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穎 榮 浩
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當地居民認知分析
鄧穎穎榮浩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三沙市的設立,為三沙海洋生態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機遇。筆者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三沙當地居民在海洋生態旅游開發認知的調查與定量分析,了解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對當地居民的經濟與社會文化影響、環境影響,并根據認知分析為實現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一些針對性建議。
海洋生態旅游;旅游開發;認知;三沙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海南省三沙市的設立,2013年西沙郵輪旅游一經開通開放就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三沙海洋生態旅游的開發潛力不可估量。三沙海洋生態旅游的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其開發過程中勢必對三沙當地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為當地整體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利益相關者,海洋生態旅游能否順利發展以及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賴于三沙當地居民對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態度。倘若當地居民對旅游的認知和好惡與當地旅游發展的政策不符,會給當地旅游發展帶來政策失敗或政策效果不明顯的結果[1]。當地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的規劃和實施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最為關鍵之處。那么,三沙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又是如何認識和看待的呢?筆者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三沙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認知。
旅游地居民認知意向問卷調查是旅游社會文化影響研究的基本手段。本次調研于2015年1月1—2日和2015年5月14—17日在宣德群島的永興島和永樂群島的鴨公島進行。調查采用面對面的問卷調查和訪談方式進行。調查目的是想通過對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認知感受的初步了解,進一步明確影響三沙海島居民旅游認知的主要因素,以期為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指標選擇參考。因島上當地居民人數不多,故調研問卷樣本量選擇不是很大,以滿足因子分析需要即可。最終共采集兩島居民樣本58份,回收問卷56份,問卷回收率96.6%。其中,有效問卷52份,問卷有效率為92.9%。在問卷設計過程中,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對有關指標進行具體設計,每個指標設置5個選項,根據當地居民認知強度高低從5-1進行賦值,最高值為5,代表當地居民對該項指標認可程度最高;最低值為1,代表當地居民對該項指標認可程度最低。在數據分析處理中,利用SPSS22.0進行相應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一)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對當地經濟的影響認知分析
結合三沙的經濟實際情況和旅游開發的具體狀況,在調查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經濟影響認知時,選擇和設定了五個方面的具體指標,包括就業機會、居民收入、受益主體、基礎設施和物價。三沙海洋旅游開發對當地經濟的影響認知的均值分析具體如下:

表1 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經濟影響認知的均值分析
由表1可知,第一,從就業機會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所帶來的就業機會的認知程度是最高的(Mean=3.89),說明當地居民較為明確地認知到旅游開發能帶來更好的直接或間接就業機會。第二,從居民收入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能帶來居民個人收入上的增長,也有著較高程度的認可(Mean=3.58)。第三,從受益主體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受益主體(僅限于政府和企業的)認可程度比較低(Mean= 1.24),這說明在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當地居民還是直接、切實地感受到旅游所帶來的收益增長上的變化。第四,從基礎設施上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所帶來的當地基礎設施方面的變化,感知并不十分明顯(Mean=3.12),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基礎設施建設將是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今后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第五,從物價上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所帶來的當地物價的上漲這一問題,感知程度較低(Mean=2.56),這說明在旅游開發初始階段,受游客數量、當地接待能力的有限等因素影響,旅游所引發的當地物價水平上漲這一現象還并不突出。
(二)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對當地社會文化的影響認知分析
結合三沙的社會文化實際情況和旅游開發的具體狀況,在調查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社會文化影響認知時,選擇和設定了七個方面的具體指標,包括與外界的交往機會、知名度、生活氛圍、居民生活、犯罪率、接觸游客的意愿和海洋文物、文化的保護。三沙海洋旅游開發對當地社會文化的影響認知的均值分析具體如下:

表2 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社會文化影響認知的均值分析
由表2可知,第一,從與外界的交往機會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所帶來的與外界交往機會的增加,認知程度較高(Mean=3.87)。第二,從知名度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所帶來三沙的知名度的提升,也有著較高的認知程度(Mean=3.43)。第三,從生活氛圍、居民生活和犯罪率來看,當地居民認為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對當地的生活氛圍和正常的居民生活并未造成影響,也未帶來犯罪率的上升。第四,從接觸游客的意愿來看,當地居民接觸游客的意愿非常強烈,為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提供良好的群眾基礎。第五,從海洋文物、文化的保護來看,當地居民并未意識到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可能造成的對海洋文物、文化的影響,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認知程度不高。
(三)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對當地環境保護的影響認知分析
結合三沙的環境實際情況和旅游開發的具體狀況,在調查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環境影響認知時,選擇和設定了五個方面的具體指標,包括旅游開發促進了島上生活環境的清潔、美化;游客的進入會產生垃圾;旅游開發會促進三沙珊瑚礁和魚類的保護;游客的進入會影響三沙空氣質量;應該限制游客的數量。三沙海洋旅游開發對當地環境的影響認知的均值分析具體如下:

