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發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越來越重視提高學生的合作及探究能力,而課堂討論是當前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的一個重要手段。只有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精心設計問題,合理安排討論方式,才能讓思想品德課堂討論“亮”起來。
關鍵詞:前提;關鍵;保障;思想品德;課堂討論
一、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前提
課堂討論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盡情享受學習的過程,感受學習的快樂,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放下一切思想包袱,真正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一要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要想讓學生敢說、敢想、敢問,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見聞,就必須盡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平等、輕松愉悅、充滿活力的學習情境。同時課外應多與學生交流互動,關心學生,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感。二要讓微笑進課堂。上課時我們帶著微笑走進教室,能帶給學生一種尊重和信任,而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微笑,也許就能給學生傳遞一種力量和信心,或者化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尷尬。微笑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營造和諧寬松課堂的助推器。三要多給學生激勵。我們在課堂討論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種激勵性的語言來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激勵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感受學習的快樂。
二、精心設計課堂討論的問題—關鍵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在開展課堂討論時,一定要精心策劃、深思熟慮,才能真正達到討論的效果。設計選擇問題時應顧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討論內容要有爭議性。將課堂教學中有爭議的問題拿來討論,才有討論的意義和價值。二是討論的問題應難易適中。為了使課堂討論能有秩序、有層次地進行,我們應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確定討論問題的難易度。如果課堂討論問題出得過難,容易造成學生理解困難,難以把握問題中心,或者無話可說,或者無邊際地亂說,課堂討論難免出現氣氛壓抑、沉悶或一“放”就亂的局面。反過來,如果討論問題出得過于膚淺,則會使學生無發言沖動,造成不愿談或出于應付只泛泛而談,課堂討論易出現懶散的狀況。三是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討論的問題學生感興趣,就能引起學生大腦皮層的高度興奮,并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受這種欲望的驅動,討論過程往往會變得主動而富有生氣,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
三、合理安排課堂討論的方式—保障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常采用的討論方式主要有全班討論、小組討論、同桌討論三種,教師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問題的類型、課堂的情境、課時的安排等,靈活選擇合適的討論方式。實踐證明,選擇合適的課堂討論方式,對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本人認為思想品德課堂討論應以小組討論為主,因為這樣才能盡量讓每個學生在討論時有發言的機會,讓每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盡可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小組討論的參與率和有效性較高。當然開展小組討論要注意幾個方面:一要優化組合。分組時教師可以按成績、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平衡各小組實力,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合理的性別構成,都有一個能擔當重任的組織者,不至于出現“群龍無首”的局面,而每組的人數則可以根據座位的情況靈活決定。二要有明確的分工。每個組內部成員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職責,根據成員特點,分別擔任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使每個成員都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三是組員內部要有一個具體的獎懲制度。為確保小組討論時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各小組都應該制訂一個詳細的可操作的獎懲制度,使成員間形成一種良性競爭機制。
總之,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只要我們不斷創新課堂討論的模式,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精心設計和挑選討論的問題,合理運用討論的方式,我們的課堂討論就會真正“亮”起來,就會更熱烈、更精彩、更有效,使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受益,在課堂討論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蕭 楓,姜忠喆.名師真經[M].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2.
[2]卞金祥.最受歡迎的特色教學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福建省上杭縣廬豐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