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芳 金映紅 易忠 魏玉榮 魏婕 苗書魁 夏俊 王杰 米曉云
摘要 鴿新城疫是由鴿I型副粘病毒(PPMV-I)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傳播迅速,流行期長,發病率與死亡率極高,嚴重危害了養鴿業的發展。就鴿I型副粘病毒的病毒結構、分類地位2個方面的研究進行了簡要綜述,并且分析了鴿新城疫疾病的危害與防治中存在的問題,以供參考。
關鍵詞 鴿新城疫;鴿I型副粘病毒;結構;危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58.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274-01
鴿新城疫俗稱鴿瘟,是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消化道、神經系統損傷為主要臨床癥狀。該病傳播迅速,流行期長,發病率與死亡率極高,嚴重危害了養鴿業的發展[1]。該病自1977年首次報道,1981年傳到歐洲,從而全世界流行,引起了世界第三次新城疫大暴發。我國自1985年檢驗出此病后,就全國范圍內流行。鑒于此病的危害,OIE將其列為A類傳染病,我國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而目前國內沒有控制該病的免疫效果好的專用疫苗,也沒有針對此病的特效藥物。因此,深入了解與有效治療該病以及針對此病新型疫苗的研制都已迫在眉睫。
1 鴿新城疫病毒結構
鴿新城疫是由鴿I型副粘病毒引起,該病毒為多形性顆粒狀,直徑為100~250 nm,有囊膜,囊膜外有纖突,呈放射狀排列,可刺激宿主產生抑制紅細胞凝集素和病毒中和抗體的抗原成分。該病毒是NDV的一種變異株,與雞NDV同屬禽I型副粘病毒,符合所有NDV毒株都有相同的融合蛋白裂解位點112 RRQKRF 117的典型特點。目前為止,報道的PPMV-1分離株基因組長度均為15 192 bp,為單股負鏈RNA病毒,分子量約為557kDa,該病毒顆粒由6種結構蛋白構成[2],分別為核蛋白(NP)、磷蛋白(P)、基質蛋白(M)、融合蛋白(F)、血凝素-神經氨酸酶蛋白(HN)及大聚合酶蛋白(L),編碼以上蛋白的基因順序為3′-NP-P-M-F-HN-L-5′,其中HN蛋白與F蛋白為重要的宿主保護性抗原。
F基因約1 662 bp,編碼553個氨基酸,位于病毒的囊膜上,主要使病毒侵染易感細胞并產生溶血,與病毒感染細胞有密切的關系。F0是F蛋白的前體,可被裂解為F1與F2 2條多肽鏈,F2與F1的裂解位點分別為112 grqkrf 117,112 rrqkrf 117或112 rrkkrf 117,這與毒株致病性相關,但也有特例[3]。F蛋白有3個疏水區,3個抗原決定簇和6個潛在的糖基化位點。因F蛋白參與病毒包膜與宿主細胞質膜的融合,從而成為決定病毒毒力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病毒的主要保護性抗原之一。
HN基因全長約2.0 kb,編碼577個氨基酸。該蛋白同時具有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2種活性,從而使病毒侵染細胞過程中HN糖蛋白可以識別細胞受體并且能夠介導病毒吸附細胞膜,但在抗原性上這2個位點是相對獨立的。HN氨基酸序列中有6個潛在的糖基化位點與神經氨基酸酶的作用有關[4],且糖基化與該蛋白的折疊和活性有密切關系。將HN 和F蛋白在細胞中一起表達后出現了明顯的合胞體,由此證明F蛋白和HN蛋白與PPMV-1病毒毒力相關,而且兩者之間也有著密切聯系[5]。
L基因長6 703 bp或6 764 bp,編碼2204個氨基酸,該蛋白是PPMV-1病毒基因組編碼的最大的蛋白,為病毒RNA依賴性聚合酶的2個亞單位之一,與P蛋白和病毒模板一起構成轉錄復合物,與病毒基因組的轉錄與復制密切相關[6]。
M蛋白基因長1 241 bp,編碼346個氨基酸,參與病毒囊膜的構成,為非糖蛋白,主要構成核衣殼與囊膜之間的聯系,與膜內糖蛋白之間存在特異性的識別位點[7],與病毒出芽和釋放有關,對于維持病毒粒子結構的完整性有重要的作用。
NP蛋白基因長1 746 bp或1 747 bp,編碼489個氨基酸,是構成核衣殼的主要蛋白具有較高的保守性。NP蛋白會緊密結合病毒基因構成核糖核蛋白復合體(RNP),不僅可以保護病毒基因組免遭RNA酶的攻擊,還可作為病毒基因組轉錄與復制的模板。雖然NP蛋白沒有免疫保護功能,但可以刺激機體產生細胞免疫[8]。
P蛋白基因長1 450 bp,編碼395個氨基酸。P蛋白mRMA不僅編碼P蛋白,還編碼一種非結構蛋白NP蛋白。P蛋白與NP蛋白相伴,組成了一個RNA依賴的RNA聚合酶的亞單位。不同毒株間P蛋白氨基酸存在較大的差異對毒力的影響也較大,故P蛋白可能在病毒中具有特異性作用[9]。
2 危害與防治
該病毒最易感各種鴿群,其次易感染雞與火雞,而且在雞中會導致病毒的變異與毒力的增強,而鵪鶉和鵝對該病毒具有先天的免疫力,不會感染。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鴿與帶毒鴿,可以通過空氣、飼料或飲水傳播,潛伏期4~6 d。該病在各種鴿群中普遍存在,發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是以春、秋季多發,多呈地方流行性且不同品種、不同年齡的鴿子均可感染。其發病率與死亡率與動物個體、飼養環境有關,特別是3月齡以下的乳鴿更加易感,感染后會造成鴿群大批死亡,發病率與死亡率可達80%~100%。成年鴿感染后雖無明顯的死亡高峰,但病程呈慢性經過,最后會因采食困難、消瘦衰竭死亡或由生產性能下降喪失種用價值。隨著養
