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創新發展”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發展理念。經濟新常態一下,如何實現“創新發展”,是急需我們探究的大課題。本文認為知識產權產業化是推動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是創新發展的前提。知識產權產業化的關鍵要走好三步棋:一要提升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應用能力;二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三要強化知識產權法治環境。
關鍵詞 知識產權 產業化 創新發展 內生動力 經濟新常態
作者簡介:張敏,中共陜西省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254-02
“創新發展”是以習總書記為代表的黨中央,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為我國“十三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而確定的基本發展理念。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正處在速度換檔,發展方式轉化,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在轉換的特殊時期。這一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其核心問題是能否有效推動經濟社會的創新發展。知識產權產業化既是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推進知識產權產業化,實現創新發展,是當下中國社會經濟面臨的大課題。本文就創新發展與知識產權和知識產權產業化面臨的國際挑戰及如何推動知識產權產業化作一探析。
一、創新發展與知識產權
“創新發展”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要發展理念,也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為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而一再倡導和部署的基本戰略。特別在2015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讓知識產權制度成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边@就告訴國人,知識產權制度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發展方向。
(一)知識產權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外在保障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急需國家創新體系的支撐,在創新體系中,知識產權為創新發展既提供了內生動力,又提供了外在保障。創新是指人們在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中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創新是既包括制度創新,又包括知識創新,是制度創新與知識創新的統一。在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科技、文化和創新發展直接決定生產力的發展,決定著生產關系的運行;制度創新是上層建筑的范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也就是說,經濟發展、知識創新和法律制度建設三者之間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經濟發展是根本,對社會的變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和社會生產方式的轉化,因而在三者協調機制的運行中處在核心位置。知識產權創新與法律制度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外在保障。
(二)知識產權產業化是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
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是知識創新的結果。知識創新能夠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經濟增長,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源泉。在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國家中,知識創新作用發揮的較好的國家,都離不開健全而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的引導、監督、制約和保障,更離不開知識產權的產業化。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是知識創新作用的直接發揮,在現代經濟的運行中,只有知識產權產業化了,知識產權才能成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才能真正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梢?,無論哪個國家,如果沒有知識產權的產業化,就沒有經濟社會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講,知識產權的產業化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知識產權產業化面臨的國際挑戰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運行中,任何國家要將知識創新成果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都將涉及的是知識產權產業化問題。知識產權的高效運用,是現代社會知識產權產業化的具體體現,是當今各國創新發展的基本目標,其目的就在于將本國的知識產權通過市場化的形式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從而推動該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
(一) 發達國家知識產權產業化的狀況
從知識產權制度產生、運行、發展的四五百年的歷史看,在國際經濟的運行中,西方發達國家都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繁榮的國家,也是知識產權制度建設體系完善的國家,也是知識產權產業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在國家的法律體系中,知識產權制度具有激勵知識創新,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功能,也可以說,是當今世界各國的創新之法、產業之法。在近現代西方經濟的發展中,都離不開知識產權的推動。歐美國家在近代社會、經濟的運行中,是知識產權制度引領了科技創新,是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推動了經濟的增長;在當代社會,知識產權制度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實現創新發展的戰略武器,他們在其經濟社會的發展中,都采用凝聚知識優勢,推進創新發展。這是西方大國走的共同之路,他們既是創新大國,也是世界強國,也是知識產權強國。知識產權強國目標的實現,是以知識產權產業化的實現為支撐的,沒有知識產權的產業化,就不會有知識產權強國目標的實現。
(二)中國知識產權產業化的現實
