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瀟
一、讓幼兒想畫、敢畫,支持幼兒的創作行為
我們在欣賞孩子的作品時總是覺得孩子畫的不好,讓孩子重畫。因此幼兒每畫一筆就會擔心“我這樣畫行嗎?老師會不會說我?”顧慮重重,無法將全身心投入到美術創作中。因此,幼兒在創作時要為他們創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讓幼兒充滿激情地去創作,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支持。教師應克服以成人標準評價幼兒藝術活動的傾向,欣賞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和水平進行的表現與創造。
二、觀察孩子興趣點,因勢利導,激發創作熱情
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能夠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主動地探索學習。例如: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討論一本汽車模型書,于是教師和幼兒一同在班中舉辦了汽車展,和幼兒一同搜集汽車模型及相關的資料。孩子們對此活動興趣濃厚,了解了許多汽車的知識,并且想設計一架屬于自己的汽車。于是他們找來許多廢舊材料,利用玩具、橡皮泥,開始動手制作和拼插汽車,積極地運用美術形式表現著自己與客觀世界的聯系。幼兒在活動中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創作,他們學會利用多種途徑學習的方法,享受到了自我創造的快樂,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師生平等交流,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保持創作熱情
教師和幼兒一同進行美術創作,使幼兒感到教師的可親、可近,消除對教師的恐懼感及戒備心理,能放松心情,投入到美術活動中。如:小班教師和幼兒一同為娃娃家的娃娃制作生日蛋糕,邊做邊說“娃娃幾歲啦?咱們做幾支蠟燭插上吧!”在輕松的談話間,教師將美工技能傳授給了孩子們。又如:中班教師和孩子們一同制作禮品盒,教師故意問孩子“我想在上面做一朵花,怎么做呀?”孩子們馬上七嘴八舌地為老師出主意,手快的孩子干脆幫老師做了起來。因此教師與孩子之間要建立起雙向互動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
四、積極有效的語言指導,保護和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
教師的鼓舞性、激勵性和引導性啟發是培養幼兒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幽默、激勵性的語言感召幼兒。
(一)創設問題情景,促進幼兒思維,使幼兒在探索中創作
了解學生是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教師要做一名觀察者,去觀察每一位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幼兒探索回答。有的幼兒將蘸滿水的毛筆直接點在紙上,試了幾次都是大滴的水點,我問:“你看,筆爸爸喝了這么多的水,肚子漲鼓鼓的,很難受,怎么能讓筆爸爸肚子里的水少一點呢?”所以,創設問題情境要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始終,這樣通過提出問題可以促進幼兒積極思維,引導他們嘗試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將枯燥的技能學習變為幼兒主動探索學習。
(二)運用幽默、詼諧、激勵性語言,寓教于樂,使幼兒的創作熱情不斷高漲
幼兒的注意力較短,教師要多用生動、有趣、幽默詼諧的語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嘗試毛筆的使用時,有的幼兒用毛筆在紙上刷來刷去,如果此時去指責他,會打擊幼兒探究的積極性,而且也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啊呀,你給小雞烙了一個大餅,小雞的嘴太小了,還是喂它些小米吧!”等等。通過教師對幼兒行為的關注,理解、寬容了幼兒,并為幼兒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同時使幼兒在教師幽默語言的指導下,繼續進行探索、嘗試。
另外,教師要經常運用肯定性的語言,表揚、激勵、引導,使幼兒在積極情緒的引導下,更愉快地投入活動中。
第三,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的同時,為幼兒提出明確的目標,使幼兒積極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如:在欣賞《瓶花》時,為讓幼兒理解畫面構圖松散與緊簇的對比關系,我選用實物,將插花完全抖散開,幼兒連呼“不好看,太亂了!”我說:“這有點像一個乞丐,蓬頭垢面”。隨后我又將花捏緊,幼兒又喊:“不行,捏得太緊了!”“這像不像老師掃房子用的雞毛撣子,細脖大腦殼!”孩子們哈哈大笑。我將花形修正,微微散開,“這回如何?”“這還差不多!”孩子們在我幽默詼諧的語言引導下,理解了畫面該如何構圖,才是真正的美。
由此可見,將美術活動中的基本技法,用幼兒易于理解的、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給孩子們,使孩子們在妙趣橫生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教師利用豐富的情感信息,詼諧滑稽的言語進行形象地刻畫和描述,適應了幼兒個性特征及年齡特點。
通過上述研究不難看出,要想激發幼兒藝術活動的創作激情,就要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愉快、尊重、理解的精神氛圍,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蘭州市西固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