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信
初三起,學生又多了化學課程的學習.由于剛剛學習,導致學生一般沒有好的方法去應對.雖然經歷了兩年初中的學習,學生對一些課本知識接受起來還是比較被動.因為面對升學的壓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開始緊張,想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方法.化學在初中知識細節比較多,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尋求到高效率的學習方法.那么,“體驗學習”就出現了,通過長時間的摸索,發現這種方法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我們的課堂中.我們都知道,親身經歷一些實際活動,會留下很深的記憶.那么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創造一些實際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對學生學習化學將有很大的幫助.
一、常見事物進課堂,體驗中實現高效
上課之前給學生留預習作業,讓學生提前注意要體驗的知識.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于一些與實際生活聯系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就感覺費勁,所以教師在講解這些問題之前,先讓學生觀察或是自己動手收集與生活有關的材料,這樣就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對相關的知識有些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生活用品的普遍,與課本相關內容放在了一起,這樣學生就喜歡在生活里尋找和化學有關的東西,就能讓學生感到化學蘊含在生活中,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與求知欲,這樣會有利于我們的課堂教學.
如在《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教學前,讓一部分同學回家后找些鐵釘,然后想辦法讓這些釘子生銹,并每天記錄所觀察的結果,讓另一部分同學回家找找 生銹的東西.同學們就回家各自準備起來,回家找釘子的同學,把找到的釘子用濕的布包了起來,每天都保持布的潮濕,并記錄著看到的結果.負責找東西的同學,找到了生了銹的鎖,有銹的鐵片、生銹的水龍頭.上課的時候,教師讓同學進行展示.教師提出問題:這些生銹的東西還能否使用,進而引入本課的課題.這時教師就讓準備鐵釘的同學,把鐵釘連同記錄表一同展示,結果生銹的程度有很大不同.教師讓學生自己敘述自己任務完成的過程,讓其他學生注意傾聽,這樣不論聽的、還是講的學生都深入到這個情景中.接著教師就引導學生,既然生銹都有原因,那么大家能想辦法讓這些東西不生銹嗎?由于是學生們自己實際做的,對課本中的知識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在上課之前教師讓學生準備,就使學生對生活里涉及的化學有了認識,這樣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使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不會再因為其難懂而放棄,相反還激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欲望.
二、優化教學形式,體驗中產生高效
化學本來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透徹,要巧妙運用教學方法,把學生吸引到我們的課堂上來,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這樣的教學效果,遠比教師的老式授課的效果要好很多.在課堂上,我們要讓課本里的知識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樂于學習化學,從而高效的化學課堂就產生了.
在教學《實驗活動:酸、堿的化學性質》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做了這樣一個游戲:老鷹捉小雞.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卡片:一個老鷹和五個小雞,并分別寫有化學物質名稱.老鷹上面寫著硫酸,小雞的分別寫有鋅、碳酸鈉、二氧化碳、銅,鹽酸.提出問題:老鷹能捉到幾只小雞呢?同學們爭著舉手發言:第一只小雞會被捉到.另一只同學搶著說:第二只小雞也會被捉到.……數完小雞后,教師就趁勢讓學生總結“捉小雞”的秘密是什么.
課堂教學的重點,不是教師在課堂上灌輸了多少知識,而是有多少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變換教學的形式,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價值,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巧妙聯系生活,體驗中收獲高效
化學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里,我們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化學,能在以后的生活里把課本上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就要開闊自己的眼界,搜集課本中的化學知識,看看哪些與我們的生活密切關聯,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實用性.通過與生活的結合,可以把化學知識更深化,學生更愿意接受,從根本上實現了高效課堂.
如在教學《燃燒和滅火》一課時,(視頻播放):兩起火災場面.提問學生: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把蠟燭熄滅?接著問:用水怎么就能熄滅蠟燭呢?用東西蓋住怎么就能熄滅蠟燭呢?面對火災,應該怎樣滅火呢?通過剛剛的視頻觀看,誰能說說燃燒需要的條件.(播放視頻)做飯時不慎油鍋起火了,緊接著電器也著火了,因為使用的是液化氣罐,最后也爆炸了,畫面真的是慘不忍睹.看的同學都呆了,這時提出問題:當家里著火時,應該怎么科學救火?學生們開始熱烈討論起來,自然地進入了新知的學習.
將初中化學課堂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關注生活,讓學生學會用化學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的實用,從而更喜歡化學.
四、采用多媒體教學,體驗中轉化難點
在化學課本中存有微觀狀態下發生的反應,由于沒有直觀地顯現,學生就很難理解這些現象的本質.此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來解除粉筆、黑板這些空洞的、乏味的傳統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制作一些與抽象知識相關的ppt或者flash課件,輔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當然在課件中也可以加入聲音、圖片這些內容.在課上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地展現這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以把抽象化為形象,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極大程度地增加了課堂的信息容量,將更有利于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
如在教學《水的組成》時,由于水電解的過程是一個微觀現象,就使得學生不能親眼見到水在被電解的過程中,水分子到底如何變化,因此學生對這一知識很難理解.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水電解的多媒體課件,其中包含了網上下載的水電解的flash動畫和一些與此內容有關的圖片,這個課件能夠很清晰地表現出水電解時水分子的變化情況.由于課件的加入,使學生在課堂上看到了水分子的變化情況,對學生理解水電解的過程更加深入,也就突破了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把抽象內容在學生面前直觀地展示出來,將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的形象思維,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幫助.
總之,教師要關注學生,把生活中的小知識編排到我們的課堂中,讓學生們動起來,親身體驗學習,感悟體驗中的快樂.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多說、多想,才能有發展.從而讓體驗學習的方式,切實進入我們的課堂,為高效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