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寶珍
語文是語言素養的綜合體,作文是語言素養的最直接體現。作文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學生從小添磚加瓦,由少至多,才能厚積薄發,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無比重要。下面我們重點來談談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教師的備課要有創意
作文重點在表達上,但是在過去的作文教學中,老師往往局限于精心簡短的講解,把時間都交給學生,學生在課前根本沒有準備,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內容只是把學到的東西西拼八湊起來,勉強成了一篇作文。這種典型的“填鴨式”寫作方法只會讓學生感到困惑,毫無興趣可言。現在的語文教學要求備課要有創意。
創意從何而來?創意是建立在傳統教學方法基礎上的創新。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6冊第一單元習作“寫一寫家鄉的景物”,如果在上課時,給孩子們展示多幅美麗的自然景色:小路、鄉村、樹林、房屋、孩童、瓜果等,冬天飄雪的美景、夏天五顏六色的花朵、秋天金黃的落葉、春天爭春的臘梅等,這幾張美麗的圖片立刻激起了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自由發揮說一說自己故鄉美在哪里,然后總結一下都點到了哪些家鄉的景物,再下筆寫,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質量就很好了。
二、教師的引導要以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為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的學生喜歡作文,因為在作文的世界里可以自由地翱翔,而大部分學生面對作文是枯燥無味毫無感覺的,再加上有些老師上課過于呆板,強壓性進行教學,學生從心里開始排斥作文課。同樣以寫“家鄉的景物”為題,寫作之前,老師可以通過幾篇優秀的作文例文讓學生感受作者家鄉的美,再比較一下自己的家鄉是什么樣子的,試一試把它寫出來。或者創設情境,孩子這個時候來到了久別的家鄉,家鄉的一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都有哪些變化,家鄉美不美,美在哪里,一路順下來,讓孩子摸著作文寫作的思路,應用在作文之中,寫起來便有章可循了。
三、掌握一些寫作的小技巧
1.觀察細節,體會生活,深化感悟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離開了生活,作文就不能稱之為作文。小學生雖然年齡比較小,對周圍事物的經歷與體驗有限,但是局限中也不乏有意義的生活存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比如,讓學生寫一篇寫事的作文,他們并不是無事可寫,而是心中缺少發現。課堂中,老師可以帶領孩子們一起回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哪些個地方是自己心中的溫暖與感動。每個孩子對生活的感受是不一樣的。老師要引領他們體會到對生活的認識,從細處觀察感受生活,從小處體會親情,從小事感悟生活真諦。一路走來,學生會發現有很多東西值得寫。
2.提高閱讀,積累詞匯,學會運用
隨著孩子的成長,提高閱讀面是必須的要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有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寫出優秀的點滴之作;只有讀萬卷書,才能胸有成竹,做到厚積薄發,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很重要的環節。
(1)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拓展閱讀面,提升閱讀水平。語文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而文字的積累是在學生不斷閱讀的基礎上完成的。閱讀除了課內閱讀,還有課外知識的閱讀。除課本內容知識的學習外,教師更應該加強學生的課外知識的閱讀能力。
(2)教會孩子詞語積累。有些孩子讀書可以一目十行,可是看過之后知識只是過眼云煙,比如看小說,看完之后只記得粗略的內容大概,細節方面依舊模糊不清。這種粗略的閱讀產生的積累效率是極其低下的。看書不僅要快,更要注重做讀書筆記。會學習的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做到勾畫文本,摘抄優秀語句,更在課下專門識記優秀詞語,以便在寫作中學以致用。
(3)在閱讀教學中還要注重美化教學,教會孩子理解詞語的美,提高語句感悟能力。閱讀不僅要懂講了什么,更要知道是怎么講的,講得怎么樣。優秀的文章不僅僅在于優秀詞語的應用,更要有美麗的靈魂。
3.真情實感,躍然紙上
作文不是為寫而寫,而是有寫則寫。寫作是作者通過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過程。“觀山則情滿于山,看海則意溢于海”,沒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是空洞無味、沒有意義的。怎樣才能做到真情實感的抒發呢?
(1)要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最想寫的東西來寫。如《小攝影師》,偉人高爾基每天見的人數不勝數,發生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是本文的選材卻獨樹一幟,通過講高爾基耐心等待“小攝影師”的事情,表達出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護之情,更是通過簡單的幾個詞語,比如“吩咐”“擺弄”等表現出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愛。
(2)要全心投入感情,“情到真時總動人”。比如寫“家鄉的景色”這篇作文,有的學生用了許多美麗的詞匯來勾畫家鄉美麗的自然景色,整篇文章就是用辭藻堆積起來的,讀起來空洞無味,為什么?因為獨獨缺少了真情實感的抒發。文章少了情感,就等于抽離了靈魂,是無法打動讀者的。文章要能感動人,只有靠作者流露出的真感情。朱自清的《背影》非字字珠璣,卻句句動人,永遠忘不了那“爬上月臺買橘子的背影”,永遠忘不了年邁的父親與“我”的心疼,這些讀來都讓人潸然淚下。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沂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