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妮都孜·司地克博士生 付書科副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 430074)
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地方產業集群升級路徑及對策
■ 庫妮都孜·司地克1博士生 付書科2副教授(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 2、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 430074)
地方產業集群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嵌入全球價值鏈,以期透過全球價值鏈與區域外經濟主體形成良性互動,進而實現地方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然而,全球價值鏈下地方產業集群的發展與升級,通常會受到來自價值鏈主導企業以及集群自身的阻礙。本文在對地方產業集群嵌入全球價值鏈的阻礙因素與路徑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產業發展現狀,分別從公共政策以及集群內部兩個層面提出相應對策,以加速我國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進程。
全球價值鏈 地方產業集群 產業升級
地方產業集群指的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間內,由相互聯系或關聯的企業、機構組成的一個相互依存的產業組織形式。地方產業集群內的企業不僅具有共性,更多的是具有互補性,伴隨著集群的不斷發展,在外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地方產業集群的專業化程度將不斷提高并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地方產業集群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其面臨的風險隱患也就越大,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地方產業集群的封閉程度會伴隨著其專業化的提高而不斷加大,導致集群內部難以與外部市場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并最終致使集群僵化;另一方面,地方產業集群發展越成熟,其資源集中在某一個產業或產品上的特性就越顯著,市場需求一旦發生變化,集群內部將難以做出及時調整,極有可能拖垮整個區域經濟。

表1 全球價值鏈下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形式
我國地方產業集群以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為主,具有資源消耗高、附加價值低等特點,盡管單從產量上看,我國諸多地方產業集群已占據世界領先地位,但其替代性極高,多處于全球分工體系的最低端,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性。可以說,結合我國國情,探索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路徑對我國地方產業集群,乃至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深遠意義。
地方產業集群升級是產業集群內部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產品或服務附加值不斷增長的過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分工對地方產業集群的影響逐步增強,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程度已成為地方產業集群規避風險,實現升級的關鍵,而嵌入全球價值鏈是地方產業集群建立有效對外溝通機制,提升對外開放程度的根本途徑。全球價值鏈,指的是以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為目的,在全球范圍內連接商品或服務的生產、銷售、回收等全過程的企業組織,涵蓋了商品或服務從設計、生產、使用直至報廢的整個過程。全球價值鏈強調生產過程的垂直分離與整合,具有明顯的片段化特征,即同一價值鏈上的生產環節通常離散分布于各地,并最終以實現競爭優勢為目的,通過跨界生產網絡連接起來,分布在同一價值鏈上的不同價值片段所產生的附加值通常也存在明顯差異。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地方產業集群作為全球價值鏈的一個價值片段,可以透過全球價值鏈的鏈條與區域外經濟主體形成良性互動,在競爭中不斷創造、捕捉新的價值,進而改變嵌入全球價值鏈的方式,并最終實現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一)全球價值鏈主導企業的阻撓
為了不斷提升自身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值,鞏固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全球價值鏈主導企業會對地方產業集群嵌入全球價值鏈的過程進行阻撓。一方面,主導企業會通過不斷提高的進入壁壘阻礙地方產業集群的嵌入。在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初期,地方產業集群多以供應商的身份嵌入價值鏈的低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模仿、創新后,地方產業集群在全球價值鏈上的位置通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提升,甚至存在威脅原主導企業地位的可能。因此,全球價值鏈主導企業會通過提高進口產品質量標準、降低產品進口價格、提升環保要求等途徑,在阻撓地方產業集群嵌入的同時,壓榨全球價值鏈上現有低端產業集群的利潤空間,以此將地方產業集群鎖定在價值鏈低端。另一方面,全球價值鏈主導企業還會通過知識產權保護策略鞏固自身技術壟斷優勢,抑制地方產業集群的發展。地方產業集群嵌入全球價值鏈的重要前提,是其產品或服務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且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規模的市場需求,因此地方產業集群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才具備在全球價值鏈中生存的可能。然而,全球價值鏈主導企業,尤其是本地主導企業一旦采用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對自身核心技術進行保護,那么地方產業集群便難以通過模仿、學習來實現技術創新與技術趕超,換言之,地方產業集群將因此喪失成功嵌入全球價值鏈所必需的技術創新能力。
(二)地方產業集群的內部約束
