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霞,趙子嵩
(1.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第五中學,甘肅 武威 733100;2.甘肅省武威市古浪定寧初級中學,甘肅 武威 733110)
微課學科教學設計及效果研究
趙春霞1,趙子嵩2
(1.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第五中學,甘肅 武威 733100;2.甘肅省武威市古浪定寧初級中學,甘肅 武威 733110)
微課和傳統的教學相比,在短時間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內容短小、精煉、嚴謹,用來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一種小型新型課程。它有別于傳統教學單一的教學案例、課件、設計、反思等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
微課;教學;模式;資源
微課采用視頻作為傳授知識技能的載體,教師根據不同學科和不同的教學情境的需求,采用音頻、視頻、PPT、文本等格式媒體,來有針對性地解惑、啟惑,有效的解決實際的教學問題。
在國外,微課程的雛形最早見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以及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The OneMinute Lecture,簡稱OML)。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課程”,與現今中小學的微課契合度更高。
在國內,微課是近年來隨著翻轉課堂和可汗學院在全球迅速走紅而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讓每一個學生自帶信息設備來上課終將成為現實,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信息設備,學習原來在課堂上由教師講授傳遞的學習內容;教師也可以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將上課講授的關鍵內容制作成微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解決不懂的問題,或者給予學生個性化的輔導,這種近乎理想化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人們追求教育改革的的濃厚興趣。
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讓每一個學生自帶信息設備來上課終將成為現實,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微課進入到現實課堂中。微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自由、有效學習提供一個支架和平臺,滿足了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一)通過微課研究,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能力,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使教師對微課教科研有根本的認識。
(二)教師學習并掌握現代化教學設備知識,對電腦、網絡、視頻錄制、編輯、圖像處理等軟件要有所了解,能夠獨立制作并上傳微課作品。
(三)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改變教學方式,摸索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科的教學模式。并通過微課教學,來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的發展。
(四)將研究成果搜集并組建成學校教學資源庫,為師生學習搭建一個平臺,使資源共享。
(一)了解微課相關的知識,明白什么是微課。
(二)學習微課制作方法,能夠獨立制作并上傳微課作品。
(三)嘗試微課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不斷優化、完善資源。
(四)將微課研究成果運用于實際教學,通過實踐,優化教學,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
(五)搜集成果組建教學資源庫,為師生學習提供一個平臺。
(一)怎樣利用微課教學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二)怎樣才能利用微課有效教學。
(三)如何利用微課來提高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
(四)如何利用微課,讓學生主動學習,讓知識的傳授方式由灌輸為主變作引導為主。
通過課題組成員商討、研究、預定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制定本課題的實施步驟。首先組建課題組,通過專題講座了解國內外的研究及實踐現狀掌握微課相關知識,通過微課學科教學設計及效果的研究,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能力,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其次課題組成員開展研討交流,對微課的環節設計交流探討,教師能夠獨立制作并上傳微課作品。第三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熟練運用微課教學,從而摸索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科的教學模式。最后總結成敗經驗,形成合理的論證依據,將研究的成果搜集并組建成學校教學資源庫,為師生學習搭建平臺,共享資源。
(一)文獻資料法。(二)資料分析法。(三)個案研究法。(四)調查研究法。(五)檢測試驗法。(六)經驗交流法。
準備階段(2016年5月——2016年7月)
組建課題組,調查教師對微課相關理論的認知水平;調查學校對于本課題研究所能提供的課程資源和教育教學設施,確定本課題研究方案。
研究階段(2016年8月——2017年2月)
(一)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了解教師對微課相關知識的認識水平,結合學校教師對微課理論的認知現狀,掌握微課相關知識。通過初步對微課學科教學設計及效果的研究,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能力,使教師對微課教科研有根本的認識。
(二)教師學習并掌握現代化教學設備知識,能夠獨立制作并上傳微課作品。
(三)邀請專業人員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微課制作技術培訓,針對教師在制作使用微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解疑答惑,提高教師微課制作和運用能力。
(四)組織學校教師積極參與微課比賽,通過比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微課設計制作能力。推廣微課制作和實踐的有效經驗,將研究成果搜集并組建成學校教學資源庫,為師生搭建一個學習平臺,使資源共享。
結題階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
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整理、分析、歸類、反思,總結課題組在嘗試微課設計、制作、使用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存在的主客觀原因,及時歸納總結,不斷完善、改進,最終匯編資料,總結經驗,建設微課資源庫。
趙春霞(1979-),女,甘肅古浪人,甘肅省古浪縣第五中學高中語文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
趙子嵩(1978-),女,甘肅古浪人,甘肅省古浪縣定寧初級中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