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 遲貴富 王賀然 焦敏 劉東明
摘要 介紹大棚香菇栽培技術,包括棚室建設、發育期氣象指標、冬季菌棒培養期管理等方面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 香菇;大棚;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091-01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國特產之一,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是很多菜肴的主要食材。香菇有很多品種,按氣象因素區分,有低溫菇和高溫菇,具體體現在出菇期是適宜高溫期還是低溫期。香菇不同品種,生育期不一致,有生育期長和生育期短的品種。不同品種的材質不盡相同,有的口感好,有的口感不好,耐儲程度不盡相同,價格差別很大。有的品種產量高,價格高,有的則不然。
目前,大棚香菇生產發展很快,銷售供不應求,資金回流和效益都很好。遼東山區香菇生產已成為當地特色設施農業的主導產業,規模和產量不斷擴大,銷路很廣,效益非常好。生產形式大多以個人經營的生產合作社形式為主,除菌源外購外,其他完全由自己生產。大棚生產是香菇生產的主要形式,除原料加工外,所有生產過程都在棚內進行。
從1年來對大棚香菇生產情況的了解來看,大棚香菇生產雖然是一個比較好的致富門路,但是風險也很大,風險主要是來自于對氣象條件的控制和掌握。冬季是菌棒培養生產期,這個時期主要與大棚溫度有關,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容易出現高溫燒菌現象,控制不到位,短時間內還可能造成毀滅性的后果。等到出了培養棚基地,香菇生長對光、溫、水都有要求,最嚴重的是干死現象和雜菌感染。尤其是在出菇和養菌轉換期,要嚴格掌握棚內溫、濕度情況。從目前情況來看,大棚香菇生產的多數單位設施現代化水平都不高,僅具備基本設施條件,特別是幾乎沒有棚內條件自控條件,完全依靠人工進行,除費工費力外,還存在失控的風險。因此,探索大棚香菇生產中所涉及的氣象問題解決方法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大棚香菇生產過程包括從原料加工到出菇結束,主要生產環節有:原料加工—裝袋—消毒—接菌—進培養棚—通氧—出棚—生產棚—注水—出菇—養菌—注水—出菇—結束。具體為12月開始制棒接菌入保溫大棚養菌,次年5月初菌棒培養結束開始移入出菇遮蔭棚準備出菇,10月末出菇期基本結束。大棚香菇對環境氣象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其中菌棒培養期主要是溫度的控制,大棚需有增溫和防風條件,出菇生產期要求棚內溫濕度和菌棒的水分要適宜,同時還需要少量的光照和通風條件。
1 棚室建設
需有原料加工的場地、制作車間大棚、養菌大棚、大地出菇棚、冷庫等主要設施,附加辦公、職工技術人員住宿、倉庫等條件。所需設備有粉碎機、制棒機、消毒鍋、接菌器、鍋爐、通風機、加溫機、給水泵、水井等[1]。
2 大棚香菇發育期氣象指標
香菇菌柱培養期在12月至次年4月期間進行;菌柱培養期完全在避光暖棚中進行;菌絲生長期適宜溫度范圍4~13 ℃,最適溫度9~10 ℃;空氣濕度范圍40%~80%,適宜濕度60%。菌棒內控制溫度指標為3~20 ℃。
3 冬季菌棒培養期管理
3.1 菌棒培養暖棚形式
培養菌棒的暖棚結構:一般是鋼架結構,高約4 m,寬8 m,全封閉式。棚頂和周圍內側是防老化的厚塑料,外側蒙蓋防寒被,棚頂和四周有通風口,棚的一頭為進入門,有防寒被隔層,棚內地面鋪有厚塑料,即整個大棚都在防寒設施中包裹。
3.2 菌棚控溫
在溫度升降過程中,菌棚內的溫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另外,按要求菌棚內每個位置的溫度應該是均一的。但實際是不可能的,如靠棚邊的地方,溫度就低,中間的地方就高,靠近門口的地方,因常因生產活動,總開門,有冷風進入。另外,在菌垛底層因受地溫影響菌垛上層溫度會高于底層的溫度[2-4]。這些因素導致菌棒生長狀況不均衡,均需人工監管。常通過倒垛、調換位置方式解決。此外,還應注意通風口,在通風過程中,通風口棚內溫度變化大,內部則小。
3.3 菌垛溫度
菌垛是指在菌棒接菌之后,需要統一放置在暖棚中進行菌絲的培養。菌棒放置在暖棚中進行菌絲的培養。菌棒放置形式是碼成垛,靠近地面的底層為4個柱,之上每層為3個柱,大約擺8層,這就產生了不同層次間有溫度差。低層低,表層低,中間層就略高,經過測定,地面層可比上層溫度低2 ℃左右。在倒垛時,需要把底層棒擺在上頭,上下進行位置調換,通風口、棚邊、門口的菌棚向中間調整。因此,因棚內各點溫度的不同,會導致菌棒的發菌質量,同時會增大成本和工作量及管理上的復雜性[5-7]。
4 結語
通過研究,得知香菇生產階段主要是2個階段:一是冬季菌棒生產階段,二是夏季出菇期生產階段。菌棒生產階段關鍵氣象條件是溫度,需要觀測棚內溫度和菌棒菌袋內部的溫度,以菌袋內部溫度為準。菌棒冬季存放方式是垛式擺放。大棚為避光式暖棚,鋼架結構,有通風口等設計,大棚內各點溫度有一定差別,每垛上下層次之間也有溫差。調控原則盡量一致,調控措施主要靠調換位置或增加擋風保溫設備。香菇生產與氣象條件關系密切,對氣象服務有需求。香
菇生產規模很大,針對香菇生產的氣象科學研究有很大的空間,服務也需要進一步規范和深化。
5 參考文獻
[1] 楊瑞長.食用菌周年生產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13-16.
[2] 沈光偉.食用菌生產技術[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3] 劉葉高.花香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147-153.
[4] 袁中霞.大棚香菇秋冬季生產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2(4):84-86.
[5] 曹德賓.反季節香菇生產技術[J].現代種業,2006(2):47-48.
[6] 王成業,張盛國,李艷云.香菇夏季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7(7):41-42.
[7] 張立新.代料香菇層架式脫袋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4(1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