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巧玲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第一中學,甘肅 蘭州 730300)
探究普通高中武術教學現狀與對策
施巧玲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第一中學,甘肅 蘭州 730300)
武術,中國武術、中國傳統武術,通過武化流傳,習武可以強身健體,二來可以防御敵人進攻。習武之人以“制止侵襲”為技術導向、引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武化)方式,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導向和保障。武術擁有十分久遠的歷史文化,是我國傳統體育具備極強魅力的項目。但凡習武之人,通常都十分的注重強身健體需求和外表舉止文明的修養。
高中;武術;對策
武術,擁有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實力。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生存技能,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系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止戈為武。武,是擁有維護自身安全和權、益的實力。我們修習武術,是讓我們從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滿安全感,精壯神足,具有安然自勝的實力。這是我族歷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寶
武術不僅能夠強身健體,同時武術本身也具有著自古代傳至今日的豐富文化內涵,其本身注重修身養性。武術教學是高中體育中的一個重點,在教育事業不斷的發展下,普通高中武術教育得到了一定的良好發展。也為更多的學生們展現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于文華,但這也使得武術在教學中暴露出更多的問題,因此需要一目前武術教學現狀為中心出發開始分析。
教學內容新穎豐富,雖然在新課程的不斷推進中武術課程教學也在各個高中里不斷的被重視起來,但學校領導目前依然對武術課程的重視度不夠,由于現代不是古代那種文武雙全,很多領導都是重文輕武這種思想。通過目前所了解武術這門課程在高中體育中展發了一種新穎的教學形式,在伴隨著武術運動的不斷發展,有些學校將一些武術的基本功逐漸的引進到課堂當中。但是學校只能做到利用有限的時間,在體育課上學生們與老師的配合做到全面才可以完成武術的基本教學。
受到傳統的教育所影響,高考升學率是各個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相關教育部門注重的知識各個學校的升學率,從而導致了學生和家長們在這種影響下只把高考的成績放在了首位,令人不可置否的是各個學校的聲譽主要來源于高考的升學率,目前我國社會的高中教育并沒有做到真正的義務教育,很多私立高中都在不斷的展開。也正因為這樣使得我國高中教育受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高中的教育本身具有著濃重的利益色彩,學校為了有效的吸引學生們,將高考的升學率放在了首位。在升學率的壓力下,學校領導將邊緣學科逐漸的推向極端,抑制小科目的發展,體育課就身居其中。
武術在體育課中與其他的課程相比,武術這個項目對于場地和器材的要求較低,且對于學生自身的素質要求是較高的。目前各大高中學校里,很少設有專門的體育教學場地和健身器材,一般在上體育課是教師都是帶領學生們在超長選擇臨時場地。另外現在高中學生較多,同時開展體育教學的班級也不少。這也就導致了武術教學場地的緊張,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各個班級之間互相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促使學生們無法集中精神去全面的進行武術學習,這也令教師們的教學效果難以提高。
武術的動作復雜,并且其動作招式較多。不同的動作招式需要學生擁有著較強的記憶力,因為武術這一門十分重視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為了能夠更好的將動作之間的銜接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多次訓練。學生們再練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們進行嚴格的指導,武術技能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全部接受的。想要擁有就必須付出大量的實踐,在體育教學中,武術老師太過與缺乏從而導致教學基礎的不穩定。而有的體育老師并沒有進行過真正的武術學習,只是通過臨陣磨槍的一邊學一邊教,這也很難提高教學的質量。學生們最初對于武術的興趣大多數是來源于電影,但是當學生們真正的接觸武術并且學習武術以后發現并不是電影電視中的那種效果這也使學生們失去了對與武術的興趣,往往只是用來應付期末考試,而有的學校沒有開設武術這門課程的原因就是因為教學內容與學生們的心里需求出現相差,再加上沒有好的武術教師進行指導和相對的無數教材,所以也就使武術教學難以開展,武術教學出現萎靡不振。由于教師們的思想引導,學生們認為武術課程必定會耽誤七主科的學習時間,因此在其課程中難以投入精力。
綜上所敘,在新課程的不斷推進中武術課程教學也在各個高中里不斷的被重視起來,但學校領導目前依然對武術課程的重視度不夠,由于現代不是古代那種文武雙全,很多領導都是重文輕武這種思想。在如今武術教育中,雖然開設了形式新穎的教學,但是對于武術本身的價值仍然不夠,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綜合來講,中學武術教育任重而道遠,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繼續的不斷去探索,在相關教育部門的幫助下,真正的將武術教學落實到中學教育當中,學校的相關領導需要提高對于武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改善原來死板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利用時代北京的結合不斷的去改變武術教學中的負面因素,是武術的文化開展步入新一代的高峰點。
[1]昌滄.武術進中小學難在哪[J].體育文化導刊,2003,(1).
[2]王建華,王曉東,高嶸.我國中小學武術教材的建設與改革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
[3]杜建軍,李靜華.對中小學引入武術散打運動的探討[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3,(2).
[4]陳和霖.中小學武術課間操初探[J].新體育,2003,(11).
[5]陳雁飛.中小學武術教學新嘗試[J].中國學校體育,2004,(6).
施巧玲(1979-),女,漢族,甘肅永登人,碩士,蘭州市永登一中體育教師,研究方向:高中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