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馨蔓
(山東省臨沂市第一中學,山東 臨沂 276003)
社會轉型期高中生價值觀調查研究
——以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為例
董馨蔓
(山東省臨沂市第一中學,山東 臨沂 276003)
當前的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思維碰撞,文化多元。作為處于轉型時期的高中生,接受信息量豐富,受互聯網信息影響較大,其價值觀以不同形態呈現出來。通過分層抽樣調查,中學生價值觀的特征明顯,同一群體中的中學生價值觀總體趨同。當代高中生所處的群體環境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價值觀的呈現層次,高質量的環境營造出正確的價值導向。在實踐中,要立足于學生的個性特征,關注到學生的群體環境,指導中學生樹立的正確價值觀。
高中生;價值觀;價值目標;對策
價值觀是人們在感性思維的引導下所呈現出來的觀念形態,通過這一觀念來指導人們具體的行為。換言之,不同的行為體現了人們不同的價值觀。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積淀的過程,價值觀一旦形成后,就呈現出穩定性的特點。高中生是十六七的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至關重要。
價值觀受價值判斷和價值目標等因素的影響,而價值目標在其中占據了核心地位。鑒于價值目標在價值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的學者將價值目標進行了分層歸納,第一層次,和平和安寧價值目標;第二層次,友誼和真愛價值目標第三層次,刺激與享樂價值目標;第四層次,名望和權利價值目標;第五層次,自我實現與發展價值目標;第六層次,奉獻價值目標。這六個層次的是根據人的需要而制定的。在當今這個價值多元、文化多樣的的環境當中,高中生應該持有怎樣的價值目標,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的選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看待個人的學習和生活,更好的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困難,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走的更穩當。所以,為了更好地把握當代中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我們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臨沂第一中學的學生價值目標進行了調查,其目的是通過調查研究,從新的角度對中學生的價值取向做一探討,為學校教育的改革發展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一)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有針對性的選取臨沂第一中學共990名學生,其中,三個校區的抽取的校本數量相同。校本部、南校區和北校區均為330人。每一個校區的每一個年級各110人。
(二)研究工具
主要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研究。在本次調查中,調查問卷的設計主要參考文萍等編制的《價值目標問卷》。本調查問卷立足于價值目標的六個層次的理論,本問卷包含18題,每一個層次的價值目標均是3道題,18道題目涵蓋了六個層次的全部內容。
通過對獲得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個結論:第一,在性別方面,高中的女同學在價值目標正確取向方面要比男生有優勢,但在第三層次上,男生的平均分就高于女生;第二,在年級方面,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價值目標的選擇上也有所不同,高三學生由于高考壓力大,更加關注第四層級,目標意識較強,高二學生處于高一和高三過渡時間,更加關注學生之間的友誼,也有對大學的向往,價值目標方面主要集中在第二層級和第五層級;第三,在生源籍貫方面,農村學生價值目標明確,在各個層級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城鎮學生,但在刺激享受方面得分明顯不足。
(二)中學生價值目標差異性呈現
1.性別差異比較
第一層級即“和平安寧”、第二層級即“友誼真愛”、第六層級即“奉獻”等三個方面,女生的得分明顯高于男生,說明女生對安全環境和同學之間關系的重視,更傾向于通過自己奉獻的方式獲取自己目標。
2.年級差異比較
高三年級的學生更關注第四層級,即“名望和權利”、高二和高一的學生更注重“友誼和真愛”和“自我實現與發展價值”。
3.地區差異比較
在第三層級即“刺激享樂”上,城鎮生源與農村生源存在顯著的差別,城鎮的學生更加注重享受生活。
從以上中學生價值目標差異來看,在城鎮里生活的學生比較注重對生活的享受,學習的刻苦程度不高;此外,不同年級和不同性別之間的學生也存在價值目標取向的不同。
(一)當代中學生價值目標取向呈現了學生價值觀的總趨勢