鴿業的迅猛發展,該病的流行已經成為危害養鴿業發展的重要疫病,給養鴿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0]。目前我國控制該病多用雞新城疫疫苗,因PPMV對雞與鴿子的致病性不同[11],雖然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但也經常出現免疫失敗的情況,用新城疫疫苗預防PPMV-1感染存在一定的缺點。目前,并沒有針對鴿新城疫的特效藥物,相對成熟、免疫效果較好的鴿專用疫苗也尚未見報道。因此,預防該病與研發免疫原性良好的新型疫苗已迫在眉睫。
3 參考文獻
[1] SAIF Y M.禽病學[M].12版.蘇敬良,高福,索勛,譯.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65-92.
[2] UTHRAKUMAR A,VIJAYARANI K,KUMANAN K,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ostable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Isolated from Pigeon[J].Indian J Virol,2013,24(1):42-47.
[3] HEIDEN S,GRUND C,H?魻PER D,et al.Pigeon paramyxovirus type 1 variants with polybasic F protein cleavage site but strikingly different pathogenicity[J].Virus Genes,2014,49(3):502-506.
[4] HODDER AN,LIU ZY,SELLECK PW,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field isolates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using antipeptides antibodies[J].Avian Dis,1994,38(1):103-118.
[5] MORI H,TAWARA H,NAKAZAWA H,et al.Expression of the 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fusion glycoprotein and vaccination against NDV challenge with a recombinant baculovirus[J].Avian Dis,1994,38(4):772-777.
[6] ALEXANDER DJ.Newcastle disease and other avian paramyxoviruses[J].Rev SciTech,1997,19(2):443-462.
[7] YOSHIDA T,NAGAI Y,MAENO K,et al.Studies on the role of M protein in virus assembly using a ts mutant of HVJ(Sendai virus)[J].Virology,1979,92(1):139-154.
[8] DORTMANS JC,ROTTIER PJ,KOCH G,et al.The viral replication complex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irulence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J].J Virol,2010,84(19):10113-10120.
[9] BOWMAN MC,SMALLWOOD S,MOYER SA.Dissection of individual functions of the Sendai virus phosphoprotein in transcription[J].Journal of Virology,1999,73(8):6474-6483.
[10] 葉賀佳,仇微紅,李敏,等.鴿新城疫滅活疫苗的研制及免疫效果研究[J].中國家禽,2012,34(16):20-24.
[11] GUO H,LIU X,XU Y,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pigeons and chicken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PPMV-1 to determine antigen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PPMV-1 and NDV strains[J].Vet Microbiol,2014,168(1):8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