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睿?俞學煒
摘 要:本文以蘇州幾所高職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網絡調研的方式,調查研究手機對高職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影響。提出學校和教師應在有效發揮手機網絡平臺作用的同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加強對過度使用手機危害的宣傳教育,防止學生手機成癮的現象發生。
關鍵詞:高職學生 手機使用 問題 對策
課 題:本文系蘇州市2014年度科技發展計劃基金項目(編號SYSD2014072)研究成果。
高職學生是手機市場主要的消費群體之一,從每年開學時校園手機火爆銷售的場面就可見一斑。但是手機在給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
為了深入了解蘇州高職院校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課題組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技術學院等幾所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共回收515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如下。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1.手機價格和話費普遍昂貴
高職學生使用的手機普遍比較高端,大部分都在一千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手機僅占19.61%,1000~3000元的手機占比63.49%,3000元以上的手機占到16.9%。每月平均話費為76元,每月消費在50元以上的人數比例高達79.52%,消費在30元以下的僅占2.81%。據調查,高職學生中貧困生約占到20%~30%,但手機價格和話費與這個比例不相符,可能學生之間攀比心理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2.大學生群體存在手機依賴癥
問卷調查分析顯示,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在3個小時以上的占到71.07%,竟有10.1%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7小時以上。經常會忍不住查看手機的大學生占到29.9%,偶爾會有這樣行為的高達52.04%。手機停機或者忘記帶手機外出時,感覺身邊好像缺少什么心里有些煩躁的大學生占到31.26%,感覺有點焦慮的占到20.97%。
3.不合理使用手機影響了人際交往
調查顯示,大學生中有28.15%的人會因為沉迷手機網絡,而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孤獨壓抑,其中非常明顯的占到1.55%,雖然比例不高,但仍值得注意。
4.課堂中使用手機情況有待改善
多數學生會因為有急事要處理(71.84%)、課程無聊(45.63%)或教師上課無趣(32.04%)選擇上課使用手機,而26.6%的大學生則會因與朋友聊天在課堂上使用手機,4.08%的學生會因為迷戀手機業務而玩手機。上課玩手機勢必會影響課堂學習,造成這種現狀與學生對人生規劃不明確、自控能力較差、對學習認識不到位和教師教導不夠相關。
二、對策及建議
1.督促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高職院校和教師應該利用職業生涯課程幫助學生規劃人生,利用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接觸自己將來的工作崗位,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奮斗目標和方向。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目標與玩手機相互沖突時,才能主動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將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2.運用多種手段提高課堂的吸引力
學生在傳統的課堂中大都處于被動角色,很少有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設計。而手機游戲往往是以玩家為中心的,集趣味性、挑戰性和刺激性為一體,因此有些學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教師應該從中汲取經驗,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水平,利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例如使用手機教學APP、“教學資源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多種現代化手段,在課堂上簽到、測試、看視頻、進行頭腦風暴等,使教學形式多元化。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而且在無形中減少了學生玩游戲、聊天的時間。
3.對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進行宣傳教育
學校可以定時舉辦講座等活動,集中系統地向學生宣傳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過度使用手機不但會影響學生身體健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更不利。專家調查表明,長期使用手機會影響身體健康,出現諸如視力下降、頭痛、頭昏、乏力、失眠、神經衰弱等癥狀。手機成癮更會對人體機能造成一定傷害,如焦慮、抑郁等。反復的宣傳教育必定會引起學生的重視,對減少手機的使用起到促進作用。
4.對已經手機成癮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
高職院校需要建立心理干預制度,積極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幫助手機成癮的學生減輕和消除對手機的依賴和情感表達障礙。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多參加課外活動、多看書、多進行戶外運動,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出來,逐漸擺脫手機成癮的困境。
參考文獻:
[1]曾慶偉.高職學生使用手機用途調查及預防成癮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2014(2).
[2]周揮輝.手機對當代大學生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1(6).
(作者單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