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珠
〔關鍵詞〕個案輔導;缺失關愛;早戀;合理情緒
一、個案基本情況
小誠是一個斯文清秀的男孩子,一副黑黑的寬邊眼鏡使他看起來顯得內向而拘謹。剛進心理咨詢室時,他只是在書報欄前隨手翻翻雜志。但能感覺到,他在用眼角的余光關注我,我知道,他一定是碰到了什么困惑,正在猶豫是不是要向我咨詢。我并沒有主動開口,而是靜靜地等待著。大概過了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小誠終于來到我的面前:“老師,我可以和你談談嗎?”
小誠要咨詢的是情感方面的困惑。他說,自從去年考進我們這所市實驗性示范高中以后,他一直感覺到有很大的壓力而無處訴說,直到元旦學校組織的游園晚會上,他和同班同學小娟的合作。那次合作讓他們有了逐漸深入了解的機會,小娟的開朗和善解人意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只要和小娟在一起,都會感覺到很快樂。很快的,兩個不諳世事的少男少女彼此吸引,陷入了他們認為的“熱戀”之中,私下里兩個人甚至以“夫妻”相稱。雖然要時時躲避老師和同學,但小誠從兩個人的相處中感受到了“愛情”的甜蜜。他說,十多年來,他第一次發現,原來生活是這樣的美好,他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小誠很喜歡那種和小娟廝守在一起的感覺,他知道,兩個人都是高中生,每天要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還要參加學校里的各種活動,也因為校規的約束,他們不可能每天都粘在一起,但他能感覺到小娟的心和他在一起。可惜那種幸福的感覺只持續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如同大多數沒有結局的校園戀情一樣,在最開始的甜蜜過后,兩個人就經常因為學習和生活中的很多小事發生分歧,之后就是無休止的爭吵,再后來,即使兩個人在一起,小誠也能感覺到小娟的心不在焉,最后小娟提出的分手要求更讓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小誠說,正是和小娟的交往才讓他重新看到了希望。以前他對生活和學習沒有什么目標,他只是看到別人在向前走,他才習慣于跟著行走。而小娟的出現,讓他有了奔跑的勇氣和信心。小娟就是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漂在他前面的那一根救命稻草,但現在,這根救命稻草就要沒有了,他的天也塌了!為此,他夜不能寐,每天晚上都期待著漫漫長夜早點結束,他能再看到小娟。可到了教室,看到小娟之后卻又讓他更加痛苦!他不知道該怎么辦。
二、個案分析
小誠在表述的時候語調低沉,表情落寞,有時候能聽出來他竭力控制但沒能完全控制住的些許哽咽。我能感受得到,年輕的小誠正承受著痛苦的情感折磨。
大多數失戀的中學生在經歷了分手初期的短暫痛苦之后,很快就能開始新的學習和生活,有的甚至會重新投入另一段感情。相比較而言,小誠的情緒反應似乎有點過激。聯系他所說過的“小娟的出現,讓他有了奔跑的勇氣和信心,小娟就是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漂在他前面的那一根救命稻草”之類的話,我敏銳地感覺到小誠真正要解決的應該不只是青春期的情感困惑。
果然,在接下來的交流中,小誠談了他的家庭關系。盡管他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但在他十七年的經歷中,他想不起來他和父母曾經有過的溫馨而親密的瞬間。所以從小到大,他一直很羨慕那些可以在父母膝下撒嬌發嗲的孩子,也正因為這樣,他很少有朋友,他說,每當他看到那些被父母呵護的孩子臉上幸福的表情時,他的心就會痛。因為當他孤獨無助的時候,就只能縮在自己的房間里悄悄地流淚,陪伴他走出傷痛的,永遠是家里那只不會說話、沒有生命的布藝狗,直到小娟的出現。
一切都明了了!原來,父母對小誠關愛的缺失才是導致他面臨情感困惑而無法自拔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以判斷,小誠和小娟之間并不是真正兩情相悅的戀愛關系。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沒有生命的布藝狗已經無法滿足他對安全和愛的渴求,小娟就在偶然中成為了小誠的另一只“布藝狗”。小誠把自己全部的情感需求寄托在這根救命稻草身上,如果兩個人分手,他不僅失去了這個可以傾訴心聲的朋友,而且也無法再從那只布藝狗那里找到安全,他的“天”真的要塌了!