在當代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是后市場經濟國家。經濟基礎欠佳,經濟體制、機制仍在不斷探索、建立、健全和完善之中,特別是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還不理想,轉化水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現階段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經濟發展支撐力度不強。近年來,我國在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已經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大國,在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指標發展較快,但距知識產權強國還相差甚遠。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狀況下,存在著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不到位;知識產權的微觀操作不具體、宏觀管理不科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社會化、網絡化、科學化的中介服務體系不健全不完善,這就導致了自主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化、市場化、產業化水平的目標,難以如期高效的實現。當前,加強知識產權運用,是促進知識產權產業化的重要途徑。
三、推進知識產權產業化的有效途徑
新時期,我國經濟在新常態下,如何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創新、抓發展的良好局面,關鍵在于知識的創新發展,知識的創新發展的重要手段是知識產權的產業化。就知識產權制度的運作來講,中國經濟社會將面對重要的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知識產權法能否推動知識創新,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其功能體現的不僅是立法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反映用法的成效,即知識產權產業化的水平。當前,我國要推動知識產權產業化的途徑,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提升創新主體知識產權應用能力
在知識產權產業化過程中,必須提升創新主體知識產權的應用能力,將知識產權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在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過程中,知識產權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載體是企業。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企業的競爭優勢取決于企業的競爭能力,企業的競爭能力來自于企業營銷過程中的多種合力,其中主要有開拓市場的能力,降低成本的能力,獲取資源的能力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能使企業獲取穩定的超額利潤,不斷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從現代企業的運行看,不管是技術創新還是商標保護,不管是高新技術產業還是傳統產業,任何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都離不開知識產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是緊緊圍繞著消費者的需求而構建的。一般情況下,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主要指:企業員工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技能的開發和創新能力,企業營銷能力,企業管理能力,企業創新品牌的能力等。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對于消費者而言,其最關心的就是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牌效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體現在產品質量上的,是落實在產品的技術創新和品牌效果上的??梢姡F階段,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高效發展,則必須提升創新主體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引領企業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的能力和運用水平,將知識產權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促進產業發展,經濟增長,社會進步。
(二)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要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后盾,營造知識產權產業化的社會環境。知識產權產業化與保護知識產權是一脈相承的。我國在近年的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知識產權戰略的功能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知識產權的運用為重,構建創新政策體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不僅靠知識產權本身的法律法規,還要有很多配套的政策措施,例如,財稅政策、金融政策、貿易政策等,要建立以知識產權為導向的政策體系,才有可能促進我國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二是要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后盾,營造知識產權創新、發展、轉化的土壤。在市場經濟的運行中,知識產權不僅是規制個人、企業、科研機構知識產品的生產、利用和轉讓,同時,也是國際貿易的規則。有人講,知識產權制度是創新激勵法、產業促進法。知識產權實現的創新和產業化過程,是通過知識產權的商品化、市場化而實現的。
知識產權的商品化是以知識產權是私人權利、私有權利與法律上的權利為基石,為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提供了制度的保障。知識產品的生產,知識產權的交易都離不開市場,有效的市場機制,才能促使分散、多元的市場主體之間,也就是知識產品的創造者、傳播者、使用者之間,通過不斷的市場博弈,實現利益平衡,從而實現知識產權的產業化。
(三)強化知識產權法治環境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具有促進科技進步、推動創新發展的使命。目前,中國知識產權法治環境,僅從知識產權產業化的視角分析,主要治理兩方面的環境:一是知識產權產業化的市場環境。我國經濟在新常態背景下,要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市場經濟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是通過市場競爭而實現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形成公平競爭的必要條件,也是合法有序市場環境的選擇。只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治理知識產權環境,才能使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能夠積極開展創新活動,充分參與市場競爭,激發創新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二是知識產權實施的文化環境。在我國的知識產權產業化過程中,既要重視知識產權的制度建設,又要關注知識產權的法律文化環境建設。知識產權法律文化,就是以法治信仰為核心的法治文化,是激勵創新的文化。新時期我國必須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提升公民的知識產權文化素養,才能為知識產權的產業化的有效實施提供扎實的思想基礎,才能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漢東.大力推動知識產權產業化.科技日報.2015-03-25.
[2]馬一德.以創新為動力謀求知識產權產業化發展.人民論壇.2015(17).
[3]曹新明.促進我國知識產權產業化制度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