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 吳正群
〔摘要〕隨著社會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設計人才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解決人才培養的單一性與社會需求多元化間的矛盾成為關鍵。本文以國內外產學研教學對比為線索,以湖南高校設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實踐為案例,得出推進藝術碩士一體化培養的相關對策思考,挖掘設計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表達之間的互動模式,為當前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藝術設計碩士產學研校企合作
藝術設計是一門交叉性、邊緣性、綜合性的學科,也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近年來,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與一些歐美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藝術設計教育和設計產業方面。高校在培養創新意識強、動手能力強、協作能力強的高層次藝術設計人才方面尚處摸索階段,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了脫節,因而進行設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迫在眉睫。
一、產學研一體化內涵
“搞科研要‘產學研相結合,關鍵是要有自主性,要有自己的想法。若以‘產為主,科學跟著工業屁股后面轉,照著人家的東西生產,那創新就沒有了。”[1]
所謂“產學研”一體化,即產學研合作,以“產”為方向,“學”為基礎,“研”為紐帶,三者有機結合、融為一體。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分別在各自的領域占有優勢,將知識創新、應用研究、產品研制與市場開發三方面統一起來,實行產、學、研一體化,建設良性循環體制,才能達到成果最大化。實踐證明,國際公認的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最佳途徑離不開產學研一體化的開展。
二、國內外產學研一體化的現狀
1、國外設計教育的發展現狀。美國是最早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國家,其工業化與現代化舉世聞名。1916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第一次把產業實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1951年,“斯坦福工業園區”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創立,“硅谷模式”是產學研合作的首次試點;之后,美國為了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與國家科技未來的發展緊密相連,連續制訂了多個計劃增進產學研合作。這種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逐漸被各國效仿。
日本的產學研合作形式多樣:富山縣立大學促進產學合作的途徑是,從當地征集學生論文題目;岐阜大學搭建產學研合作的平臺是,每月舉辦一次交流會;北海道大學構建合作契機是,通過向全體教師發送電子郵件、雜志來達到信息共享的宗旨。
英國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有“三明治教育模式”、“教學公司模式”、“沃里克教育模式”等幾類。三明治教育是英國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代名詞,是發展最早、影響最為深遠的教育模式。
2、國內設計教育的發展現狀。相比于國外,我國的產學研一體化教育起步較晚。1984年,中國引進加拿大合作教育,緊接著國內高校開始了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試點運行。雖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其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目前我國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有以下幾個問題:發展快速但難以持續,合作形式單一,政府沒有主動擔當監督和引導的意識。對于研究生培養而言,國內的一些高校培養模式多半是以理論研究為主,忽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致使學生動手能力弱,甚至學歷與能力成反比,就業難度令人心憂。因此,研究生培養中需要推動他們在“博學”與“精專”上的復合;“理論修養”與“社會實踐”上的復合;“藝術性”與“嚴謹性”上的復合;“校內”與“校外”上的復合,從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三、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培養的實踐案例(以湖南省為例)
校外實訓基地(主要是企業場所本身)是社會經濟發展最直接的晴雨表,它是產學研一體化教育的必備條件,也是產學研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所在。
2011年,湖南藝術職業技術學院和湖南遠洋船務管理有限公司舉行了校企合作簽約儀式;2012年,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動漫與藝術設計系和廣東中奧動漫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研討會成功舉行,同年,南華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和衡陽市怡家裝飾有限公司、鴻揚家裝有限公司等企業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為雙方的無縫對接打下良好的基礎;2015年1月,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與湖南金煌建筑裝飾有限公司舉行校企合作啟動儀式,以“金煌裝飾”獎學金形式推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和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的改革,12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和湖南省晚安家居實業有限公司啟動了產學研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事實證明,實現高校教育發展及企業管理現代化、提高生產力,都離不開實訓基地的建立。高校在輸送人才上有專長,企業在基地提供上有優勢,只有推進雙方的互惠互利、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達到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使成果最大化呈現。雙方共同努力不僅推動學校學科發展,而且有效服務于民生和社會。
四、推進設計專業研究生產學研一體化培養的相關對策思考
產學研一體化,實現各方利益最大化的思考如下:
1、監督機制的建設。產學研一體化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讓政府主動擔當監督和引導的職責。政府對于研究生創新性的優質成果應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和推廣,激發他們的熱情和積極性,營造出更好的學術氛圍,創造出更好的社會效益,從而實現其價值。
2、評價機制的建構。在藝術設計領域產學研一體化尚處于初級階段,合作是由雙方依據需求自發產生,缺乏合作的規范以及監督。評價機制的建構能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監督和引導,保證在藝術設計領域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進行,使雙方合作愿景得以順利實現。
3、中介服務平臺的建立。目前,湖南省設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主要是由一些設計及裝飾協會等組織互幫互助或一些高校教師在“走出去”過程中建立起的合作。學校和設計公司都易陷于向壁虛造、黔驢技孤的境地。針對缺少產學研信息服務平臺的現象,政府應對相關中介機構的建立給與資金支持,或以稅收優惠的方式,促進產學研合作的順利開展。
4、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提高產學研一體化效率。在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中,企業、學校以及運行機制分別起著龍頭、支撐和關鍵作用。企業是合作過程中的決策、投入、利益和風險承擔主體,應自覺承擔起產學研一體化的責任。同時,企業應對高校輸送的高層次人才,及時給予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充分發掘研究生人才自身的優勢,使其能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角色,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5、高校明確自身地位與作用,發揮合作主動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高校主要擔當為企業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然而,高校往往處于被動等待的地位,主動性不夠,而且貌似“心照不宣”。高校應不斷努力尋求企業駐校園、課堂進企業、校企一體化等校企合作,這是提高就業率的有效途徑。根據產業特點及企業需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合作模式概括有以下幾點:加大力度發展訂單式培養、冠名班、頂崗實習、就業實習基地等。高校只有親力親為、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發掘創新合作模式,才能激發雙方長期合作發展下去的熱情。
6、研究生認識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實現價值的最大化。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是
全方位、多層次考核選拔,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生陷于學歷與能力不對等的尷尬境地。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材,研究生應意識到自身的責任與義務,主動擔當起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重擔。不斷虛心學習,積極參與各種設計比賽活動,打開視野并提高眼界;重視校外實踐的鍛煉,加強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7、建立獎助體系,激發研究生參與的積極性。研究生獎助學金的評定應與其實際表現相結合,全方位來衡量考核。獎勵評優制度的制定,有利于為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提供創造動力,且能不斷激發研究生實踐創新的熱情,激勵他們創造出更好的成果。
結語
新形勢下,產學研一體化是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高等教育只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辦學質量,努力發掘創新教育模式才能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科教興國”大背景下,設計藝術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型、有效的模式,是朝著培養出綜合素質強、能力與學歷齊頭并進且就業難度小的人才而不斷探索。(責任編輯尹雨)
參考文獻:
[1]鄭哲敏.參與“錢學森的科學與教育思想”兼述“答錢學森之問”[R].主題報告語錄,2010(11).
[2]范偉,王亞平.校企合作下環藝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研究[J].美術大觀,2013.
[3]范偉.室內環境中平衡體驗及其設計教學微探[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4]王珊珊.藝術設計專業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5(3).
[5]李躍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產學研結合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
[6]陳戈等.產學研一體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