而且,由于小誠較低層次的需要在長時間段內沒有能夠得到滿足,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對自尊和自我實現需要的追求。從小到大,他在學習上一直沒有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只是習慣了跟著大家一起“行走”,而以他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奔跑”的,但他不知道奔跑的意義,也就放棄了自己本應該做的努力。
三、輔導過程
在交流的過程中,小誠始終半低的頭和看似平靜卻暗流涌動的陳述告訴我,這是一個情感長期被壓抑的孩子,因此,對他的輔導最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給予他情感支持,讓他能充分地宣泄。在一個個針對性的提問中,他重溫了和小娟相處時的幸福,表達了小娟提出分手后他的絕望,也回憶了小時候一個人抱著布藝狗默默流淚的悲傷和無助,甚至還有對父母的怨恨等等。雖然心理咨詢室的安靜和我對他的關切并沒有讓他像有的學生那樣淚雨傾盆,但最后咨詢結束時他臉上的神情告訴我,他的不良情緒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釋放。
然后,我運用了合理情緒療法來引導小誠正確認識他和小娟的關系的實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使人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的本身(實際上發生了什么),而是對事件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當事人如何看待,有何想法)。根據艾利斯的理論進行分析,導致小誠出現情緒波動的事件是小娟要結束他們之間的關系,但就這一事件本身而言并不會真正使人痛苦,使小誠痛苦的是,和小娟的分手會使他才剛剛得到滿足的愛和歸屬的需要重新缺失。只有改變小誠的不合理觀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確的理性觀念,才能幫助他克服自身的情緒問題。
我和小誠一起回顧了他和小娟的感情經歷,引導他逐步認識自己和小娟之間的關系,以及導致他痛苦的根本原因。小誠是一個很有悟性的孩子,他很快就從小娟和布藝狗對他的影響的共同點中認識到了小娟只是他在成長起來之后給自己尋找一個新的情感寄托,也就是他所說的救命稻草,稻草只能是稻草,根本無法幫助他和洶涌的波濤抗爭。因此,小娟根本無法幫助他從根本上走出困境,更不可能成為他終身的伴侶。當說到這些的時候,他長長地吐了口氣,或許,困擾了小誠很長時間的心結在那個時候已經悄然解開。
最后,我建議他嘗試著在學習方面確立目標,制定適合他自己的學習計劃,既然他可以奔跑,為什么還要行走呢?說不定在奔跑的過程中,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滿足自己的不同層次的需要,在追求的過程中品味自我實現的快樂。如果合適,也可以和父母一起進行一次家庭治療。
四、個案反思
雖然在這次咨詢中,小誠始終回避,也因為時間的關系,我沒有能夠深入了解到影響他和父母關系的更深層次的原因,但小誠父母采取了放任式的家庭教養方式卻是顯而易見的。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人從習慣被愛、被照顧到愛別人、照顧別人都是一種心理的成長,這種轉變隨之會升華成對生命的尊重、對他人的責任、對人生幸福的理解。在小誠的成長經歷中,這種愛的缺失在給小誠造成巨大傷害的同時,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小誠的社會化進程以及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這是一個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雖然小誠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并沒有成長為問題少年,但應該引起全天下為人父母的深思:因為,我們給子孫留下什么樣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給世界留下什么樣的子孫。
五、輔導后記
半個月前,在校園里碰到小誠,他主動迎上前來,問了一句“老師好!”問及他的情況,小誠說他已經走出了情感的迷宮,并表示自己正在努力改變人際交往模式,嘗試著去交更多的朋友。他還說,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父親背對著他,看到父親比以前略顯蒼老的背影,他落淚了!臨別時,我第一次看到了小誠臉上的微笑。我知道,他的心中,已經不再是荒漠。
(作者單位:上海市金山中學,上海,201599)
編輯/張 帆 終校/于 洪 王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