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永
摘要 通過實踐經驗,對機械深松整地提出適松條件、深松方式、技術標準和機具選用等技術措施,并分析了該技術應用的效果,為靈璧縣機械深松整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機械;深松;技術
中圖分類號 S3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206-02
機械深松整地技術是保護性耕作核心技術之一。深松整地作業是指利用拖拉機牽引深松機具,在不擾亂耕地表層土壤結構情況下,打破犁底層,疏松土壤,改善耕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墑和抗旱排澇能力,改善農作物根系生長條件,從而達到農業增產增收的一項農機化新型技術。機械深松整地技術的應用,對于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中水、氣、肥的通透性作用明顯。同時還可以提高土壤溫度,減少土壤水分的流失,增強植物的抗逆性,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對于作物增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1]。
靈璧縣地處黃淮平原南部,土壤以黏淤土和砂漿黑土為主,農作物大多實行小麥、玉米兩輪連作。長期以來,農民以淺旋方式耕作為主。近年來,免耕直播玉米技術被廣泛應用,導致土壤耕層只有10~15 cm,土壤板結嚴重。機械多次進地作業造成土壤壓實,降雨徑流現象十分突出,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明顯不足。因此,推廣應用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提高耕地質量成為該縣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2012年以來,靈璧縣把農機深松整地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通過示范推廣,推動深松整地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形成了適宜靈璧縣農業生產實際的技術模式,被農民認可并逐步應用。2015年全縣共實施機械深松整地20606.7 hm2,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1 主要技術措施和作業要求
1.1 適松條件
機械深松整地作業根據土壤的墑情具體確定。一般情況下,土壤含水量15%~22%時較宜作業,土壤含水量高或干旱少雨時不宜深松,天氣過于干旱時可進行造墑后再深松作業。因靈璧縣每年6月前后雨水較多,土壤含水量較高,比較黏重,同時農時緊張,生產實踐中提倡深松整地作業選擇在秋季小麥播種前進行。如果深松田塊前茬是機械化收獲,作物秸稈遺留在田間的,要對作物秸稈進行粉碎并均勻覆蓋地表,要求秸稈粉碎長度≤10 cm。
1.2 深松方式
深松分為全方位深松和局部深松2種。由于局部深松除具備全方位深松的絕大部分優點外,還可形成土壤虛實并存的耕層結構,實現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因此生產實踐中提倡選用局部深松方式,即采取間隔深松方式作業。
1.3 深松周期
根據土壤條件和機具進地強度,一般2~4年深松1次。生產實踐中提倡深松周期為3年。
1.4 技術標準
確定作業深度以打破犁底層為最低深松深度標準,應根據耕層質地情況具體確定。底層土壤是砂質的地塊,作業深度要淺,避免漏水、漏氣、漏肥;底層土壤為黏質的地塊作業深度可適當加大,以增加活土層。對活土層淺、犁底層厚度大的地塊,作業深度加大,以消減犁底層厚度;反之,作業深度要淺。根據靈璧縣近年來的試驗,該縣中南部鄉鎮因土質多為黏土或砂漿黑土,生產實踐中提倡深松深度以30 cm為宜,北部部分鄉鎮土質為砂壤,提倡深松深度以25 cm為宜。作業中要求深松深度一致,不翻動土壤,不破壞地表覆蓋,不產生大土塊和明顯溝痕。深松間距均勻,各行間隔 ≤60 cm,避免重松或漏松。深松溝深度≤10 cm,各行深度一致,誤差≤±2 cm。深松作業后地表要求平坦松碎,無隔墻或隔墻小于3~5 cm。出現隔墻要及時進行地表整地處理,平整深松后留下的深松溝。
1.5 機具選用
1.5.1 機具選擇。正確選擇和使用深松機械,可有效保證深松作業效果。選擇深松機械時要遵循性能優良、質量可靠、與動力匹配的原則,選用滿足作業目的的機具。實踐中提倡選用鑿鏟式間隔深松機,該機型動土量小,適合小麥播前深松。配套動力采用58.8 kW以上、四輪驅動型的拖拉機。如果選用的拖拉機為兩輪驅動型,應根據拖拉機自身重量、地表狀況、土壤濕度等具體情況合理配重,以保證機組能夠正常作業。
1.5.2 深松機調整。正確調整和使用深松機是獲得高質量作業的前提,包括縱向調整、橫向調整和深度調整。①縱向調整。通過調整拖拉機的縱拉桿長度和懸掛板孔位,使深松機入土角度為3~5°,作業過程中深松機前后保持水平,保持松土深度一致。②橫向調整。調整拖拉機后懸掛左右拉桿,使深松機兩側水平高度和左右工作深度均一致。③深度調整。通過調整深松機限深輪來控制作業深度。調整時要注意兩側限深輪的高度一致,否則會造成松土深度不一致,影響深松效果。
2 收獲的效果明顯
深松整地是一種抗干旱保產量的機械化技術,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在改善耕地質量,提高耕地產能和保護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收獲了明顯的效果,在農業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1 改善耕地質量,提高土壤肥力
