作管理;系統接口層主要有用戶界面和對外接口,其中用戶界面提供數據顯示和業務監控,數據顯示界面主要作用是用于數字、圖表等各種實時數據的顯示,業務監控界面則提供系統運行信息展示、報警界面和人機交互業務流程配置管理等,對外接口包括系統及其他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接口和通信接口等。
2 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SMO系統數據處理流程
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SMO系統觀測數據處理流程以系統操作為起點,進行實時數據采集、歷史數據下載、人工訂正、數據查詢和數據顯示。其中人工訂正、數據查詢和數據顯示參照格式描述文件直接對數據文件進行操作,實時數據采集應制定每分鐘、每小時觸發的數據采集指令,歷史數據下載則要制定固定時間段內的數據采集指令;然后通過系統任務調度控制器對上述指令進行排序,實時數據采集指令要排在歷史數據下載前,這樣就可避免實時數據采集受到歷史數據下載的影響;接著由系統線程利用生成并排序的指令隊完成數據采集;再由臺站極值配置文件及質量控制配置文件中獲取質控參數和操作流程,用于完成數據質量控制流程,然后生成指控碼,將質控具體信息輸入質控日志文件。
3 新型自動氣象站測報軟件操作技能
3.1 參數設置
參數設置時,臺站會根據上級網絡部門提供的參數進行文件傳輸路徑參數的設置,如果只是設置了“通訊組網接口軟件”中“文件傳輸路徑”,卻未更改“自動站組網設置”,那么設置后的“文件傳輸路徑設置”只在進行手動傳輸數據文件時可用,地面測報軟件自動上傳時就會發生數據不能自動上傳而是被保留在AWSNet文件夾中的現象。因此,在作“通訊組網接口軟件”參數設置時,要同時對“文件傳輸路徑”和“自動站組網設置”進行更改,以避免上述錯誤現象出現,確保文件的自動正常上傳及地面氣象測報業務正常運行[2-3]。
3.2 正點長Z文件上傳
在業務工作過程中,如果主通道內設置了2個以上無用的節點,這樣出現的多個節點就會使程序自第2個節點開始傳輸時,傳輸結束后,所上傳的文件均保存在AWSNet文件,并繼續向第2或第3個節點傳輸但傳輸失敗,所上傳文件卻未刪除掉并在下一次傳輸時被再次繼續傳輸,同一個數據文件被反復上傳后,就會出現無數個更正報現象。
3.3 制定地面審核規則庫
新型自動氣象站氣壓傳感器顯示小時內的每分鐘氣壓數據并且數據為正常,但進行正點數據維護時,臺站正點氣壓數據卻出現缺測,首先要考慮測報業務審核規則庫問題,應根據臺站多年歷史氣象要素數據記錄和審核經驗設置測報業務審核規則庫。
3.4 觀測編報
定時觀測和編報時需要對過去時次數據進行校對,可利用“觀測編報”菜單中“校對氣溫/氣壓/降水量”選項進行校對,特別是要加強降水量數據的校對,避免因人工干預出現降水時次等的錯誤記錄。對出現的錯誤經修改后要及時保存,將數據記錄存入B文件中,未存盤修改無效。
4 參考文獻
[1] 童有智,薛宗猛.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J].青海氣象,2007(4):73-74.
[2] 曹梅.使用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的幾個技巧[J].陜西氣象,2011(6):34-35.
[3] 李立云,秦寧.地面氣象測報工作常見問題及應急對策[J].科技與創新,2014(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