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敏
?
淺談朗誦藝術中意境美的演繹
□金淑敏
朗誦是一種通過表演者清晰響亮的聲音,再結合各種表演方法和手段,將文本作品中的情感用優美的語言傳遞的一種語言藝術。朗誦過程中需要表演者具備一定的表演技巧,要注重情感的流露和表達,用有力的表演藝術感染聽眾。本文通過對意境以及朗誦演繹的了解,找出朗誦過程中表演者所遵循的表演體系,討論朗誦意境美的演繹和文本之間的關系,談談如更好的體現朗誦中的意境美。
1.1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藝術辯證法中的一個基本范疇,也是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意境也是藝術表演的靈魂所在。意境是指所要演繹的作品通過形象的描寫而展現出來的情感與藝術境界。這是我國美學思想中的考慮范疇,同時也是我國藝術所要達到的最高目標之一,它可以將藝術的美展現的淋漓盡致。在藝術的評論、欣賞以及創造的過程當中經常是將意境作為評價一個藝術作品的標準。意境是藝術與主觀思想的一種融合的產物,體現出了創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1.2什么是朗誦演繹
朗誦演繹具體地講就是是:朗,則是聲音的響亮、清晰;誦,則是背誦;演繹則是表演。朗誦演繹就是通過響亮并清晰的聲音,使用各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完美的表演出作品的思想情感的一種表演藝術。在表演過程中除了一些必要的技巧意外,更加注重的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但是表演技巧的也要運用自如。
朗誦演繹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表演形式,以聲音作為媒介將情感傳遞給聽眾,這是朗誦的特點之一。朗誦者需要特別訓練自己的聲音,能夠自如婉轉的控制自己的聲音與音量。調動用聲技巧、聲音彈性技巧、聲音高低共鳴等技巧,使聲音更富有生命力。
朗誦是一種獨立存在的、當眾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朗誦者在朗誦的同時,需要借助一些肢體語言,從而更充分的將朗誦者的情感展現出來。一次成功的朗誦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律動欣賞。朗誦演是一種較為規范的藝術表現形式,這主要是與朗誦者選擇的朗誦作品以及朗誦者自身的個人形象有關,所選的作品一定要符合某種規則要求,再加之用正規的普通話、正規的服裝搭配,這樣才可達到預期的演繹效果。
從上文可以得出朗誦演繹在表演中一定要遵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他通過對前人研究結果的總結,將之前的藝術家的經驗用文字巧妙地詮釋出來,最終形成了一種體系,也就是一套較為完善的訓練方法。表演體系當中的體驗派也就是斯坦尼體系的表演訓練方法,表現派也是斯坦尼給命名的,而表現派、方法派和體驗派也是不同形象表演者的區別所在,因此朗誦演繹中表演者需要遵循斯坦尼斯拉法夫斯基體系。
朗誦之前,對作品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文學性和藝術性是作品選擇時所必須關注的。意境美的體現是在對文本的演繹過程中整體的一個體現,這其中包括個人的情感體現,還包括演繹背景、舞臺效果以及音樂的配奏,朗誦者需要把握好朗誦的節奏、音調、音色、表情以及動作等。聽眾們之所以被演繹者所感染,主要源于朗誦意境美的表現,使朗誦能夠感人至深。朗誦實際是一種具有較高欣賞性的表演形式,是朗誦者全身心投入,使得朗誦的演繹充滿了生命力,擁有一種打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朗誦的演繹無論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是以語言的表達方式來傳達情感的,這便要求朗誦者運用自己的聲音,再現朗誦內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內在神韻。通過朗誦者深情的演繹,激發聽眾們的情感共鳴,從而使朗誦的演繹效果更具有舞臺特效。
朗誦是一種真情實感的流露,演繹是為朗誦服務的,目的是為了將文本的內容更好的傳達給聽眾,只有將自己豐富的內心情感通過合理的語言表達和表演環境的渲染,優美、傳情并生動的將作品的藝術語言傳達給聽眾,和聽眾共同享受語言中的藝術魅力,這才是朗誦所追求的目的。
(長春市群眾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