機械深松打破耕地犁底層,改善土壤結構,使土壤疏松,有效增加土壤的肥氣通透性、促進土壤養分和有機質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尤其是深松深度在25~30 cm時,土壤容重下降明顯。深松后形成虛實并存的土壤結構,有利于土壤氣體交換,促進微生物的活化和礦物質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
2.2 土壤蓄水保墑,增強抗旱能力
深松作業不翻轉土層,使殘茬、秸稈等覆蓋于地表,降低地表流經,減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保墑。機械深松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滲透強度,較多地吸納、蓄存雨水,在干旱季節又能自犁底層提墑,提高耕作層的蓄水量,保證作物生長所需水分要求。
2.3 利于作物生長,提高耕地產能
機械深松整地加厚活土層,土壤孔隙度增多,有利于作物根系深扎,為作物生長發育創造適宜條件。深松作業能改善土壤環境,促進了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釋放土壤潛在營養,培肥地力,增產效果明顯。通過2014年試驗測試,小麥深松田塊比傳統作業平均增產375 kg/hm2,增產幅度3.1%。
2.4 減少秸稈焚燒,保護生態環境
深松整地技術的應用,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2]。應用深松整地技術,因為粉碎后的作物秸稈覆蓋耕地表面,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改善作物生長條件,減少焚燒秸稈對環境造成污染。
2.5 提升裝備水平,促進農機合作化
隨著農業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家對購置深松作業機具和作業實行資金補貼支持,農機部門為農民和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提供技術支持,調動了農民和農機合作社購置、使用大型農機具的積極性,深松整地機械走進了千家萬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農機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機服務組織化、標準化、集約化、規?;降玫接行У靥岣?。
3 建議
3.1 提升認識程度
農民長期習慣于傳統翻耕耕作,對機械深松技術的可靠性心存顧慮,加之部分農機手作業技術不熟練,作業質量參差不齊,更加重了農民對機械深松整地的抵觸情緒,影響深松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建議各級政府進一步提高對機械深松整地的重視程度,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廣泛宣傳機械深松整地的技術要領和實際效果。
3.2 加強技術指導
深松作業時間集中、作業量大,需要較強的技術指導力量,才能保證作業效果。但是,就靈璧縣而言,鄉鎮農機部門專業技術人員數量較少,部分鄉鎮僅有1人,技術指導服務力量嚴重不足。建議在深松作業期間整合全縣農機專業技術力量,有的放矢;在農機專業合作組織中培養技術骨干,壯大技術人員隊伍,為深松作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促進機械深松技術的普及和推廣[3]。
3.3 提高作業質量
由于在作業過程中出現部分機具易損壞現象和農機手的操作技能不盡熟練等問題,作業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嚴重影響農民的熱情,造成深松技術推廣難度。建議政府制定作業技術規范,強化對農機手的培訓力度,提升農機手的操作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廣先進適用的深松機具。擴大深松機具購置補貼的覆蓋面,讓改革紅利普惠農民。
3.4 融合保護性耕作體系
深松作業后的田塊活土層加厚,土壤中水、肥、氣、熱交換能力增強,水分、肥料蒸發加快,因此,在生產實踐中要與保護性耕作體系緊密結合起來。秸稈還田覆蓋,能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被子”,減緩松后土壤的肥料揮發,抑制水分蒸發,增強土壤保墑和肥料緩釋效果。秸稈焚燒和秸稈清離田塊,加速土壤板結和土壤水分蒸發,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化肥深施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因此建議深松機裝配施肥裝置[4-5]。
4 參考文獻
[1] 馬濤.農業機械深松深翻推廣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4):91.
[2] 夏偉.機械深松整地作業技術的應用與探討[J].農機科技與推廣,2013(8):29-31.
[3] 岳麗雅,郭景才,李文明.機械深松聯合整地技術的應用[J].農機化研究,2001(1):91-92.
[4] 朱喜軍.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探討[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5(10):70-71.
[5] 王麗霞.機械深松耕作技術及應用[J].農機化研究,2000(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