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璇璇++莊霞
【摘要】幼兒文學是一種以幻想,擬人,夸張為表現特征的幼兒文學樣式。它用獨特的藝術形式來傳達與幼兒的心理,生理相適應的知識。童話是幼兒所特有的,童話是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發展的有利工具和手段,對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童話,童話對幼兒的成長有很重要的價值,是幼兒成長的好伙伴。
【關鍵詞】童話 幼兒思維 意義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20-01
童話是幼兒文學最早的題材之一,也是幼兒文學中數量最大,最受幼兒喜歡的傳統形式。童話創作一般運用夸張和擬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邏輯去開展離奇的情節,造成濃烈的幻想氛圍以及超越時空制約,亦虛亦實,似幻猶真的境界,契合了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點。童話中充滿積極地,美好的幻想,能培養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使他們勇于進取,対幼兒思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激發幼兒的想象和幻想能力,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幼兒的世界是充滿想象的世界。每個人藝術的天分,是從孩提時代的想象力開始萌發的。表面上看,幼兒的想象力顯得可笑而幼稚,但對他們思維能力的健康成長是非常珍貴的。黑格爾說過:“想象是藝術創造中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富于想象是幼兒的天性。”方衛平在《幼兒文學教程》一文中指出,以幻想為特征的謊言故事來引起幼兒共鳴的藝術假定,是符合幼兒及幼兒想象方式的。富于幻想色彩的奇妙故事,又以幻想滋養人類精神的故事家園,是故事邏輯所規范的童夢世界。因此,幼兒把童話故事當成了重要的學習對象,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美餐。童話是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他最切近幼兒的心理。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征,他運用極度的、強烈的夸張造就濃烈的幻想氛圍,突出所描繪的形象和環境的主要特征,同時也使作品產生誘人的美感、趣味感和幽默感。著名幼兒文學家嚴文井就說過:童話在孩子生活中“天天產生,處處產生”,愛聽愛看童話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童話創作一般運用夸張和擬人化手法,特別符合幼兒好奇、好幻想的心理特征,他們總是把一些非生命的事物或有生命的動植物想象成會說話的、有感情、有知覺的人,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與他們交流對話。這些手法使幼兒在欣賞童話的過程中,能夠不知不覺的提高幼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想象和幻想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二、刺激幼兒語言感知和表達欲望,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學齡前幼兒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而早期閱讀是他們語言發展關鍵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于幼兒語言的發展。借助童話故事是促進幼兒學習形象化語言的有效方式。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有這樣的語句“啊!屋里那棵圣誕樹多漂亮啊,一位母親正和兩個孩子在玩耍,那孩子該多幸福啊,桌子上還點著許多彩色的蠟燭,有紅的、黃的、綠的、白的,她最喜歡那些紅色的蠟燭,在桌上格外顯眼。”對于處在早期發展中的幼兒來說,這種清楚、準確又形象化的語言符合他們的認知思維特點,對他們有極大的魅力。另外,童話故事短小精悍、流暢上口,是適合幼兒反復吟誦的好資料。幼兒在傾聽故事時,會獲得一種滿足的愉悅感,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聽幼兒之間的談話會驚訝地發現,他們經常會形象地模仿和描述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和語言。通過閱讀活動,能有效地幫助幼兒從口頭語言向形象化語言的過渡,提高幼兒語言表達和概括能力。
三、豐富幼兒知識,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童話是想象和現實的一種獨特結合,源于現實,但又不是現實的復寫和翻版,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將原形進行加工改造出新的形象。 童話中蘊含著豐富的社會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例如,幼兒從童話中認識了自然界的特點,知道了森林中各種動物及他們的生活習性,知道了季節的交替和風云的變幻;他們從童話中認識了社會生活中最簡單的人際關系,了解社會生活中各種人物的行為準則,能夠初步的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在欣賞童話的過程中,幼兒會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這就促使他們進行思考,探索解決問的方法,同時幼兒還能在假想的情境中自由的幻想自己向往的各種活動,不受真實生活中許多條件的限制,使主觀愿望與實際行動統一起來。
四、引導幼兒感受美,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童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不僅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歡樂,契合了幼兒的精神世界,也為幼兒的審美提供了生動有趣的對象,給予他們多方面的營養。童話具有妙趣橫生的童話形象、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意境、淺顯易懂的語言、獨特的文學構思方式等,從美學角度來審視童話,會不知覺地發現童話蘊涵著豐富的美的底蘊。它能把人的感知覺、聽覺、思維、想象、情感很自然的帶入美的童話意境,使人產生審美愉悅。如魔物寶物型、哲理型、“灰姑娘”型、特殊小人型、奇人奇事型、“小紅帽”型等。 如《白雪公主》這個故事語言生動、淺顯易懂,是深受幼兒喜愛的童話故事,我們從故事中兩個典型人物性格、行為、外貌特征等到各方面進行對比,讓幼兒了解和理解“七個小矮人”的憨厚、勤勞、善良,皇后的兇殘、無理、陰險毒辣。從而憎恨像皇后那種表面善良而內心無比丑惡的壞人,喜歡像“七個小矮人”那種相貌不美心里善良的人。提高幼兒對美的辨別能力,讓幼兒知道真正的美是言行的統一,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善良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