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云
構建中俄民間藝術品研發與創作基地的理論思考
□王玉云
為貫徹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重大舉措——“龍江絲路帶”建設精神,結合國家文化強國戰略以及黑龍江省和東北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申請提出建設中俄民間藝術品研發創作基地,具體見解如下:
創建集美術實踐教育、美術創作于一身的中俄藝術實踐教育“兩國一課堂”實踐教學體系。中俄兩國高校師生在“兩國一課堂”中,共享具有一定國際先進性的教育資源。創新實踐課程的教學體系,催化理論與實踐、國內與國外課程模式的建立,強化特色實踐課程,形成操作性強、教學效果好的中俄實踐特色課程的特點,以中俄界江文化藝術資源研究為背景將其轉化為文化產品,推進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促進人才培養地域特色優勢及核心競爭能力的全面提升。
建設一支綜合素質強、業務水平高、實踐創新研究能力突出的中俄藝術教學實踐創新研究團隊,是項目建設中的關鍵。進一步樹立以中俄界江文化研究為本,著重針對中俄藝術產品開發與研究、中俄美術教育教學進行創新與改革,推進中俄合作與交流基地成果的產出;在開展中俄之間、地區之間、校際之間的對口支援,面向社會、高校開展人才的培養與培訓,引進俄羅斯具有資深專業技術能力的功勛畫家、藝術家、設計師以及高等美術與設計教育教學的研究專家,實現師資配備的資源共享。
通過基地建設完善原有產業園中24個工作室的建設,分期購入先進的設施設備,使產業園的教學設施和使用率達到國際標準,建立專門的中俄藝術研究圖書資料影像庫,購置圖書等,將產業園的工作室建設成為功能完備、設施先進,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中俄文化藝術示范區,催化更多優秀的、高端的文化藝術產品的產出。
以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為紐帶,進一步拓寬與俄羅斯合作院校、國內院校間的范圍,增加中俄兩國間合作院校的數量,力爭在以俄羅斯遠東地區合作為主的基礎上,面向俄羅斯中部地區開展并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定期舉辦中俄文化藝術創新產品的展出、展銷;中俄青年教師培養培訓;中俄兩國畫家共同進行采風、寫生創作活動,搭建起具有較高影響力的融合實踐教學、藝術創作、學術交流、產品共同開發等形式的國內外藝術合作與交流的新平臺,推動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在教育、文化、藝術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立足中俄界江文化藝術背景,依托項目建設潛心研究,圍繞“雙創”人才培養,建有繪畫、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制作、工藝美術等工作室,著力推進教學、設計實踐、產業基地的協同與集成化,利用地緣優勢,吸收中俄兩國文化藝術特色資源,開發出具備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繪畫作品;設計出具有國際化特色的設計產品、制造出體現中俄兩國特色的裝飾藝術產品等,創新與俄文化產業合作與交流的內涵,推進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服務區域文化發展,推動中俄界江文化藝術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
依托基地建設,定期舉辦中俄高校間的大學生書畫藝術傳播與交流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擴大國際影響與傳播;開展各類藝術展覽、境外實習、文化交流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創作熱情,開闊美術創作視野,提升國際文化藝術修養。通過與俄高校大學生的互動交流,了解俄羅斯的傳統文化、造型藝術、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征,提高大學生加強傳統文化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傳承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意識。
(黑河學院)
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辦課題“中俄合作共建美術專業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 “兩國一課堂”實踐研究GJE1214020的成果之一;本文系黑河學院2016年度院級課題 “中俄跨境民間手工藝比較研究”YDP201604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