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武 李斌 符星 尹宏

【摘要】 目的:探討腦惡性膠質瘤術后應用替莫唑胺聯合外放射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74例術后經病理組織學診斷為腦惡性膠質瘤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對照組采用外放射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替莫唑胺聯合外放射治療,觀察兩組臨床有效率、控制率、不同時期存活率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末次治療后臨床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別為64.9%、86.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2、3年存活率分別為67.6%、48.7%、35.1%,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白細胞下降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腦惡性膠質瘤術后使用替莫唑胺聯合外放射進行治療,臨床效果較好,不良反應較少,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腦惡性膠質瘤; 替莫唑胺; 外放射; 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739.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01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09
腦膠質瘤為中樞神經系統常見腫瘤,發病率約占原發性顱內腫瘤的50%,其中惡性膠質瘤占膠質瘤的80%以上[1]。腦膠質瘤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復發率,平均生存期約12個月,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2]。本文采用替莫唑胺聯合外放射對腦惡性膠質瘤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74例腦惡性膠質瘤患者,排除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74例患者術后經病理組織學診斷為腦惡性膠質瘤。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18~69歲,平均(42.7±6.1)歲;間變性星形細胞瘤22例,膠質母細胞瘤15例;腫瘤直徑3~7 cm,平均(4.1±1.3)cm。對照組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齡19~66歲,平均(41.3±7.5)歲;間變性星形細胞瘤24例,膠質母細胞瘤13例;腫瘤直徑2~6 cm,平均(3.9±1.5)cm。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及腫瘤大小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外放射治療,采用常規分割,2 Gy/d,5 d/周,6周為一周期,總劑量為60 Gy;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替莫唑胺,于外放射治療2 h前口服替莫唑胺膠囊100 mg/(m2·d),在第1天化療前30 min給予100 ml鹽酸格拉司瓊葡萄糖注射液,靜滴,以減輕胃腸道反應。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有效率、控制率、不同時期存活率及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白細胞下降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完全緩解:可見病灶完全消失,且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病灶體積縮小≥50%,并維持4周以上;穩定:病灶體積縮小<50%或增大<25%,未出現新發病灶;病情進展:病灶體積增大≥25%或出現新發病灶[3-4]。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控制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穩定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末次治療后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4094,P<0.05);控制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6984,P<0.05),詳見表1。
2.2 兩組不同時期存活情況比較
觀察組1、2、3年存活率分別為67.6%、48.7%、35.1%,對照組分別為43.2%、24.3%、13.5%,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白細胞下降發生例數均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3。
3 討論
腦惡性膠質瘤呈浸潤性生長,生長速度快,常侵犯大腦的重要功能和解剖區域,臨床治療方法有外科手術切除、化療、放射治療等[5]。替莫唑胺是咪唑四嗪類藥物,為第二代烷化劑類抗腫瘤藥物,經非酶催化水解為活性產物5-咪唑-4-酰胺和替莫唑胺酸代謝物,5-咪唑-4-酰胺可分解為5-氨基-咪唑-4-酰胺與重氮甲烷,其可有效通過患者的血腦屏障,從而達到腦膠質瘤術后化療的目的,同時該藥具有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優點,已成為NCCN指南推薦的應用于惡性腦膠質瘤的首選藥物[6-7]。重氮甲烷通過對DNA的甲基化作用于腫瘤細胞的核酸、蛋白質及肽親核區,起到抗腫瘤活性作用。同時,替莫唑胺具有放療增敏性,與外放射療法有協同效應,可降低耐藥性,延長患者的生命[8-9]。
本研究采用替莫唑胺聯合外放射治療術后腦惡性膠質瘤患者,末次治療后臨床有效率、控制率分別為64.9%、86.5%,均高于采用外放射治療的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2、3年存活率分別為67.6%、48.7%、35.1%,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白細胞下降等不良反應發生例數也均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故腦惡性膠質瘤術后患者使用替莫唑胺聯合外放射進行治療安全有效,生存率較高。
總之,腦惡性膠質瘤術后使用替莫唑胺聯合外放射進行治療,臨床效果較好,不良反應較少,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武新虎,朱錫旭,沈澤天,等.替莫唑胺治療復發性惡性腦膠質瘤療效[J].江蘇醫藥,2012,38(7):788-790.
[2]王孝深,胡超蘇,何霞云,等.惡性膠質瘤常規放療與三維適形放療的療效比較[J].腫瘤,2008,28(12):1069-1073.
[3]狄淬礪,馬曉東,許百男,等.放療同步替莫唑胺化療治療惡性膠質瘤臨床觀察[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0,31(6):551-554.
[4]潘永,要潔,馮威健,等.替莫唑胺應用于腦惡性膠質瘤的研究現狀[J].山東醫藥,2012,52(12):96-100.
[5]王躍偉,劉建波,李會榮,等.腦惡性膠質瘤術后適形放療聯合不同形式化療的臨床觀察[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3(7):367-370.
[6]李荔榮,趙建偉,胡昌辰,等.福莫司汀化療聯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腦膠質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3):19.
[7]何景揚,林瑞藹.惡性膠質瘤手術后放療的臨床療效及預后影響因素[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1):26-27.
[8] Stupp R, Hegi M E,Mason W P,et al.Effects of radiotherapy with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versus radiotherapy alone on survival in glioblastoma in a randomized phase Ⅲ study:5-year analysis of the EORTCNCIC trial[J].Lancet Oncol,2009,10(5):459-466.
[9]趙帆,季海峰,冒杰,等.放療聯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療惡性膠質瘤的療效觀察[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8(9):224-225.
(收稿日期: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