地方產業集群的內部因素通常也會阻礙其嵌入全球價值鏈的過程,這種因素既包括主觀層面的因素,又包括客觀層面的因素。從主觀層面看,我國地方產業集群以加工制造業為主,在步入成熟期后,普遍具有相對穩定的市場需求與利潤空間,一旦嵌入全球價值鏈,地方產業集群就必須不斷進行產品與技術的創新以提升自身競爭優勢,然而創新的風險相對較大,諸多風險厭惡型的地方產業集群會更傾向于維持現狀。從客觀層面看,地方產業集群內部的資源相對有限,資源利用率普遍偏低,多不具備支撐核心技術的資金與人力資源,產品附加值普遍偏低,相對低廉的價格是此類地方產業集群參與市場分工的主要優勢。但是,伴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我國眾多地方產業集群的優勢已經不再顯著,換言之,在資源的約束下,我國部分地方產業集群已不具備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實力。
全球價值鏈下地方產業集群升級指的是地方產業集群從低附加值環節向高附加值環節提升的過程,主要表現為工藝流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以及鏈條升級四種形式,如表1所示。從本質上而言,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過程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該過程不僅要求地方產業集群充分挖掘區域內部資源優勢,還要求地方產業集群強化外部聯系,通過外部資源的獲取實現升級。
從動態角度來看,全球價值鏈下地方產業集群升級是以附加值的增長為主線,沿著價值鏈鏈條從工藝流程升級到產品升級,再到功能升級,最后到鏈條升級的過程。具體而言,工藝流程升級與產品升級的本質都是地方產業集群技術的創新與提升,即通過技術的提升實現產品或服務附加值的增長,實現產業升級;功能升級涉及地方產業集群的品牌運作、市場營銷等戰略性生產環節,其本質是地方產業集群社會資本的積累與外向關聯程度的提升,其中社會資本的積累建立在以集群成員長期合作為基礎構建的信任機制之上,信任機制的存在可以有效推動集群成員間信息共享平臺的搭建,進而優化集群資源配置效率,推動集群升級,而外向關聯程度的提升則以產業集群網絡與全球價值鏈的相互作用為基礎,以集群內部資源的充分利用為前提,利用外部的信息、技術等資源捕捉、創造新的價值,最終推動地方產業集群地位的提升;鏈條升級則可以視作地方產業集群跨產業鏈的工藝流程升級、產品升級以及功能升級,既包括同產業跨產業鏈的升級,也包括不同產業跨產業鏈的升級,但通常都建立在產業內部工藝流程、產品或功能升級的基礎之上。
基于此,全球價值鏈下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主要包括以下九種方式:價值鏈內的技術創新與提升;價值鏈內社會資本的不斷積累;價值鏈內集群外向關聯程度的提升;同產業跨價值鏈的技術創新與提升;同產業跨價值鏈的社會資本積累;同產業跨價值鏈的外向關聯程度提升;跨產業的技術創新與提升;跨產業的社會資本積累;跨產業的外向關聯程度提升。在實踐中,考慮到技術、資金實力的差異,地方產業集群內不同類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下實現升級的路徑也不相同。對于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大型企業而言,一方面可以以技術的創新、資本的積累、外向關聯度的提升為基礎,實現同產業內同價值鏈或跨價值鏈的升級,具體路徑為“價值鏈內的技術創新與提升-價值鏈內社會資本的不斷積累(或價值鏈內外向關聯程度的提升)-同產業跨價值鏈的技術創新與提升(或同產業跨價值鏈的社會資本積累,或同產業跨價值鏈的外向關聯程度提升)”;另一方面還可以直接通過重建經營網絡實現跨產業的技術創新與提升、資本積累或外向關聯程度的提升,進而實現升級。對中小型企業而言,其升級路徑主要鎖定在同產業內,主要通過技術創新與提升實現,但是中小型企業也可以通過垂直合作,借助大型企業的技術、資金支持,實現跨產業的技術創新。
(一)政府公共政策層面
地方產業集群嵌入全球價值鏈并實現升級的過程離不開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需要強調的是,考慮到地方經濟社會差異等客觀因素,現有集群政策的制定主體多為地方政府。具體而言,地方政府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推進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發展:
第一,優化政策環境提升技術創新效率。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執行效果并不理想,技術外溢現象十分普遍,在技術創新成本相對較高的前提下,地方產業集群內的絕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更傾向于通過模仿與“搭便車”實現技術進步。因此,地方政府應當在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同時,制定相應政策對技術創新主體予以獎勵,以此調動地方產業集群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提高地方產業集群技術創新效率。
第二,完善信用制度加速社會資本積累。地方產業集群社會資本的不斷積累建立在集群企業相互信任、市場秩序穩定的基礎之上,因此政府需要不斷完善信用制度,營造以信任為基礎的集群文化,定期對集群企業的信用進行評級并向集群內外公布,同時聯合行業協會,共同維護集群的有序競爭,進而提高資源效率,加速社會資本的不斷積累。
第三,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增強外向關聯。全球價值鏈為地方產業集群創造了一個通過國際貿易實現價值提升的機會,其中產業集群內部資源與全球外部資源的相互作用是地方產業集群實現升級的關鍵。因此,政府要在鼓勵地方產業集群加大對外合作與交流力度的同時,不斷加大區域對外開放程度,加大外資引進力度,努力提升外資企業的本地根植性,為地方產業集群創造捕獲新價值的機會。
(二)產業集群內部層面
地方產業集群內部資源的有限性是制約地方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打破資源的局限性已成為全球價值鏈下地方產業集群升級發展的關鍵。一方面,地方產業集群內部企業需要轉變自身意識形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全球價值鏈,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銷售渠道,加大對外投資與招商引資力度,充分挖掘集群外部資源潛力;另一方面,地方產業集群內部企業要主動加強合作與交流,可通過成立內部企業管理協會等方式,強化集群內部資源整合力度,不斷提升現有資源的利用率,以期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1.劉奕,夏杰長.全球價值鏈下服務業集聚區的嵌入與升級—創意產業的案例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9(12)
2.王興蓮.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生產性服務嵌入與地方產業集群升級[J].改革與戰略,2011(1)
3.胡大立.我國產業集群全球價值鏈“低端鎖定”戰略風險及轉型升級路徑研究 [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
4.陳莎莉,張純.全球價值鏈下傳統產業集群“兩難困境”的形成與突破[J].改革與戰略,2012(8)
5.丘海雄,徐建牛.產業集群技術創新中的地方政府行為[J].管理世界,2004(10)
6.馬中東.區域治理模式與產業集群升級困境分析—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J].山東社會科學,2014(4)
F06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