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李夢云
護理專業本科生老人觀的現狀研究
蔣麗1,李夢云2
(1.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陜西渭南714000;2.山丹縣中醫醫院,甘肅山丹734100)
目的探討護理專業本科生的老人觀現狀。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西安市某高校在校護理專業本科生進行研究。結果護生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總分為(55.62±8.58)分;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總分為(51.64±21.61)分。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外在特征”得分和總分高于不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P<0.05),農村護生的“內在特征”得分高于城鎮護生(P<0.05),三年級護生的“文化傳承”得分高于一年級和二年級護生(P<0.05)。結論護理本科生對于老年人的整體認識處于中等水平,對于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處于中等水平,在護理教育中應注重改善護生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提高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水平。
護理專業;本科生;老人觀
人口老齡化不但給我國的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對我國老年護理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提高我國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緩解我國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均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本研究試圖從家庭和社會的角度,將老人觀分為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和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兩個方面來對護理專業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老人觀現狀,為促進我國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基礎資料,現介紹如下。
1.1調查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西安市某大學2012—2015級在校護理專業本科生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工具(1)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參加志愿者活動與否、年級、獨生子女與否等。(2)老人觀量表:選用蔣麗等[1]編制的老人觀量表,共42個條目,分為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和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兩大部分。分別采用語義差別法(SD法)和李克特4點計分法評分,分數越高說明護生對老年人的印象越好、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越清晰。本量表將護生對于老年人的整體印象分為外在特征、人格特征、內在特征3個方面,將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分為家庭核心、安全基地、親情紐帶、文化傳承4個方面。經檢驗,老人觀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5,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30,說明本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收集資料的方法以班級為單位發放問卷,護生獨立完成后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3.8%。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及統計描述與分析,用百分率、(x±s)表示,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469名調查對象中,373人(79.5%)參加志愿者活動,96人(20.5%)未參加;一年級158人(33.7%),二年級141人(30.1%),三年級170人(36.2%);普通護理專業337人(71.9%),涉外護理專業132人(28.1%);獨生子女156人(33.3%),非獨生子女313人(66.7%);來自城鎮的185人(39.4%),來自農村的284人(60.6%)。
2.2護生老人觀的得分情況
2.2.1護生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調查對象在對老年人整體印象各個維度的得分及總分為:外在特征(18.74±3.69)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9分;人格特征(18.87±3.22)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11分;內在特征(18.01±3.09)分,最高分25分,最低分8分;總分(55.62±8.58)分,最高分85分,最低分34分,得分均處于中間水平。
2.2.2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處于中等水平,各個維度的得分及總分為:家庭核心(11.36±5.60)分,最高分38分,最低分0分;安全基地(15.97±6.84)分,最高分49分,最低分0分;親情紐帶(13.36±5.57)分,最高分18分,最低分0分;文化傳承(10.94± 4.67)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總分(51.64±21.61)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0分。
2.3不同人口學資料的護生老人觀的得分情況(見表1~2)
表1顯示:在“外在特征”和“總分”兩個方面,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較不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得分高(P<0.05);不同戶籍的護生在“內在特征”方面的得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護生在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獨生子女與否方面的老年人整體印象得分和總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2顯示:不同年級的護生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方面的得分和總分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不同人口學資料的護生對老年人整體印象的得分比較(x±s,分)
表2 不同人口學資料的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得分比較(x±s,分)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比未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在老年人“外在特征”和“總分”兩個方面更高(P<0.05),說明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更好。陳冬青[2]認為:大學生與老年人的實際接觸能夠促進其對老年人的“肯定”印象,可見志愿者活動能夠提高護生對老年人的正向認識水平。來自農村的護生較來自城鎮的護生在老年人“內在特征”得分方面更高(P<0.05),這可能與護生的成長環境及成長經歷有關。在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方面,三年級護生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得分高于一年級和二年級護生(P<0.05),這主要與老年護理學課程的開設有關。陳曦等人[3]認為:醫護工作者對于老年人的態度越正向,其對老年人的照顧行為和照顧方式越積極。可見,老年護理學課程的開設能夠改善護生對于老年人的印象和認識。
劉宇等人[4]認為:老年護理要以老年人為主體,從老年人身心、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的需要考慮其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因此,促進我國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不但要從老年護理課程入手,還應注重加深護生對老年人的正面印象,提高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水平,多開展關愛老年人的志愿者活動,從多方面入手,加強護生對老年人的認識。
[1]蔣麗,高健,金昌德.護理本科生老人觀及服務老年人態度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3,28(9):61-62.
[2]陳冬青.中日大學生的老年人印象探討[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8(3):89-90.
[3]陳曦,高玉霞,劉麗丹.國外調查醫護人員對老年人態度測量工具的研究進展[J].醫學與社會,2010,23(5):82-86.
[4]劉宇,郭桂芳.我國老年護理需求狀況及對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4):5-8.
G526.5
B
1671-1246(2016)20-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