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魁 張忠良

摘要 研究不同播期對直播水稻淮稻5號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播期的推遲,主莖葉片數減少1~2張,以播期6月10日為分水嶺。隨著播期的推遲,結實率基本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但千粒重無明顯變化。根據不同播期的產量情況看,淮稻5號宜安排在6月上中旬進行播種,易獲高產。
關鍵詞 淮稻5號;播期;直播稻;高峰苗;結實率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030-01
直播水稻是水稻輕型栽培模式,省力、省工、節本、高效[1],可有效緩解茬口季節性緊張的矛盾,該種植方式的逐漸擴大,對農村勞動力日益減少的問題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2],為大面積水稻嚴格按照農時完成種植工作提供了保證。淮稻5號作為海豐地區主栽品種,合理安排其播期對水稻穩產高產有著重要意義,該文對不同播期的淮稻5號進行苗情和產量構成分析,以期為大田生產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3年在光明米業海豐農業東華二隊進行,土壤類型為砂壤土,pH值8.28,有機質含量為1.35%,肥力一般,前茬大麥。
1.2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遲熟中粳淮稻5號。種子經過常規浸種催芽后,人工撒種。
1.3 試驗設計
試驗根據播期的不同,設6個處理,即5月22日(A)、5月28日(B)、6月3日(C)、6月10日(D)、6月14日(E)、6月21日(E)播種。小區面積66.7 m2,小區之間筑埂包膜。其他田管措施一致,包括肥水運籌、病蟲草防治。
1.4 調查記載項目
從6月17日開始記錄已播條田的苗情,9月2日結束苗情考察,在收割前2~3 d進行測產。調查主莖葉齡數、基本苗、高峰苗、收獲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情況,折算產量[3-4]。
2 結果與分析
2.1 葉片數量情況
根據試驗設計,播種后每7 d進行1次定點查苗,播期在6月10日后(含)主莖總葉片數均為15張,比播期在6月10日之前的少1~2張葉片[3],說明隨著播期的推遲,主莖葉齡數逐漸減少,營養生長階段生長期縮短。出葉速度逐漸趨緩。7月29日前為0.2~0.3張/d,7月29日后為0.2張/d。
2.2 群體情況
各播期的高峰苗基本出現在8月12日之前,基本按照播期的早晚先后出現,其中最遲播的高峰苗過后,群體下降較為明顯,分蘗消亡快。其他播期的群體均有緩沖期,高峰苗后群體平穩過渡(圖2)。
各播期(除處理A、F)的基本苗、高峰苗與收獲穗比例約為1∶3∶2。說明過早或過遲播種都會造成高峰苗偏高,成穗率偏低的情況。
2.3 產量構成情況
千粒重受播期影響的程度小[4],結實率大體上隨著播期推遲而降低。同時可以看出隨著收獲穗的增多,穗型基本逐漸變小,穗型的變化幅度較大。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從苗情來看,播期主要影響水稻的主莖總葉片數和基本苗、高峰苗、收獲穗之間比例情況,隨著播期的推遲,主莖總葉片數減少1~2張,以6月10日為分水嶺,播期過早或過遲,都易造成無效分蘗增多,成穗率降低。從產量構成要素來看,播期對千粒重影響較小,可見千粒重還是由品種自身決定。隨著播期的推遲,結實率基本呈下降趨勢。總體而言,宜在6月15日前完成直播水稻淮稻5號播種工作,有利水稻獲得高產。另外,對于產量表現突出的2個點其基本苗、高峰苗和收獲穗的比例基本最接近1∶3∶2,在生產上可以抓住這3個關鍵苗情點,采取合理的技術措施,實現收獲穗數375萬穗/hm2,為水稻高產打好基礎。
3.2 討論
水稻的收獲穗數量、穗型大小受影響因素較多,如播量、播期等,該文播量未進行統一設置,不能確定播期因素是直接唯一的影響因素,需要進一步試驗研究。
4 參考文獻
[1] 周士良,李育娟,孫富林,等.不同播期、播量對直播水稻群體質量及產量的影響[J].上海農業科技,2005(3):49,43.
[2] 張興倫,唐永群,郭蓉,等.直播稻對水稻產量及相關性狀的影響[J].南方農業,2011,5(6):28-30.
[3] 熊圣國.播期對直播水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22):21-23,56.
[4] 姚義,張洪程,霍中洋,等.播種期對直播水稻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09(6):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