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麗
摘要 地膜架豆栽培是一項旱作農業新技術,該文主要介紹了地膜架豆栽培的品種選擇、茬口安排、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采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架豆的高產栽培提高參考借鑒。
關鍵詞 地膜架豆;栽培技術;甘肅武山
中圖分類號 S6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074-02
地膜架豆栽培是武山縣農民增收的一項旱作農業新技術,4月中下旬開始播種,7月下旬開始采收上市,9月下旬遇早霜拉蔓,采收期50~55 d。在海拔1 800~2 100 m范圍的高寒二陰山區正茬架豆種植,對當地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種植面積逐年擴大,2013年示范種植333.33 hm2,平均產量30 521.7 kg/hm2,平均產值52 391.25元/hm2;2014年種植推廣367.67 hm2,平均產量31 898.4 kg/hm2,平均產值52 653.9元/hm2,最高產值達到54 930元/hm2,扣除生產性投入9 750元/hm2,平均純收入42 903.9元/hm2;總產值逾1 700萬元。
1 選擇良種
選擇紅玉、長城架豆8號、瑞特為主栽品種,搭配種植鑫源超長架豆王等優良菜豆品種。
2 茬口安排
高寒二陰山區正茬種植,適宜播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7月中下旬開始采收,9月下旬拉蔓;淺山半干旱區油菜地復種適宜播期6月上中旬,8月中旬開始采收,10月下旬拉蔓。
3 整地施肥
選擇土地平坦、土層深厚的地塊,結合深翻土地,施腐熟農家肥67.5~75.0 t/hm2作基肥,配施磷肥1 500 kg/hm2、磷酸二銨150 kg/hm2、尿素300 kg/hm2。深翻后應根據田塊的地形,選擇高壟栽培、雙壟溝栽培或平膜栽培進行栽植。高壟栽培的壟寬、壟溝寬和壟溝深分別為70~80、40~50、15~20 cm;雙壟溝栽培的壟溝深和壟間距分別為15、120 cm;若采用平膜栽培則不需要起壟;不管采用上述哪種方式栽培都要及時搶墑鋪膜,以保證出苗,在土壤特別干旱的情況下,可進行灌窩澆灌,確保按時播種[1-3]。
4 播種
最遲在6月底以前完成播種。在膜溝內按窩距50~60 cm破膜點播,每窩播種2~3粒種子,播后用浸濕的麥糠覆蓋播種孔,以防板結。行與行之間的播種孔應錯開,以利通風透光。留苗6.0萬~7.5萬株/hm2。
5 田間管理
5.1 適時放苗,及時補苗
播種后,根據當時氣候情況,約10 d后,要隨時觀察出苗情況,及時放苗,避免燒苗。放苗適宜在早晨或落日前進行,嚴禁熱天中午放苗。同時,發現缺苗還要及時補苗,若多苗還要及時去掉弱苗,每窩保苗2株。
5.2 及時搭架
搭架應該選擇在出苗5~6葉,離地高10~15 cm時進行。搭架以選用直徑約1.5 cm、長2~3 m的竹子為宜;搭架插穩竹子的地方應距架豆苗約10 cm,避免傷根,每3株竹子為一組,為提高支架穩定性要用繩子在離地高1.8~2.0 m的地方將3根竹子捆牢。也可將竹子順壟互相對接成拱圓形架,有利于架豆水平生長及采收。條件成熟的地方可用水泥立柱、鐵絲拉網吊架[1-4]。
5.3 水肥管理
架豆的施肥應遵循施足基肥,輕施苗肥,花前酌施,花后勤施,盛莢期重施的基本原則。苗期的肥水堅持做到以控為主,因肥水過多易導致漚根,葉黃或者植株徒長延遲開花和落花落莢等。抽蔓期因生長旺盛、莖葉較多,但根瘤菌尚不發達,應結合中耕培土追施1次糞水(15 t/hm2)以利于蔓葉生長和花芽分化。現蕾至初花期是架豆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適期,肥水的需要量大,可施用硫酸銨150 kg/hm2或人糞尿22.5 t/hm2。開花結莢后,植株對營養的需求增加,應確保充足的肥水供應,并且保持土壤濕潤。但由于架豆花后已形成大量的根瘤,具備很強的固氮能力,可以適當少施氮肥,復合肥、過磷酸鈣、氯化鉀可以分別施用450、150、75 kg/hm2。以后每采收2次(5 d)追肥1次。為了提高產量和改進品質,可以噴施少量的鎂、鐵、鋅、銅肥。采收后期,若植株未出現早衰現象,且氣候條件適合其生育時,可適當追肥1~2次,以促進翻花,延長采收期,增加產量[1-4]。
5.4 田間濕度管理及雜草防除
開花期相對濕度應維持在50%以上,土壤濕度以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為宜。干旱或雨水過多會引起落花落莢,因此應重點做好灌溉及田間積水的排除。整個生長期應及時拔除病株和清除雜草,疏去黃葉,以利通風透光。此外,還要緊實理順莢條,防止因機械阻礙引起的畸形莢,降低其銷售價格。
5.5 病蟲害防治
5.5.1 病害防治。炭疽病、霜霉病、銹病是架豆的主要病害。做好架豆的病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合理輪作,對于發病嚴重地塊要與非豆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并采用高壟栽培,保持植株行間通風透光,防止田間積水。②施足底肥,多施農家肥,有條件的可實行配方施肥,結莢時可以追肥,噴施葉面肥,合理密植。③藥劑防治可用代森錳鋅、甲霜靈、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硫磺錳鋅、72%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粉劑等進行噴霧防治,每7 d噴藥1次,藥劑交替使用,共噴2~3次。
5.5.2 蟲害防治。架豆的蟲害主要有豆莢螟、蚜蟲、紅蜘蛛等。做好架豆的蟲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豆莢螟是治花不治莢,因此應在豆角始花期及時進行第1次用藥,以后每7~10 d用藥1次,連續2~3次;宜在8:00前花瓣張開時進行噴藥;高氯甲維鹽、溴氰菊酯、阿維菌素、氯氰·仲丁威、阿維蘇云菌、杜邦康寬等是目前較為理想的藥劑。②蚜蟲和紅蜘蛛可選用用溴氰菊酯、抗蚜威或吡蟲啉噴霧防治,每7~10 d用藥1次,連續用藥2~3次,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6 適時采收
一般出苗80~85 d進入采收期,以豆角長20~25 cm采收為宜,要適時早采,既可實現較高售價,又可保證豆角的品質,提高產量。
7 參考文獻
[1] 周祥明,武秀鳳,王輝瓊,等.泰國架豆王無公害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05(2):10-11.
[2] 周祥明,王闖,眭輝經,等.泰國架豆王無公害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5(3):30-31.
[3] 周祥明,趙雅娟.泰國架豆王無公害栽培要點[J].西北園藝(蔬菜),2005(1):11-12.
[4] 翟永靜.泰國架豆王無公害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