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麗英
摘要 涇縣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早春倒春寒天氣發生頻率較高,對早稻育秧生產造成較大的危害。筆者通過近幾年來在基層指導早稻育秧生產,總結了幾點防護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 早稻育秧;倒春寒; 危害; 防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1.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050-02
涇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處于長江南岸平原與皖南山區的交接帶。全縣總面積2 054.5 km2,人口逾35.44萬人,其中鄉村人口29.33萬人,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全縣水稻種植面積30.71萬hm2,其中早稻種植面積2.77萬hm2。涇縣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溫同步、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5.7 ℃,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 962.8 h。倒春寒天氣是指春季氣溫本應逐漸回暖,但因受較強的北方冷空氣影響[1-6],突然降溫,出現連續3d以上甚至長達10 d日平均氣溫≤12 ℃且日照時數≤2 h的低溫陰雨天氣過程。涇縣倒春寒天氣一般發生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此時正值早稻育秧,對早稻生產造成較大的危害。筆者通過近幾年來在基層指導早稻育秧生產,針對倒春寒天氣的危害,總結了幾點防護措施,以期為農戶種植過程中減少損失提供參考。
1 春季倒春寒天氣對早稻育秧產生的危害
低溫陰雨,秧田長期漬水,種胚活力下降,秧苗不能正常扎根。從葉部向根系輸送的氧氣非常少,根系因此缺氧,秧苗生長受到影響,在缺氧情況下,胚乳中的大量養分被秧苗呼吸作用消耗[1-5],并有還原性物質毒害秧苗,導致死苗。毀種重播、浪費種子、妨礙布局、貽誤農時、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長期低溫寡照造成日照不足,影響了葉綠素形成,導致葉片變黃白色,光合作用微弱甚至停止,秧苗的生活能力進一步遭到削弱,秧苗和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水肥的能力大大減弱,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受到抑制[1-6],最終導致植株缺乏營養,抵抗能力減弱,病菌從芽口趁虛侵入谷粒內,從而誘發秧苗病害的發生。
2 春季倒春寒天氣早稻育秧的防護措施
2.1 選地整地
選擇背風向陽、無病源、肥力高、雜草少、排灌方便、土質松軟的田塊。播前6~7 d進行翻耕平整,以提高苗床地溫。按照“上糊下松、溝深面平、肥足草凈、軟硬適中”的畦面標準,對秧田開溝做畦,以確保良好的通氣性、透水性,提高秧苗的抗低溫冷害能力。
2.2 品種選擇
早稻屬喜溫作物,對溫度很敏感。選擇綜合性狀好、米質優、抗性強、生育期適中、比較耐寒的高產品種。 根據近年來種植品種的觀察,適合涇縣種植的常規早稻品種有中組3號、中絲3號、嘉興8號等;雜交品種有協優9279、株兩優211、株兩優83等。
2.3 浸種催芽
播前選晴天曬種1~2 d。用25%保鮮克乳油3 000倍液浸種,消滅種皮病菌。浸種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浸24~48 h,以免使種子養分外溢,造成酒精發酵。適度催芽,以催芽至露白或芽長半粒谷為宜。
2.4 適時播種
早春冷空氣頻繁,當一次冷空氣過后,會出現一次回暖期,繼而又有冷空氣入侵,所以早稻播種要抓住“冷尾暖頭”[1-2]。隨時關注天氣變化,做到看天播種,即“冷期浸種,冷中催芽,搶晴播種”。實踐證明,早稻3月中下旬播種,4月下旬已基本完成栽插。此時氣溫已回升至20 ℃以上,日照充足,降水頻繁,對分蘗有利,成穗率較高。7月中旬早稻可全部收獲,晚稻能按時栽插,確保在秋分(9月23日)前安全齊穗。
