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鵬
摘要 介紹了谷子壟上機械雙行穴播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及處理、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谷子的高產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谷子;壟上機械雙行;穴播;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038-02
Millet Ridge Mechanical Double Line Bunch Planting Technology
ZHANG Da-peng
(Gannan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Gannan Heilongjiang 162100)
Abrtract The millet ridge mechanical double line bunch plant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variety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and preparation fertilizing,seeding,field management,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pest control,timely harvest and other aspects,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millet.
Key words millet;mechanical double ridge;mulch;cultivation techniques
谷子是我國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綠色、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斷增加,甘南縣無公害小米加工產業迅速發展。谷子脫殼稱小米,較之一般米、面,小米中含有較多的V、胡蘿卜素、V、鐵,其中V含量是大米的幾倍,是其他雜糧不能代替的[1-6]。
1 生態環境
甘南縣的地貌特征為地勢北部、西部為丘陵漫崗區,以黑土為主,東部及南部為平原區,森林覆蓋率15.7%,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6 ℃,日照時數為2 600~2 900 h,無霜期為125~145 d,有效積溫為2 686.8 ℃,年平均降雨量為455 mm。晝夜溫差大,利于農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合成,光熱資源充足,是黑龍江省熱量最好的地區之一。空氣清潔,光照充足,降水集中,雨熱同季,為谷子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2 目標要求
提高谷子種植的機械化程度和田間管理效率,可節省勞力、實現增產增收。谷子機械壟上雙行穴播栽培技術采用35 cm與14 cm的寬窄行機械播種,穴距12 cm,每穴3~4株(播種6~8粒),具有省工、高效、少間苗的優點。2015年,在甘南縣推廣谷子壟上機械雙行穴播栽培技術266.7 hm2,平均獲產3 000 kg/hm2,產值超過2.1萬元/hm2,純收入達15 375元/hm2。
3 栽培技術
3.1 品種選擇及處理
應選用優質、抗逆性強、生育期117~125 d、積溫2 500~2 600 ℃、豐產性能好、商品性和營養性均好的優良品種,如齊黎1、龍谷25、嫩09-1、龍谷31、粘豐4號等。首先,通過鹽水選、風篩選等方式篩選種子,清除草籽、秕粒、雜物等,并陰干種子,再用藥劑處理,如用種子重量0.1%~0.2%的辛硫磷悶種,可防治地下害蟲;用35%瑞毒霉按種子重量的0.3%~0.5%拌種[1-3],可防治谷子白粉病;用50%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可防治粒黑病。
3.2 整地施肥
谷子耐旱、耐瘠薄,怕澇,對土壤要求不嚴,除澇洼地、砂土地外均可種植,尤其適宜種植在崗地和地勢較高的地塊。谷子要輪作倒茬[1-2],忌重茬(同一塊連續種植谷子),不迎茬(在同一塊地上隔一茬種植谷子)。谷子輪作一般3~4年。谷子前茬最好是馬鈴薯、大豆、玉米等,使用豆磺隆的地塊不宜種植。選地后整地,整平耙細。秋整地地塊,應在4月上旬及時鎮壓以待播種。土壤化凍一犁深即應及早翻耙起壟,做到旋翻耙起壓連續作業,農肥實行破壟夾肥,4月25日前結束整地,達到待播狀態。播前結合深耕整地一次施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施優質農家肥30.0~37.5 t/hm2,并與過磷酸鈣混合作底肥,結合翻地或起壟時施入土中[1-6]。一般將氮肥75 kg/hm2、磷酸二銨150~225 kg/hm2作種肥。抽穗前15~20 d的孕穗階段,注意追肥增產,苗高30~50 cm時,距苗眼約6 cm處,開溝深10 cm,均勻撒施氮肥45~75 kg/hm2,再埋土。在谷子生育后期,葉面噴施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谷子耐旱,一般不用灌水,但在拔節孕穗和灌漿期,如遇干旱,應及時灌水,并追施孕穗肥[1-3]。
3.3 播種
谷子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最適溫度分別為7~8、12~14 ℃,幼苗不耐低溫,應因地制宜確定谷子的播種期。當氣溫穩定通過7 ℃時開始播種,主要是搶墑播種,5月1—8日是甘南地區谷子最適宜播期。計算播種量的依據是苗數、真雜率、千粒重、發芽率,一般播種量15.0~22.5 kg/hm2。采用壟上機械雙行穴播。墑情好的地塊播種深度宜淺,墑情差的地塊播種深度宜深,播種深度3~4 cm。不漏播,要均勻,不斷壟,深淺一致,播后鎮壓[1-5]。春旱嚴重、土壤墑情較差的地塊可增加鎮壓次數。
3.4 田間管理
3.4.1 苗期管理。三葉期間苗,五葉期定苗,穴播株距20 cm,行距20 cm,每穴留2~3株,保苗55.5萬~63.0萬株/hm2,結合間苗或定苗,淺中耕松土進行谷子蹲苗促壯苗,除草保墑,定苗時留生長一致苗、壯苗、綠苗。雜交種間定苗時要拔出假雜種。
3.4.2 拔節到抽穗期。6月下旬進入拔節期,要結合澆水,深中耕,追尿素225 kg/hm2。孕穗期,結合澆水,追三元復合肥300~375 kg/hm2,并及時中耕除草、天旱時多進行中耕,中耕不僅能夠增加產量,而且可以提高米質。
3.5 病蟲草害防治
3.5.1 科學除草。播后苗前施用50%撲滅津可濕性粉劑2.25 kg/hm2對水600~750 L/hm2,均勻噴霧,或用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750 g/hm2對水600~750 L/hm2,均勻噴霧[1-5],防除闊葉雜草、禾本科雜草,出苗后施用72% 2,4-D丁酯乳油600~750 mL/hm2對水450~600 L/hm2,防除闊葉雜草;二至三葉期,用50%稗草烯乳油4.5~6.0 L/hm2對水450~600 L/hm2[1],均勻噴霧,防除禾本科雜草。四至五葉期,闊葉雜草大部分出齊時均勻噴霧進行防治。
3.5.2 防治蟲害。谷子苗期和拔節抽穗期易受玉米螟和地下害蟲的危害,可用5%辛硫磷750 mL/hm2對水600 kg/hm2噴霧防治。谷子灌漿至成熟期,特別是早熟品種要注意防鳥害。
3.6 適時收獲
收獲標準為谷穗變黃、籽粒變硬、谷子葉片發黃。收獲后不要立即脫粒,堆放7~10 d后再脫粒,以利后熟提高產量[1-3]。
4 參考文獻
[1] 程汝宏,師志剛,劉亞理,等.谷子簡化栽培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方向[J].河北農業科學,2010(11):1-4.
[2] 潘忠.張掖干旱半干旱區張谷6號地膜覆蓋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13(7):93.
[3] 柴武高,宋建紅,李繼華. 高海拔區谷子全膜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13(12):83.
[4] 邢寶龍,朱玉,高均平.谷子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2):109-110.
[5] 姚克明,張喜文.旱地谷子高產栽培措施模型研究[J].華北農學報,1993(1):94-100.
[6] 趙孝,梁福同.谷子機械播種技術推廣與實踐[J].河北農機,2014(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