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一
(天津農學院基礎科學學院,天津 300384)
談對學生誠信的教育
楊金一
(天津農學院基礎科學學院,天津 300384)
誠信教育迫在眉睫,這是全社會都必須正視的問題,更是學校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容回避的首要問題。
青年學生;誠信教育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孔子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要是沒有誠信,那就沒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墨子也說:“土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即作為士人才,及時有知識,但品行仍未根本。不僅古代如此,現代社會也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需誠信之士。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人的立身之本。人際交往需要誠信,企業生存與發現需要誠信,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需要誠信。誠信是全體社會成員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
學校是集中培養和教育人的場所,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使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特別是人才的質量,關系著民族素質的高低,關系著國家命運的興衰,不能等閑視之。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固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學校教育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許多有知之士已經意識到誠信教育在學生德育教育中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呼吁教育首先應講誠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等,為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改革開放中,必然會有一些資產階級思想趁虛而入,封建的思想意識也會沉渣泛起。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欺詐行為,對學生心靈的傷害和行為的影響不容忽視。如假冒偽劣產品、偷稅漏稅、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凡此種種,令人觸目驚心。與社會大氣候相聯系,學校里也出現了種種虛假欺詐之風。這種風氣的蔓延,輕者損人利己,重者則導致整個社會道德的淪喪。因此,誠信教育迫在眉睫,這是全社會都必須正視的問題,更是學校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容回避的首要問題。
青年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振興民族的希望。為此,全社會都要承擔起培養青年學生的責任,不能認為培養青少年只是學校的事情。青少年有著極強的求知欲和極大的可塑性,對青少年進行誠信教育,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誠信環境。
首先,要形成一種自上而下的誠信作風。黨和政府的各級機關,各級領導干部,要嚴格自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講實話、辦實事,取信于民。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杜絕不切實際的浮夸,特別是工作業績上,不能弄虛作假。
其次,對于造假之風的打擊要持久而有力度。我國的封建社會有著漫長的歷史,封建制度是滋生虛偽欺詐的土壤。封建時代的官吏為保平安,往往虛報政績,口是心非,給百姓造成深重災難。受傳統文化影響至深的中國人,信奉中庸之道,明哲保身,往往不敢講真話,不愿講真話,這無疑又助長了欺詐之風的蔓延。造假者,究其目的,當然是利益使然。利益有大有小,造假也就有了不同的形式。針對造假的種種現象,要建立相應的法規、制度、對造假者要狠抓、狠打,絕不姑息手軟。除了適當的經濟處罰,必要時要給予法律制裁。
其三,社會、學校、家庭應發揮協同作用,形成誠信氣候。一個人品質的形成,固然依靠其自身的修養,但環境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為人父母者,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響孩子。要培養孩子的誠信品德,自己首先要做誠信之人。學校是培養青少年的重要場所,在家庭、社會、學校的整體環境中,學校是最主要的一部分。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這就是說,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注意學生的品德培養。所以有人把教師稱之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互相溝通,互相補充,共同承擔起培養青少年的責任。社會是開放的課堂,社會風氣對青少年的影響有著復雜的表現,與學校、家庭的正面教育不同,社會影響有積極的因素,也有消極的因素,而且是非、美、丑、善惡并存。因此,家庭、學校要正確引導青少年學會辨別,提高對各種社會現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社會有關教育部門、新聞媒體,要注意輿論導向的作用,為青少年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
第一,要把誠信教育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教學工作時學校的中心工作,各級各類學校都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傳授給學生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技能。誠信教育不能脫離教學工作而獨立存在,也不能赤裸裸地說教,而應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是一種“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完成的活動。從教育者一方來說,教師嚴謹的教學態度,踏實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茍的治學精神,誨人不倦的處世原則,對學生誠信品格的形成起著春風細雨的作用,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敢于講真話,要培養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上的求實精神。
第二、在人際交往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與表現的。學生在學習、游戲、勞動和各種文體活動中接受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按一定的教育理論要求組織學生的各種活動和交往。教育者要在學生的集體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可以提出明確的要求,以約束全體學生,如遵守某種約定,實現某種承諾等。另外,要引導學生在私人交往中誠實守信,如真誠待人、言而有信等。
第三、用形象感染的教育方法。誠信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注意教育方法。耳提面命式的教育,空泛的說教,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有時還會適得其反。“假大空”的教育,形式主義的教育,本身就與誠信背道而馳。古羅馬的文藝理論家賀拉斯提出了“寓教于樂”的教育原則,說明形象感染史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在文藝藝術中,在現實生活中,都不乏誠信之人,都可以作為誠信教育的活教材。
第四、誠信教育要堅持不懈。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長期積累和發展的過程。只有當一定的道德行為成為學生經常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時,才能說已經形成了這方面的道德品質。所以,誠信品質的形成要經過長期、反復的教育與培養。由于學生處于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之中,誠信品質更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因而誠信教育就更需要堅持不懈,長期進行。
綜上所述,誠信教育是現代教育中引人矚目的問題,它不僅關系到青少年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而且關系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因此,誠信教育應該引起社會的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