表3 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環境影響認知的均值分析
由表3可知,第一,從生活環境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所帶來的島上生活環境的清潔、美化的認知程度是最高的(Mean=3.29),說明當地居民較為明確地認知到旅游開發促進當地環境狀況的改善優化這一現象。第二,從垃圾產生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游客的進入會產生垃圾這一問題,認知程度較低(Mean= 1.41),這說明受當前三沙旅游活動方式暫時以郵輪旅游形式進行,對當地的環境影響程度較小。第三,從珊瑚礁和魚類的保護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會促進三沙珊瑚礁和魚類的保護這一問題,認知程度不高(Mean=2.32)。第四,從空氣質量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會影響三沙空氣質量這一問題,認知程度較低(Mean=1.37),說明當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并未造成三沙空氣質量問題。第五,從游客數量限制來看,當前居民對游客數量的限制問題認知程度也較低(Mean=1.48),主要是鑒于三沙旅游剛剛起步,尚處于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初始階段,當地居民對游客的進入并沒有太多的反感。
(一)結論
1.在旅游開發的經濟影響方面,三沙漁業資源日益枯竭,島上居民捕魚方式落后,漁業收入已不如以前。三沙旅游開發后,一部分當地居民可以變成旅游從業者,憑借著對三沙諸島的熟悉和開船技術,幫助開發企業開游艇,把游客運送到各個小島,指導游客如何欣賞珊瑚和熱帶魚等海底資源。當地島上居民們的看法基本一致,普遍認為三沙海洋旅游開發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帶來了經濟收益。
2.在旅游開發的社會文化影響方面,旅游開發帶來了三沙海島知名度的提高和居民自豪感的增強,也促進了當地社區的文化活動和對外交流水平以及提高了居民的道德修養。當地居民非常樂意與游客接觸,通過接觸,增加了與外界的交往,開拓了眼界。三沙海洋旅游開發剛開始,旅游給三沙海島社會文化的影響還不顯著,但是沒有觸及到其本質,也沒有對海島傳統文化造成傷害。超過90%的居民歡迎外來游客。
3.在旅游開發的環境保護影響方面,旅游開發促進了島上生活環境的清潔、美化,提高了生活質量。在政府的倡導和協助下,島上種植了人工樹木。由于旅游開發,政府更加重視三沙的珊瑚礁保護和培育,目前三沙海洋旅游開發尚未造成空氣質量的污染。
(二)建議
根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出,當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三沙的自然吸引物保持高度的原汁原味,當地基礎設施剛剛起步,游客類型屬于多中心型,且數量有限,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方面變化認識不足[2]。因此,加強對當地居民生態環境意識的宣傳教育、鼓勵當地居民參與三沙海洋生態旅游決策、強化政府在海洋生態旅游開發中的主導地位顯得非常必要。
1.加強對三沙當地居民的生態環境意識的宣傳教育,提升當地居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調查結果反映,三沙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認知存在不足。這既與三沙作為旅游目的地尚處于生命周期的初始階段,游客數量非常有限有關,也與目前旅游活動方式暫時以對當地的環境影響程度較小的郵輪旅游形式進行相關。隨著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廣度、深度的提升,三沙海洋生態旅游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可避免。但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可能帶來的環境風險認知不足,這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極大的隱患。因此,有必要加強對三沙當地居民的生態環境意識宣傳教育。具體來講,首先要引導當地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發展理念;其次,加強當地居民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增強對當地環境保護的關注。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教育,使當地居民由生態環境保護的無意識、盲目性轉變為有意識、自覺性,正確對待處理與外來游客的關系及游客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3],在參與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過程形成和諧的主客關系,真正實現三沙海洋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尊重當地居民主人地位,吸收居民參與旅游決策。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三沙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可能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有著較為明確的肯定認識,非常樂意與游客接觸,具有較高的旅游參與意識。但在如何有效表達、正確參與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這一問題上認識較為模糊。而當地居民能否合理參與旅游地區的旅游發展決策,會直接影響到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成敗與否以及對當地旅游開發政策的支持程度。倘若因為缺乏有效、合理的參與渠道和途徑而影響到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態度,則容易引起當地居民對外來旅游者的態度改變,甚至招致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發展的反對[4]。因此,通過有效、合理的當地居民參與旅游決策機制的構建,充分吸收三沙當地居民參與到三沙海洋生態旅游決策過程中來,也成為現階段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需要重視的關鍵。
3.強化政府在海洋生態旅游開發中的主導地位,促進三沙旅游設施建設。
在調查中從基礎設施上來看,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所帶來的當地基礎設施方面的變化,感知并不十分明顯。三沙剛剛設立行政區劃,僅憑當地現有的居民數量、有限的社會資金很難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此,政府在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中應當承擔起主導角色,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帶動、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三沙當地基礎設施、旅游接待設施建設之中,改善三沙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三沙當地居民對三沙海洋生態旅游開發的正向認知,促進三沙海洋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1]Pearce J A.Host Community AcceptanceofForeignToruists:Strategic Considera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0(7):224-233.
[2]R.W.Butler.Theconceptof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 Canadian Geographer,Vol.24,1980:5-12.
[3]劉躍鵬,王鳳霞.三沙市旅游開發初探[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140-144.
[4]Lankfor S V,D R H oward.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21(1): 121-139.
(鄧穎穎,海南省社會科學院;榮浩,五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C915
A
1004-700X(2016)05-0036-04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三沙海洋旅游發展戰略研究(15XGL011);五邑大學青年科研基金(項目編號2014s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