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在華 王冰潔 趙衛華 尤洪仙 劉銀行
摘要 總結楸樹綠化大苗培育的環境條件、培育期限、苗圃地選擇、苗木移植、苗木管護、病蟲害防治、修枝撫育等技術路徑,對苗木生產中大規格苗木培育具有指導作用。
關鍵詞 楸樹;綠化大苗;快速培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2.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169-02
楸樹(Catalpabungei C.A.Mey)為紫葳科梓屬落葉喬木,主產我國,廣泛分布于黃淮海平原、黃土高原,西南山地,東南沿海各省份。樹干通直、樹形優美、適應性強、價值高、壽命長,集觀賞、用材、環保于一身,充分體現了楸樹生態美與景觀美的和諧統一,是我國著名的園林觀賞和稀有珍貴優質用材樹種。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生態綠化建設的加速發展,大規格楸樹綠化苗木廣泛應用于園林造景和城市森林生態體系骨干林建設,用材林、防護林營建、道路溝渠綠化美化,對綠化大苗市場需求也日益增加[1-3]。
由于我國花木產業起步晚,在當前的苗木生產中,苗木生產者大多仍然沿用傳統的培育用材苗的方法和技術培育綠化大苗,普遍存在育苗密度大、培育周期長、苗木徑階生長慢、苗木干型、冠型指標差等問題,難以滿足城鄉綠化對高質量苗木的需求,制約苗木產業的換檔升級。根據生產實踐,制定切實可行的大苗培育技術路徑,便于規范大規格苗木的生產與銷售,滿足苗木生產企業與個人標準化管理、專業化生產的需求,有效促進楸樹大規格苗木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 楸樹綠化大苗培育期限
采用一年生梓砧嫁接苗移植法進行綠化大苗培育4~5年,胸徑達到8~18 cm。
2 環境條件選擇
氣候條件:年平均溫度10~15 ℃,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達500 mm以上。
地形地勢:宜在平原農田、荒地、丘陵、緩坡山地進行綠化大苗培育。
土壤:土層選擇要深度大于60 cm、排水良好的兩合土、淤土、壤土、砂壤土為宜,適宜土壤pH值為6.5~7.5,土壤有機質含量宜在3%以上。
3 苗圃地選擇
宜選擇背風、向陽、平坦,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條件良好,地下水位高度宜在6 m以下,不進行重茬連作的地塊作為苗圃地。
4 苗木移植
按繁殖方法分為嫁接苗、實生苗、埋根苗、根蘗苗、組培苗等,本技術以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嫁接苗為例進行介紹。
4.1 嫁接苗選擇
選擇以一年生梓樹播種苗為砧木,經過省級以上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優良楸樹品種為嫁接品種,苗木標準要求達到苗木分級標準二級以上。
4.2 移植時期
移植時期在秋季落葉期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黃河以南地區)或翌年3—4月發芽前為宜。
4.3 移植密度
初始密度采用株行距1.5 m×2.2 m進行田間培育,2~3年以后,如果樹冠交接郁蔽,可根據苗木生長情況進行隔株再次移植或銷售[4]。
4.4 整地方式
移植前按栽植密度,采用0.8 m×0.8 m×0.8 m穴狀或溝狀整地,挖穴或開溝時,可采用機械或人工,人工開溝或挖穴時應把表土與心土分開放置,定植溝或定植穴施足基肥后覆土5 cm厚。
4.5 定植
苗木定植時,一年生裸根苗按苗高、地徑嚴格分級,按級別栽植。栽植時應嚴格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栽植技術進行栽植。栽植前適當修剪受傷的根系,將苗木直立于栽植穴中央,用手舒展根系,填表土覆蓋根系,輕輕提苗2~3 cm,填土到高過地平面2~3 cm,踏實,再填土,再踏實;最后再填1層松土。達到根系舒展、苗身端正、深淺適宜,澆足定根水后封堆,嫁接口露于地表。
5 苗木管護
5.1 中耕除草
生長季節,在苗木生長高峰期,應結合土壤墑情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一般第1年進行4~5次,第2年進行3~4次,第3年進行2~3次,第4年后進行1~2次,中耕深度要達到5 cm以上。除草可采用人工除草與機械除草相結合的方式,一般情況下不選擇用除草劑進行除草。
5.2 均衡肥水
5.2.1 秋施基肥。在秋季落葉后,行間施腐熟的有機肥60~7.5 t/hm2。全年追肥共2~3次,5月上中旬,施以速效氮肥為主的復合肥300 kg/hm2,7月下旬至8月上旬施以磷鉀為主的復合肥450 kg/hm2,有條件的可以多施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肥。
5.2.2 適時排灌水。根據土壤墑情及苗木生長時期,全年適時灌水3~4次。有條件的地方盡量采用節水灌溉方式,不宜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用水需符合GB5084農田灌溉水質要求,不使用坑塘水和受污染的河水,同時雨季要及時做好田間排水,確保苗木快速生長的水分需求。
6 修枝撫育
修剪時期宜在早春2—3月樹液流動前進行,楸樹綠化大苗主干高度以3 m為宜,及時剪除主干上萌蘗,主干高度達標時及時摘除頂芽,根據需要進行樹冠修剪定型,確保形成勻稱飽滿樹冠。
7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7.1 加強檢疫
加強苗木檢疫,確保苗木質量,防治感染病蟲苗木混入田間。
7.2 農業防治
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結合修剪,徹底剪除病蟲枝、衰弱枝,將修剪下的枝條及時運出、燒毀或深埋。
7.3 物理防治
在成蟲危害盛期,可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每臺燈有效控制半徑100 m左右,可根據田間面積大小,適當設置頻振式殺蟲燈的數量。
7.4 化學防治
楸樹病蟲危害主要以楸根瘤線蟲病與楸螟為主,根瘤線蟲病防治主要采用藥物處理土壤的方式,結合整地施入滅線磷75 kg/hm2。在加強田間管理的同時,在4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采用機械噴施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與50%甲胺磷乳油1 000倍混合液,每15~20 d噴1次,全年噴6~8次,可有效防治楸螟及其他害蟲危害[5-7]。
8 參考文獻
[1] 馬大浦,黃寶龍,黃鵬才.主要樹木種苗圖譜[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
[2] 劉春燕,呂啟良,宋紅梅.楸樹的大苗培育及栽培養護技術[J].北方園藝,2008(3):154-155.
[3] 王冰潔,譚金峰.金枝國槐優質大苗快速培育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6(1):50-51.
[4] 王巖,張效良,張月勝,等.速生楸樹繁育及栽培管理技術[J].園林科技,2009(3):11-13.
[5] 黃鵬.楸樹速生豐產栽培技術規程[J].安徽農學通報,2008(19):155-157.
[6] 王新建,張秋娟,祝亞軍.楸樹新品種及速生豐產技術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河南林業科技,2004(1):30-31.
[7] 程建國.楸樹育苗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1(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