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霞
摘 要: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對國家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動漫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作為動畫電影劇本創作的起源,電影故事構思的合理性將會對電影的基本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甚至會對動畫作品的成敗產生影響。基于上述分析,動畫劇本的創作重點在于故事情節的合理構建,在故事情節設置過程中必須先完成立意,確定故事主題,并融入合理的視聽語言展現方式,表現出更加豐滿的人物性格。
關鍵詞:動畫電影;內容構建;創新
作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文化產品,動畫電影在實際展現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功能,而不同國家所展現出的動畫電影往往會蘊含不同的政治背景和目的,動畫電影在實際推廣和銷售過程中其自身作為一種重要的商品,往往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對于廣大社會受眾來說,在觀看動畫電影的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學習功能。當前來說,我國的動畫電影已經展現出了極強的發展趨勢,其自身也具有較強的經濟功能和文化價值。我國的動畫產業當前正處在發展的瓶頸時期,國產動畫故事內容的構建尚不完善,通過對動畫電影故事內容搭建方式的深入分析,并根據當前國產動畫展示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和意見,并形成能夠滿足我國動畫電影發展的基本方案,最終推動我國的國產動畫電影擺脫當前的困境。
1 以主流價值觀念為主開展創作
1.1 尊重傳統思想理念,充分發揮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化積淀的民族,在此過程中也形成了大量美德,對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應當以文化傳播為主,而中國動畫是文化傳播過程中最顯著的特點。在我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災害和戰爭,更經歷過分裂和融合,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穩定的道德體系。在我國動畫作品展示過程中應當充分體現出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尊師重道以及孝敬長輩等多種良好道德。
出自《易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包含了極強的奮斗進取的基本意義,但其中更包含了忍耐和憂患意識以及自我反省的基本意義。在大量動畫電影展示過程中對于主人公自強不息精神的刻畫是展現主人公精神動力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助推器”。例如,在國產動畫電影《勇士》中,便是將自強不息的故事作為故事核心有效推動故事發展的。
在我國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勞動人民已經形成了勤勞勇敢的優良品質,其不但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財富,更是寶貴的物質財富,更展現了中國人民對待生活的基本態度,最終推動我國民族的不斷發展和繁榮昌盛。作為全世界人民最為推崇的品質,勇敢始終是英雄最好的代名詞,勇敢也始終是人們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共同的價值取向,而我國動畫人物中對于英雄人物的刻畫也對勇敢的性質極為關注。近年來,動畫電影中都以刻畫主人公的勇敢和不畏艱難的品質為核心。
寬容仁厚屬于我國的傳統美德之一,其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被社會的圣賢之士所推崇。寬厚是仁人的前提,用寬厚之心待人能夠得到較多人的擁護。在我國多部動畫影片中均對此有所表現,如《勇氣》《風云決》以及《馬蘭花》等。從這些文化作品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用寬容仁厚之心待人,既能化解較多的矛盾,而且能夠使得自我內心得到升華。
1.2 具有淺顯易懂、表達直接的表現效果
在我國的動畫電影中,對影片價值觀的表現一般采用直接表達的方式,從而讓動畫內涵中的價值觀念呈現出淺顯易懂的效果,引起觀眾注意。在對價值觀的表達上,其較多地利用對白以及旁白的方式表達。我國動畫電影采用直接表明影片主題以及價值觀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兩面性:其一,通過直接表達能夠方便觀眾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價值觀,特別有利于青少年觀眾對正確價值觀的學習以及強化;其二,采用較大篇幅的說教敘述容易引發觀眾的煩躁情緒,從而造成影片缺乏吸引力,這不但讓觀眾無法認可影片的價值觀,而且會激發觀眾對影片所要表達的價值觀產生抵觸情緒。
2 進行復雜化的角色設定
2.1 設定角色的類型
在以往的制作過程中,我國電影進行角色類型的設定呈現出較為完美的效果,角色性質有正面和反面之分。通常從多方面來塑造正面角色的優秀品質,使之成為正面電影的結合體,在這些正面角色身上幾乎全是優點;一般負面角色就通過突出其身上的多種缺點來塑造人物形象。但正反分明的設定會造成角色在性格方面表現單薄,降低了影片的故事性。而且,該種設定具有較為明確的透露敵我陣營的效果,令觀眾直接看到結局。從21世紀初,我國的動畫電影制作水平開始提升,在角色設定方式上呈現出一定的變化,即從完美型角色設定向復雜化方向轉變,開始呈現出新的發展勢頭。
