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沛
?
大家眼中的大家
——以關于蘇軾的八則文獻為中心
□邢沛
兩宋時期,詞的大家當數蘇軾,自然關于是蘇軾的研究也汗牛充棟,筆者透過黃庭堅、曾慥、陸游、樓鑰是南宋初期著名的文學家、元好問是金朝最著名的詞人,這五位大家關于蘇軾的文學作品來探微蘇軾的文學水平在當世的接受情況。
黃庭堅是著名的“蘇門四學士”之一,曾慥是蘇軾稍后著名的道教學者和詩人,陸游是南宋詩人中最高代表,樓月是南宋初期的文學家,元好問是金末元初的著名詩詞大家。因此筆者在卷帙浩繁的詞學文獻中選擇了六則對于蘇軾的詞的資料,即黃庭堅的《跋子瞻醉翁操》、《東坡樂府》、《跋東坡墨跡》、《題東坡字后》;曾慥的《東坡詞拾遺跋詞》;陸游的《跋東坡七夕詞后》;樓鑰的《跋東坡行香詞》;元好問的《東坡樂府集選引》。通過這八則的文獻可以管窺出黃庭堅對于蘇軾的詞風的評價以及對那個時代的詞創作的評價。并結合后世對于蘇軾的評價佐證之。
筆者總結了這六篇文獻,總結出了這五位大家到蘇軾的評價一共有五種觀點,下面一一介紹
1、黃庭堅:超軼絕塵
“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功。余則以為不然。”這是黃庭堅的《跋子瞻醉翁操》,還有“語意高妙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還有在《跋東坡墨跡》中“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以及《題東坡字后》中的“落筆如風雨,雖謔弄皆有義味,真神仙中人,此豈與今世翰墨之士爭衡哉。”也是指其超越一般作者。
黃庭堅的觀點得到其后批評家的肯定。諸如稍后的劉辰翁《辛稼軒詞序》就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又如清代著名學者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所以從無論從當世或后世批評家的眼中看黃庭堅的對蘇軾的評價還是很中肯的。
2、曾慥:搜羅幾盡
在曾慥眼中蘇軾的詞就是“印書的木板,”并指出張賓老、蜀本均被蘇軾收錄,具體到詞句從歌頌山川再到宴席和戲劇的詞都被蘇軾往羅,所以文學史上對于蘇軾的評價是豪放詞的創始人而且擴大了詞的題材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
3、陸游:星漢上語
陸游在其的《跋東坡七夕詞后》:“為東坡此篇,居然是星漢上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指出前人的詩作
4、樓鑰:極力追捧
時人太守劉士彥,聽說蘇軾過泗水時作了新詞,急忙想拜謁,保護蘇軾不受懲處。然后聯系自己家鄉的賈誼游寺院,聽說木頭上有蘇軾的親筆題的詞沉于水中“亟募人取得之。”蘇軾的詞在當時的金朝和高麗也頗受歡迎。
5、元好問:被人訛傳
金朝的著名詩人元好問透過孫安整理的蘇軾詞,發現了一些錯誤,元好問寫道:“就中野店雞號一篇,極害義理,不知誰所作,世人誤為東坡。”另外一些句子“鄙俚淺近,叫呼衒鬻,待市駔之雄,醉飽而后發之”元好問籍以此說明看似是并不一定是。這方面問題《紅樓夢》可以說是代表,其續書者以前普遍認為是高鶚,現在認為是無名氏作,高鶚只是整理。
綜上,筆者通過文獻梳理了黃庭堅等大家的對于蘇軾的接受,這些觀點是兩宋時期對于蘇軾的評價,更能真實體現蘇軾在當世的接受,也為蘇軾的接受史研究的學者提供了幫助。
(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