2.5 苗期管理
2.5.1 薄膜育秧。早稻育秧采用薄膜覆蓋為主,可以使秧苗避免早春低溫的危害,有利于培育壯苗,簡化秧田管理。 由于早春膜內和膜外溫差很大,要特別注意調節好溫、濕度。一般出苗之前保持密封狀態,出苗以后遇晴暖天氣,要嚴格掌握膜內溫度,超過30 ℃時揭開薄膜兩頭進行通風。膜內外溫差較小時開始通風,時間為8:00—9:00,忌在中午溫度增高時驟然揭膜,以免秧苗不能適應外界溫差劇變,導致死苗。若遇長時間低溫陰雨天氣,為降低膜內濕度,減輕霉菌的發生,應每隔3~5 d于中午揭開兩頭通風換氣。秧苗移栽前3 d應進行揭膜煉苗,使其抗逆能力增強,有利于栽后扎根返青。
2.5.2 灌水防寒。對早稻秧田進行合理灌水,可達到防寒護秧的目的。根據秧齡的長短采取相應的灌水措施。具體包括:①芽期。從播種到第一完全葉展開之前為芽期。此時秧苗耐低溫能力較弱,應保持秧板土壤濕潤和供氧充足,灌水技術要點為“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雨天排干水、烈日跑馬水”。如遇特殊天氣(如大風、霜凍、暴雨等),應暫時灌水護芽,風雨過后要利用中午氣溫回升機會,排去積水,更換新鮮水。②幼苗期。從出苗到三葉期為幼苗期。采取露田與淺灌相結合的管水方法。二葉期前、后分別以露田、淺灌為主。③成苗期。三葉期以后到移栽前為成苗期。采用淺水灌溉,不宜時灌時排[2-4]。有條件的最好灌長流水,有利于提高土溫和增加土壤中的空氣含量。
2.5.3 適當施肥。要根據天氣變化情況,科學做好肥水管理。為加速土壤熟化,增強秧苗抗寒能力,秧田深耕應結合增施基肥進行。基肥中要注意“三結合”,即有機肥、無機肥相結合,速效肥和遲效肥相結合,氮肥和磷、鉀肥相結合。同時,要適當控制基肥中的氮肥比例,適當增施磷肥[1]。要依據秧苗生長狀況、長勢長相和天氣條件進行科學追肥。若遇溫度低,多陰雨天氣,要少施氮肥;若遇晴天多,溫度高,適當增加氮肥施用量。一般在一葉一心期噴施1次斷乳肥,秧田用尿素60 kg/hm2對水7 500 kg/hm2噴施,也可以用腐熟的人糞肥7 500 kg/hm2加水15 t/hm2澆施(用肥后灑1次清水以防肥害傷苗),移栽前3~5 d噴1次送嫁藥,秧田用尿素60~75 kg/hm2和鉀肥37.5 kg/hm2對水7 500 kg/hm2噴施。
2.5.4 防治病害。倒春寒天氣常會使秧苗遭受病菌侵害,不僅易感染綿腐病和立枯病,而且還會發生苗瘟、葉瘟,應及時對癥施藥。早稻育秧田以預防為主,防止秧苗發生綿腐病和立枯病,在一葉一心期用敵克松2 250 g/hm2對水675 kg/hm2噴施1次;然后分別于二葉一心和三葉一心期再噴灑1次。防治苗瘟和葉瘟要掌握在發病初期,可用40%富士1號乳油1 125~1 500 mL/hm2,或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00~450 g/hm2對水750 kg/hm2噴霧,控制病害發生和蔓延。
3 參考文獻
[1] 袁建華,劉湘,陳志賦,等.贛南低溫陰雨和倒春寒氣候條件下早稻育秧防護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2,28(2):19-20.
[2] 史敏.水稻栽培專家系統[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3.
[3] 夏維高,涂志輝,楊建蘭.倒春寒對早稻播種育苗的主要危害及預防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6):96.
[4] 呂剛,王淑明.關于對水稻主要育秧方式和技術要求的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4(9):353.
[5] 周榮芳,張晴雯,吳文婷.春季低溫陰雨和倒春寒對早稻播種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農技服務,2011(11):1627.
[6] 鄒應斌,李克勤,任澤民.水稻的直播與免耕直播栽培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03(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