在我國的當代動畫電影中,進行完美設定的正面角色依然存在,如《馬蘭花》中的小蘭就以勤勞善良和無缺點著稱。然而我國動畫電影在正面角色的刻畫上也呈現出向復雜性方向轉變的特征,如《魁拔》這部動畫回避了以往黑白分明的設計風格,適當增加了角色的復雜程度,從而提高了動畫的懸念以及吸引力。較為完美的角色設定對觀眾來說具有樹立良好榜樣的效果,然而由于這種角色的完美程度已經超越了現實和人性,因此使角色和觀眾間形成了距離。在這類角色身上無法找到與觀眾的共同點,從而使觀眾無法從感情上接近角色。換個角度來說,帶有缺點的正面角色雖有缺點,然而卻投射出真實立體的效果,而故事推進過程中可利用展現角色改正缺點的過程來扶正角色形象。
在刻畫反面角色方面具有相似的特點。在某些動畫作品中均把反面角色塑造成絕對邪惡的形象,且不給出反面角色邪惡的原因,角色色彩呈現出全黑的效果。此設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表現故事的復雜性,使角色的立體效果大打折扣。實際上,較為復雜的反面角色能夠提升動畫故事情節的觀賞效果。例如,《功夫熊貓》中的大龍,在這里雖然將大龍塑造成了反面角色,然而影片卻敘述了其變壞的原因,從而讓影片在情感邏輯方面達到順暢的效果,同時給大龍這個角色形象增添了看點。然而,我國動畫電影在針對反面角色的設定上也正在向復雜化方向轉變,如《勇士》中的霍都,影片對這一反面角色在刻畫上就表現得淋漓盡致。影片首先將霍都的負面性隱藏起來,目的在于給觀眾留下懸念,之后又將霍都變壞的原因清晰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影片的表達效果呈現圓滿性。
2.2 在角色關系方面的構建
以前在我國的動畫電影中針對角色關系的設計表現較為簡單,通常讓角色之間單線聯系,采用這種設計方案能夠提升情節的簡化效果,從而使故事簡單易懂、主次分明。又如動畫片《三個和尚》,此影片題材來自相關的民間諺語,而三個和尚就是主題角色,影片內容主要利用對三個和尚間關系的變化,實現對偷懶耍滑這種社會心態的諷刺作用。然而,較為單一的角色關系會影響對復雜思想感情的表達,且易造成動畫電影缺乏邏輯、情節呆板等問題。而近十幾年,我國動畫電影才逐漸向更加復雜程度的角色關系轉變,在這期間就有較多的相關優秀作品問世。較為著名的《熊出沒之過年》就是2013年我國的動畫賀歲片,其中對故事情節的構建雖然簡單,然而卻將角色情感表達得非常全面,在角色關系的處理方面也十分到位。影片在開始就表明了光頭強只有砍夠樹才能得到工錢回家過年,而回家過年是光頭強夢寐以求的愿望,但熊大、熊二將樹木視為自己家園的一部分,為此與光頭強進行了不懈的斗爭,使得雙方成為對立的角色關系。而當熊大、熊二知道光頭強是想要回家才砍樹時,出于同情它們準備幫助其回家,然而卻被光頭強誤會,使得雙方間的關系變得較為復雜;最終,由于熊大、熊二的幫助光頭強終于回了家,這時角色雙方間的關系才轉為和諧。影片較為深入地描述了熊大、熊二和光頭強之間的關系,用人物關系從對立轉變為和諧的敘事手法,讓故事情節的發展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2.3 角色矛盾的發展演化
我國動畫電影在處理角色矛盾方面呈現出逐漸成熟的態勢,已經從以前較為單一的矛盾轉換為相對復雜的多種矛盾。采用較為單一的角色矛盾可凸顯影片中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內容,實現高度濃縮劇情的效果。以我國動畫電影《半夜雞叫》為例,該影片在故事情節上圍繞著剝削和被剝削這一對矛盾關系來推動故事發展,接著影片讓矛盾升級,而故事也隨之達到高潮,結果讓知道真相的工人們用機智的方式教訓了周扒皮,至此角色矛盾被有效化解。然而,較為單一的角色矛盾也具有一定的不足: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具有限制性,也就是說,這種矛盾設置無法支持長時間故事情節的波折和沖突。
3 對模式化轉變的具體情節設置
3.1 類型各異,差別較大
我國動畫電影在故事情節設計上,通常按照具體的電影類型以及故事的情緒基調而設計,在實際中差異較大。我國動畫影片故事情節的情緒基調大多只局限在高和低兩個水平,中等水平的影片不多;雖在少數動畫影片中將故事情節的情緒基調設計為三個水平,但存在分布過于均衡的問題。這一現象說明我國的動畫電影在類型化建設方面還不夠成熟,然而已經初步呈現出差異化的特征。
3.2 情節的波動幅度較大
我國動畫影片對情節的波動幅度都設計得比較大,而作品對過渡情節的設計卻不多,影片中的情緒基調一般采用高低轉換的方式,故事情節以及人物關系相對簡單。由此可見,當前我國動畫電影大多還處在以低齡化為主的創作趨向,影片的受眾以少年兒童為主。
3.3 通過改進形成規模
由于歐美日動畫電影的影響,在近十幾年中,我國動畫電影的相關作品設置已傾向于歐美日動畫電影的情節設置,由此說明我國動畫電影也逐漸積極進行相關的嘗試和改變了,故事的情節模式設定也相對穩定了。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國的動畫電影已經開始努力尋求發展以及改變的途徑了,且以歐美日動畫電影業作為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4 結語
我國動畫電影在故事內容的構建上,需要向復雜化、細致化以及完整化等方面發展,要求影片的構建過程充滿立意,對故事情節以及角色間的矛盾等可采用多樣化的情緒基調進行設定。所以,在故事的構建上不可能一次到位,需要對其進行不斷的精雕細琢才可能產生杰出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王詩月.動畫短片故事結構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3:11.
[2]吳限.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9.
[3]林清.論中國動畫電影[D].上海師范大學,2012:13.
[4]王曉燕.動畫角色動作設計與真實動作的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