現在社會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為中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與條件。對一個精神豐富的人和一個精神貧乏的人來說,他們在世界上生活的意義、人生的滿意度、心理發展的健康程度都是大不一樣的。從以上分析可知,當代中學生看重和平安寧,珍惜友誼,還有奉獻精神。這些價值目標都是難能可貴的。因為人的需求是物質性和精神性的統一,當基本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以后,他就會追求精神世界的富有。中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且學生的精力非常旺盛,常常會有一些青春的躁動,這時提供給他們豐富的健康的精神生活,加以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就會轉化他們的注意力。俗話說“無事生非”,很多學生的價值觀不正確是因為精神的空虛、無事可做而被引入歧途的。因此,培養學生健康正確的價值觀是我們在社會轉型期間十分重要的任務。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生壓力大,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高。面對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面對崎嶇不平的坎坷人生,一時的迷茫、失落、不知所措是難免的。學生要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除了老師、家長注意采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學生要給自己的人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目標,要善于從身邊尋找人生榜樣和奮斗目標,讓自己追隨著榜樣不斷進步,時時感受正確價值目標的引領作用。從調查樣本來看,刺激享樂這一價值目標的得分最低,說明中學生價值觀是積極向上的。
(二)當代高中生價值目標取向的差異分析1.性別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在“和平安寧”、“友誼真愛“和“奉獻價值”等目標上,女生均高于男生。在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由于受歷史文化積淀的影響,社會對于男女存在著不同未來期望,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在社會轉型時期,這一觀念仍有所延續,社會對女性角色定位仍是立足于中國文化特征,這也是符合目前社會化發展要求的。
2.地區差異
調查結果表明,刺激享樂價值目標在城鎮學生與農村學生之間存在著極顯著的差異,城鎮學生在這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城鄉發展的二元體制長期存在,城鄉發展差距在不斷的拉大。在城市中,學生經常面對著復雜而奢華的生活,受其影響,容易形成享樂的價值觀。
3.非獨與獨生子女差異
由抽樣數據可知,非獨生子女在“友誼真愛”和“奉獻價值”等方面優勢明顯高于獨生子女。在一段歷史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獨生子女成為中國家庭的普通存在的家庭結構,而這一家庭結構在城市地區尤為明顯。在城市中,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個人依賴性強,獨立能力和分享意識薄弱。在農村中,一般學生都擁有兄弟姐妹,學生父母大多是農民,他們大多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知道感恩,有著謙虛、淳樸等傳統的中華美德,所以在這些價值目標上得分高于獨生子女。
由調查結果知道,高中生的價值目標在性別、城鎮、年級以及是否獨生方面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所以,在引導高中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策略的時候,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教育得法。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的策略。
(一)打造優秀文化環境,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在社會轉型發展時期,互聯網信息鋪天蓋地,各種文化思想交相呼應。一方面,我們要正確看待高中生的個性特點,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看待學生身上一些“不能理解”的變化;另一方面,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濃厚文化氛圍,讓環境成為無聲的教育者,讓學生一走進校園便受到一種真善美的潛移默化的感染。當然,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文化環境的營造,需要多方力量的協調推進,社會、家庭和學校要各司其職,自覺主動的成為文化環境優化的責任人。
(二)強化價值引領作用,注重理想主義教育
價值是人生的底色,理想是學生騰飛的翅膀。一名有著正確價值觀和滿懷理想的學生,他的學習生活一定是充實的。有了正確價值觀的引領,才會有前進的方向;有了理想,才會有前進的動力。一個學生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明確的理想,沒有美好的希望和追求,他的行動就會失去方向和動力,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失意就會猶如“霜打的笳子”一般。相反,如果一個學生具有正確價值觀的引領,就會清醒的認識到自己行動的意義,就會按照自己的價值目標,自覺的調節自己的行動,矢志不渝,奮力拼搏。
(三)開設“未來發展講堂”,引導學生思考未來
從調查研究的數據可知,當代高中生在自我實現與發展價值目標上的得分是相對較低的。由此可以,中學生對未來發展前景處于“迷糊”狀態。針對高中生存在的這一狀態,在中學校園中,可以開設“學生未來發展講堂”,聘請專業的職業規劃講師,給學生傳授全面而條理的職業前景規劃。通過這一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未來,促進中學生形成實現與發展價值目標,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董馨蔓(1998-),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