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兵 張小杭 陳啟福
摘要 介紹廈門地區航天豇豆新品種航豇1號高產栽培技術,包括播前準備、播種、苗期管理、開花結莢期管理、采收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豇豆;航豇1號;栽培技術;高產;福建廈門
中圖分類號 S64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072-02
福建省廈門市屬溫帶亞熱帶氣候,屬東南沿海蔬菜主作區和重點出口區域,豇豆種植面積較大,品種繁多,本地人喜食豇豆,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較高。2014年以來,福建天辰航天育種有限公司與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合作從天水神州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豇豆新品種航豇1號,通過2014—2015年2年的試種、品比試驗,結果表明該品種產量高、抗病性強、商品性好,適宜廈門及周邊栽培,深受當地人喜愛,產量30 t/hm2左右,產值達6萬~18萬元/hm2,市場前景廣闊[1]。由于航豇1號在甘肅的生育特性和栽培技術與廈門存在一定差異[2],通過不同季節、不同區域的試種對比試驗和示范,結合廈門地區的氣候和耕作特點,總結出一整套航豇1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在廈門同安蓮花鎮內林村試驗時,幾乎未發現病害,主要原因是周邊自然環境好、農戶操作規范、克服了連作障礙等。另外,使用含“煙葉酵素酶”有機肥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煙葉和酵素酶[3]能夠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增強抗病能力,抵制細菌、抑制土傳病害。現將其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 播前準備
1.1 茬口安排與土壤選擇
航豇1號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應選擇微酸性、3年以上未種過豆科作物的砂壤土田塊種植。廈門市同安區土壤偏酸,一般pH值≤6.0,適宜架豆種植。也可水旱輪作(如豇豆-水稻-豇豆、豇豆-茭白-豇豆),克服連作障礙,這是當地常見的栽培模式。栽培田塊應選擇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四周無高大建筑、通風的地塊[1]。
1.2 整地與施足底肥
播前20~30 d深翻、整地,消毒殺菌,增強土壤通透性,利于根系生長。結合整地施足底肥,即尿素59.97 kg/hm2、鈣鎂磷肥749.63 kg/hm2、復合肥224.89 kg/hm2、鉀肥224.89 kg/hm2。
1.3 種子處理
播種前進行粒選,選用飽滿、完整、光澤好、無病斑、豆粒大、符合品種特征的種子。最好選擇晴天曬2 d,將種子用55 ℃水浸泡15 min,不斷攪拌,使水溫降至30 ℃左右繼續浸種4~5 h撈出待播。
2 播種
根據廈門市同安區的氣候條件,航豇1號播種適期為:春季在2—3月播種,秋季在6—7月播種,全生育期可達85 d。采取起壟覆膜方式,壟面寬80~100 cm,壟溝寬25 cm,壟高25~30 cm。每壟播種2行,每穴3~4粒,行距60~70 cm,株距25~30 cm,每壟播種2行,種植密度101 259株/hm2。
3 苗期管理
3.1 查苗補苗
出苗后應及時檢查苗情,缺苗斷壟的要補苗,對第1對真葉發育不好或傷殘的苗子要更換成壯苗。補苗、缺苗工作應在第1對真葉展開后及早進行,最遲不要超過第1片復葉期。
3.2 中耕除草
豇豆地雜草較易生長,因此應該結合中耕除凈田間雜草,尤其在廈門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容易引發病害,在整個生長期都要注意除草,保持田間清潔和通風,以預防病害,保證產量和品質。
3.3 病蟲害防治
最好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農藥。航豇1號中抗病毒病、銹病,廈門地區常見苗期病害有病毒病、銹病,蟲害有薊馬等。
3.3.1 病毒病。一般苗期會發現少量病株感病,應及時清理,最好連根拔除并移出菜地掩埋。
3.3.2 銹病。一般苗期也會發現少量病株感病,可用25%粉銹寧2 000倍液,或15%粉銹寧100倍液,或萎銹靈1 000倍液噴霧防治。
3.3.3 薊馬。一般苗期也會發現少量蟲害。在豇豆薊馬初發期,視薊馬發生情況采用30 k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18 kg/hm2或22.5 kg/hm2進行噴霧防治[3]。
4 開花結莢期管理
4.1 肥水管理
豇豆開花前期嚴格控制氮肥,因為徒長會影響開花結莢,影響田間通風和光合作用,滋生病蟲害等,最終影響產量和品質。進入開花結莢盛期,第2次開花采摘前,追施碳銨和過磷酸鈣,共899、55 kg/hm2。
4.2 植株調整
如發現營養生長過旺,枝蔓徒長過密過高,可進行掐尖即摘除主蔓頂芽,促使側枝生長開花結莢。要及時摘除下部老葉、病葉,以利通風透光,改善田間生長條件。尤其在廈門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應落實這些措施。
4.3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在苗期較多,可以采用人工拔除和農藥防治。航豇1號中抗病毒病、銹病,在開花結莢期也會有少量病害發生,但對開花結莢基本沒有影響。對這些病害也要進行有效防治[4-6]。對于銹病,可用25%粉銹寧2 000倍液,或15%粉銹寧100倍液,或萎銹靈1 000倍液噴霧防治。
5 收獲
莢長60~70 cm、果莢嫩綠時采收,品質最佳。采收初期每2 d采收1次,盛期時每天1次。采收時,要注意保鮮和儲藏,以防失水和老化,影響豇豆的商品品質。
6 參考文獻
[1] 周慶.皖南山區無公害甜豌豆越冬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0):124-125.
[2] 林陸家.廈門地區臺灣松花型花椰菜高效生產技術[J].蔬菜,2011(11):7-9.
[3] 陳劍山,李鵬,劉奎,等.3種藥劑對豇豆薊馬的田間防效評價[J].中國植保選刊,2015(5):66-67.
[4] 李艷萍,賈小紅,王艷輝,等.酵素有機肥對京郊桃的產量品質與貯藏性的影響[J].北方園藝,2008(7):41-43.
[5] 李淑春,張翼祥.豇豆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5(12):186-187.
[6] 陳海平,陸志建,環加生.大棚豇豆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9(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