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貴彥
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患者護理風險管理效果分析
陶貴彥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蘭州730000)
目的探討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患者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對象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進行治療的120例外傷性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同時給予常規護理及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比較兩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平均住院天數、投訴率和滿意度。結果觀察組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平均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患者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可以較好地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縮短平均住院天數及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利于患者康復,從而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頸椎骨折;脊髓損傷;護理;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有文獻報道,骨科、胸外科和婦產科的風險是并列的,為內科風險的10倍[2]。由于骨科??菩员容^強,護理人員年資淺、臨床經驗不足,這就會增加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尤其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的患者病情較重且變化快,潛在的護理風險高,可導致并發癥增加、住院時間延長,進而對醫務人員的滿意度下降。如何控制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患者的風險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將風險管理應用于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已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進行治療的120例外傷性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37~64歲,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4.29±5.51)歲;對照組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齡(52.41±6.74)歲。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同時給予常規護理及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護理風險管理。
1.3效果評價
統計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同時發放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病區環境、護理質量、服務態度、操作技術、工作責任心等指標,統計患者滿意率,總分>90分為合格。
1.4數據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之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之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取雙側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患者滿意度及平均住院天數的比較[n(%)]
調查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平均住院天數和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護理風險是指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患者損傷或傷殘事件的不確定性和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3],而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管理程序,是對現有和潛在的護理風險的識別、評價和處理[4],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工作各個細小的環節和過程中,有時即使是極為簡單,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帶有風險[5]。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病情較重、變化快,若護理人員沒有風險防范意識,不能識別潛在的護理風險,將導致風險事件及并發癥的發生,從而使患者的滿意度下降及延長住院時間。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及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其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均較對照組低(P<0.05),平均住院天數較對照組短(P<0.05),患者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護理風險管理在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主要需要識別以下風險因素。
3.1患者風險因素識別
3.1.1心理因素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多為意外傷害,患者及患者家屬無心理準備,同時擔心有可能導致終身殘疾,進而導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喪失勞動能力,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家庭經濟負擔加重、對治療和生活喪失信心,產生恐懼、焦慮、絕望等心理。
3.1.2疾病因素由于頸椎骨折損傷頸3、4、5脊髓,會影響膈肌運動,產生呼吸功能障礙,有呼吸道梗阻的危險[6];也可能因呼吸肌無力導致呼吸困難、痰液無法咳出而窒息;還可能因軀體移動障礙而致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風險事件的發生。
3.2護理人員的風險因素識別
3.2.1專科護理知識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患者多由于外傷或高處墜落傷所致,常伴有多個臟器損傷,部分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低年資護理人員臨床經驗及專科知識儲備不足,可能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容易忽視脊髓損傷、窒息等問題。如未對患者采取軸線翻身,可使脊髓損傷加重,甚至造成截癱。另外,如果不能及時觀察到患者呼吸變化的危險信號,會導致窒息等情況。
3.2.2風險意識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會出現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反射功能減弱或消失,若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則不能及時觀察到細微的病情變化。如未及時觀察到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出現低鈉、低鉀的癥狀,未實施預見性的護理,會使病情進一步發展。
3.2.3溝通能力和技巧有些護理人員不善于溝通,對患者及患者家屬不夠耐心,導致患者及其家屬不滿;有些護理人員帶著情緒上班,對患者及其家屬態度冷漠、言語不當等,這些都是導致護理風險的隱患。
3.2.4藥物知識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早期用藥比較復雜,一般給予抗生素、止血藥、脫水藥、胃黏膜保護劑、激素及營養神經的藥物等,補液量較大,若護理人員不能做到按正確的時間、順序和速度給藥,對藥理知識及藥物相互作用不夠明確,會給患者帶來用藥安全隱患。如激素類藥物與胃黏膜保護劑要同時使用,而且要最早給藥,會減少副作用[7];補納補鉀時要注意速度等。
3.3意外事件的風險識別
如靜脈留置針、留置尿管及其他引流管因家屬不慎或患者煩躁導致管道意外脫出或自行拔管[8];家屬使用熱水袋或熱水瓶不當導致患者燙傷等,這些意外事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4.1心理護理
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一些積極向上的人物、事件及成功案例,幫助患者形成健康的心態,正確、積極地面對疾病,回歸生活、回歸家庭。
4.2加強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屬反復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護理中的支持與配合及相關風險的防護,避免發生相應的風險事件。
4.3護理人員加強對??谱o理知識的學習
我科采用每周一次業務學習、定期考核、晨間提問、業務查房及醫護一體查房、外出進修和會議等形式,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科知識水平。對低年資護理人員加強培訓、指導及督導,使其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操作技能、高度的責任心、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及應急處理能力,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4.4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預防風險的能力
對護理人員進行風險意識教育,將院內外已發生的案例作為教育素材,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討論和分析,吸取經驗教訓,引以為戒;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感,提高其風險意識和預防風險的能力。
4.5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
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患溝通技巧,加強護理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因溝通不良而導致的醫療糾紛,吸取教訓。
4.6加強護理人員對藥理知識的學習及更新
因臨床用藥復雜且更新快,我科將藥品說明書收集起來制作成冊,及時更新補充,定期考查護士的藥理知識,同時要求護士及時學習新藥品的藥理作用、不良反應和配伍禁忌等,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4.7制訂個性化的護理風險方案
對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病因、臨床表現、并發癥及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進行學習并制訂護理方案,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明確責任。
在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采取對護理人員進行風險意識教育、加強對其??浦R和溝通能力的培訓以及制訂個性化的護理風險方案等措施,明顯降低了并發癥及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林菊英.醫院管理學:護理管理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高敏,張穎,劉繼航.加強法律意識、防范護理風險[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3):281-282.
[3]刁冬梅,林巖,盧玉貞,等.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效果[J].護理研究,2007,21(3):629.
[4]雷玉珍.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4,26(4):418-419.
[5]陳奇文,趙金蘭.從根本抓起,做好護理風險管理[J].中國醫學論壇,2008,6(5):48-49.
[6]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7]劉慶芬.頸椎外傷病人住院治療期間的護理風險管理[J].護理研究,2008,22(1):135-136.
[8]盧敏.NICU護理風險相關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9,16(6):37-39.
R195
B
1671-1246(2016)20-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