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海玲,哈建民,張曉琴
(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豐學校,甘肅 張掖 735015)
牧區中小學數學課堂中“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策略初探
藺海玲,哈建民,張曉琴
(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豐學校,甘肅 張掖 735015)
數學課堂中學生錯誤資源的成因是:學生對概念、方法的認識不清晰,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不足以及學生的知識建構不完善。針對學生錯誤,恰到好處發揮教學機智,把學生犯錯的過程看作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把“錯誤”作為提高學生參與熱情的“誘餌”;把“錯誤”作為探究知識內涵的起點;合理利用錯誤,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精心預設錯誤,提高學生思辨力;及時反思錯誤,提高教師反思能力和學生的認知能力。
數學課堂;錯誤資源;問題;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而學習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習活動本身,直接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生成性教學資源。作為新時代的牧區數學教師,面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出現的錯誤,若能恰到好處地發揮教學機智,以獨特的視角去發現錯誤的價值,把學生犯錯的過程看作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實現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從課堂教學出發,正確引導對錯誤的分析評價,從錯誤中領略成功,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學生對概念、方法的認識不清晰:數學概念是學生思維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做題的重要依據。而牧區學生的學習往往會朝著“死記概念,死套公式”的趨勢發展。他們并沒有理解概念、公式的真正內涵。如初三年級上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中,通過例題中發現了增長率或降低率公式,牧區學生利用這個公式能解決一系列類似的問題,但題目稍做變化(變成“同階”與“不同階”混用),學生硬套公式就出現了問題。
(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不足: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缺乏實際生活經驗往往會導致牧區學生出現各種錯誤。如在《認識厘米和米》中,一根黃瓜25( ),很多學生會填“米”,這正是學生缺乏經驗所導致的。
(三)學生的知識建構不完善: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建構知識經驗的過程。牧區學生的知識建構不完整,往往會導致學習中出現錯誤。如二年級下冊的《角的初步認識》中,部分學生會錯誤地認為“角的邊越長,角就越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主建構“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一)把“錯誤”作為提高學生參與熱情的“誘餌”:錯誤是牧區學生探究的標志,教師善待學生在探究中的錯誤,引導他們掌握驗證的方法,使他們明白有矛盾的沖突才有探究的需要。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時,先不要急于向學生透露解決問題的統一方法,而要給學生留一些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在交流中主動尋求解題的策略,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功能。這樣做,不但讓學生對問題的實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難點,而且保護了出錯學生的自尊心,使出錯學生覺得“我的錯引起了同學們那么多有價值的思考,我也很了不起”,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二)把“錯誤”作為探究知識內涵的起點:在數學課堂中,學生的錯誤有時會出乎教師意料,教師不要馬上就更正或否定,而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機智靈活地處理學生的錯誤,并且以此為教學起點,及時地改變教學預案,順應學情,順著新的教學思路探究知識的本質屬性。通過錯誤的結論,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也就是教師以學生課堂生成的錯誤契機,巧妙運用差錯資源產生的效果。
(三)合理利用錯誤,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五花八門的錯誤是十分正常的。而當學生發言出現錯誤的答案時,如果教師立即給予“錯誤”這一簡單評價,再接二連三換學生回答,或親自加以糾正,把正確答案雙手奉上。長此以往,學生會非常擔心出錯,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一種恐懼感,很多學生擔憂出錯會受到同學歧視,因而不敢在課堂上發言,失去了許多學習的機會。認知心理學認為:錯誤是學習的必然產物。教師不能為了追求“完美”的答案而忽略了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那么,想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他們愛上數學課,首要任務就是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思維發展過程。其實,一些學困生在課堂上出差錯是常見的現象,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利用這些錯誤資源,不僅能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還能給其他學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一舉兩得。
(四)精心預設錯誤,提高學生思辨力:古語說的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根據教學內容,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差錯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將一些要用到的,對減少錯誤有用的但不安排在該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增加,增強教學的計劃性與針對性。教師可以先預設讓學生容易混淆的“錯點”,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辨別、分析、爭論、探討,弄清問題的真正內涵,讓原先出錯的學生找到了錯因,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判斷,讓“錯點”變成“亮點”。
(五)及時反思錯誤,提高教師反思能力和學生的認知能力:世界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教授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沒有反思,學生的理解水平不可能從一個水平升華到更高的水平。”及時的反思不僅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還能促進我們牧區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新課標》指出:數學內容的組織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直觀與抽象的關系,生活化、情境化與知識系統性的關系。在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并以此為契機,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智慧,用更適合學生的,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獲取新知。
總之,在新課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時時都會遭遇“錯誤”的伏擊。牧區教師應用資源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錯誤,精心預設錯誤,篩選錯誤,充分利用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因勢利導,變“錯誤”為重要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在“糾錯”、“思錯”、“改錯”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藺海玲(1988-),女,漢族,甘肅山丹人,肅南縣祁豐學校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哈建民(1979-),男,漢族,甘肅肅南人,祁豐學校教導主任,研究方向:教育教學與科技創新。
張曉琴(1983-),女,漢族,甘肅肅南人,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豐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教育與文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