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
【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我國也開始逐漸打開對外貿易的大門,逐漸從世界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更好地促進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針對當下高校教學中三大構成課程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提出若干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等院校 教學方法 三大構成 教學手段
作為具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國家,自古以來我國都對教育事業給予了高度的關注,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對于各種人才的需要也變得與日俱增,國家也對教育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的支持,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高校三大構成課程作為近幾年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內容,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三大構成課程的概述及意義
1.1 三大構成課程的概述
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查閱,并結合現階段我國高校在教學活動中對于三大構成應用情況的分析,將其定義概括為以下內容:所謂的三大構成課程體系,主要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將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和平面構成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促進整個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其主要用于藝術專業的教學活動中。根據文獻資料的顯示,三大構成課程起源于德國包豪斯學院,這一學院以藝術專業為主,為了更好地促進其藝術教學,開設了一系列基礎課程,后來經過日本對這些課程進行引進,并結合本國國情進行一系列的改良,從而形成了三大構成課程體系。我國對其進行引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主要是通過臺灣和香港地區逐漸向大陸地區傳播,到現階段三大構成課程體系成為我國藝術院校教學中的基礎性教學內容,是每個藝術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三大構成課程體系主要應用在美術教學中,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協作,共同構成整個藝術教學的基礎性課程。其中,立體構成主要是針對造型學科而言的,其是整個造型學科教學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色彩學科是針對整個美術教學而言的,通過多種色彩的結合與創作,共同支撐整個美術教學的發展;平面是其中最為基礎的部分,主要是針對視覺和基本藝術元素,通過設計將其整合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這三大組成部分通過相互支撐、相互融合,共同構成整個藝術教學的基礎課程體系。
1.2 三大構成課程的意義
藝術作為現代化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長期以來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和追捧,讓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發現藝術的美。對于教育部門來說,為社會源源不斷地培養高素質的藝術型人才不僅關系到學校的聲譽,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藝術氛圍。三大構成作為現階段藝術院校的基礎性教學內容,逐漸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和關注,特別是對于藝術設計和視覺設計、裝飾設計以及服裝設計、室內裝飾設計等行業來說,其更是起到了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通過一系列三大構成課程的學習,對于幫助學生迅速掌握藝術思想,快速融入藝術學習都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應該引起教育部門和學生的重視。
2 三大構成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三大構成課程主要是對學生的色彩、圖像和造型、立體思維等方面的培養,通過平面概念和抽象概念之間的相互組合,共同為學生解讀設計的相關知識。對于這一系列的教學,教師應該以引導為主,徹底摒棄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真正地做到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本文通過對現階段三大構成在我國藝術院校的教學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結合先關文獻資料對于三大構成課程進行解讀,將其教學方法和手段總結為以下幾點:
2.1 圖例教學
圖例教學作為整個三大構成課程體系中最為基本的教學手段,應用也最為廣泛,其主要是指教師將理論知識通過一定的圖例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具體地了解到這一知識點,也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快地接受知識。這一教學方法就要求相關教師除了應用書本上已有的示例圖片之外,還應該更多地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找到更多與理論知識相關聯的圖片;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盡量多地尋找日常生活中與學科相關的圖片,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共鳴。
例如:服裝專業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傳授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圖片這一形式,尋找更多的具有特點的服裝圖片,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也專業知識相關的圖片,這樣既能幫助他們有效地理解理論知識,也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日常生活中點、線、面的應用進行講解,還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一小組針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實物尋找,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之間的團隊競爭意識,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吸收和理解。
2.2 收集素材
有效地進行素材的收集也是幫助三大構成課程體系順利完成的重要內容,對于藝術院校的學生來說,觀察和收集能力是他們日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技能,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點對他們進行收集技能的培養。
例如,教師在進行肌理課程的教學之前,可以安排學生對這一素材進行有效的收集;在講課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言,對自己收集的素材進行講解,教師通過學生的講解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認識,以便于在今后的授課過程中能夠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2.3 市場調研
藝術院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專業的藝術型人才的機構,必要的市場調研課程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對書本知識進行教學之外,還應該及時地掌握市場情況;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除了教學大綱要求的之外,應該盡量安排一些市場調研類的題目。
例如:教師在進行點、線、面等基本元素講解之后,就可以安排學生去市場上尋找有特色的點、線、面的實物,幫助學生在理解記憶的同時,也能為自己今后的教學活動積累重要的素材。
2.4 聯想教學
聯想是每個藝術院校學生必備的技能,沒有聯想和想象力的藝術院校的學生是不完整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聯想技能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整體模式學習思維,幫助他們找到三大構成課程的核心,并且通過聯想對三大構成課程進行總結和分析,找到他們之間的關聯點,以便于今后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快速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
3結語
現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腳步逐漸加快,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成為當務之急。對于藝術型人才來說,教師在對他們進行培養的時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三大構成課程作為從國外引進的先進的教學體系,國內教師通過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進行了全新的改良,是非常適合現階段藝術專業的基礎性教學的。本文主要針對這一課程進行分析,對其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闡述,希望能在未來的教學活動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袁運甫,杭間.一所藝術學院的“實踐”——關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術思想的對話[J].文藝研究,2006(09).
[2]陳新民.應用型本科的課程改革: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11(07).
[3]段健芝,劉海元,彭健民,龍宋軍.大學體育課程的有效配置(上)——基于課程環境的研究[J].體育學刊,2011(04).
[4]劉磊,釗守麗,高方志剛,袁火琴.對“三大構成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探索[J].大眾文藝(理論),2009(22).
[5]郝琦,高震.“三大構成”在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廣西輕工業,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