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深,張巧耘,劉慶東,潘麗萍,丁恩民,趙秋妮,朱寶立*
農藥企業職工職業衛生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調查分析
王博深1,張巧耘2,劉慶東2,潘麗萍2,丁恩民2,趙秋妮2,朱寶立2*
(1.南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江蘇南通226019;2.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南京210009)
目的通過調查農藥企業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態度及行為情況,為制訂職業衛生健康促進與教育措施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隨機選取鎮江市某農藥企業,采用整群抽樣法抽取部分職工,對他們的職業衛生知識知曉率、態度及行為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為72.65%;對關于職業衛生態度問題的回答正確率為91.61%;能夠正確回答各項關于職業衛生行為和工作習慣問題的職工占73.80%。結論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農藥企業職工職業衛生知識的宣傳、培訓及健康促進和健康干預行為,提高管理層對職業衛生和安全的重視程度,增強全體職工的職業衛生安全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這對提高整個農藥生產行業的職業病防控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職業衛生;農藥企業職工;職業健康
江蘇省農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生產的農藥品種多,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也相對較多,而生產的間斷性和生產工藝的落后性更加劇了這種情況。為了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性,除了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外,對從業人員進行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也是非常必要的。為了解江蘇省農藥企業職工的職業衛生知識知曉率、態度和行為,并為制訂職業衛生健康促進和教育措施提供依據,我們選擇了鎮江市某農藥生產企業進行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知曉情況及態度和行為的調查,現報告如下。
1.1對象
隨機抽取鎮江市某農藥生產企業,采用整群抽樣法抽取370名職工進行問卷調查。
1.2調查方法和內容
根據職業病防治法、農藥作業的相關知識和以往的調查問卷設計本次調查問卷,并培訓調查人員。被調查者填寫好的問卷通過當面回收和自行上交兩種方式收集。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崗位類型、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工齡對職工掌握職業衛生相關知識、行為和態度的影響。發放問卷370份,回收有效問卷33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9.73%。
1.3統計學方法
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采用χ2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職工的一般情況(見表1)

表1 職工的一般情況
2.2不同情況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知曉率的比較(見表2)
本次調查顯示,從業人員總體的職業衛生知識知曉率為72.65%。其中,管理干部對知識的知曉率高于技術工人和操作工人(P<0.01);基本呈現出文化程度越高,對職業衛生知識知曉率就越高的特點(P<0.01);不同工齡職工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不同年齡、不同性別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不同情況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
2.3不同情況職工對職業衛生態度相關問題回答正確的人數分布情況(見表3)
職工對待各項關于職業衛生態度問題的回答正確率為91.61%。其中,管理和技術崗位職工的回答正確率高于操作工人(P<0.01);隨著文化程度的升高,職工對各項關于職業衛生態度問題的回答正確率基本上呈升高趨勢(P<0.01);不同工齡職工對各項關于職業衛生態度問題的回答正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不同性別和年齡的職工對各項關于職業衛生態度問題的回答正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職業衛生行為和衛生習慣
正確回答各項關于職業衛生行為和工作習慣問題的職工占73.80%。其中,90.36%的職工在工作過程中會遵守職業安全警示標志,在工作中能夠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的職工占92.77%,主動了解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職工占85.84%,按要求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職工占75.00%,上崗前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的職工占71.99%,定期接受職業健康體檢的職工占64.75%,接受過職業衛生知識宣傳培訓的職工占63.86%,回家之前會換下工作服的職工占62.95%,在車間吃東西、喝水的職工占56.92%,工作服和其他衣服分開洗的職工占62.65%,下班前洗手的職工占64.16%,飯前洗手的職工占61.45%,下班之前淋浴的職工占41.87%。

表3 不同情況職工對職業衛生態度相關問題回答正確的人數分布情況[n(%)]
調查顯示,農藥企業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為72.65%,職工對各項關于職業衛生態度問題的回答正確率為91.61%,正確回答各項關于職業衛生行為和工作習慣問題的職工占73.80%,總體上仍然未達到《全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規劃綱要》中90.00%的要求[1]。另外,不同崗位類型、文化程度和工齡的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不同(P<0.01)。管理干部無論是對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還是對關于職業衛生態度問題的回答正確率都高于操作工人(P<0.01),其原因可能有:(1)管理人員本身學歷水平和文化素質高于操作工人;(2)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文件、網絡、會議、培訓等多種形式獲得職業衛生方面的知識,并且本身接受知識的能力更高,而操作工人多是通過同事、宣傳欄、合同等較單一的形式粗淺地了解職業衛生方面的知識。表2顯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高于初中文化程度的職工,原因可能是找人代答導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施行已經近十年,仍然有部分職工還不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內容,因此還要繼續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宣傳和培訓[2]。表2顯示,工齡也會影響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并且呈現出“中間高,兩頭低”的特點,即工齡在5年及以下和26年及以上的職工對職業衛生知識的知曉率低于工齡在6~25年的職工(P<0.01)。這可能與他們接受教育培訓機會的多少、文化素質的高低、對職業衛生知識的重視程度有關。表3顯示,職工的職業衛生態度都較端正,操作工人和文化程度較低的職工在這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職工定期接受職業健康體檢的比例較低;還有很大一部分職工仍然沒有養成良好的職業衛生習慣:56.92%的職工會在車間吃東西或喝水,下班前淋浴的職工只占41.87%,這可能與工作場所的衛生設施缺乏有關,反映出廠方和個人還不太重視對職業衛生習慣的培養。
我們應該認識到,勞動者的職業衛生知識知曉和掌握情況對職業病的防治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應該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使勞動者掌握農藥生產過程中有害因素的防護知識,樹立良好的職業衛生態度,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預防和減少職業危害事故的發生[4],要嚴格按照要求舉辦職業衛生培訓[5],加強對職工的健康促進和健康干預以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宣傳工作,加強管理層對職業衛生和安全的重視程度,提高全體職工的職業衛生安全意識,并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這對提高整個農藥生產行業的職業病防控水平和防止職業病的發生均具有重要意義。
[1]宋文質.職業衛生監督與服務管理[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10):1278-1280.
[2]謝紅衛,陳仲軒,袁秀琴,等.工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知曉情況的調查[J].中國職業醫學,2005,32(1):46-47.
[3]陳澤紅,吳麗萍,李雪雁.信息教育技術在繼續職業教育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9,7(9A):2337-2338.
[4]呂建華,湯冬梅,戴春生,等.北京市大興區部分企業員工職業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調查[J].職業與健康,2007,23(7):495-497.
[5]劉芳軍,王改仙,張玉潤,等.企業職業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5):384-386.
(*通訊作者:朱寶立)
R195
B
1671-1246(2016)20-0092-03
江蘇省醫學創新團隊與領軍人才項目(lj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