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忠民
情透紙背的力量—— 品賞湯松波作詞音樂作品專輯《希普都愛》
文|王忠民

最初知曉湯松波的名字,是20年前讀他的詩歌。而今,作為廣西詞壇領軍人物之一的他,歌詞創作已到了信手拈來,爐火純青之境界。品賞他新近出版的音樂作品專輯《希普都愛》(上海新匯集團聲像出版有限公司),為我們提供了情化夢幻的藝術審美與享受。
在這部專輯的《后記》中,湯松波這樣寫道:“音樂一直寬厚而仁慈,無論白天黑夜,無論喜怒哀樂,都不離不棄地陪著我。……有音樂的陪伴和支撐,我的內心已逐漸強大,逐漸有了抗衡人生坎坷的力量和自信。”讀過他的作品你就會看出,他的這種感情不是矯揉造作,他的詞作中深深地滲透著美麗南方獨特的地理文化性格,凝聚和體現著長期在南方工作經驗積累中所達到的生命領悟。湯松波的創作中所依據的不是浮光掠影的外部觀照,而是深沉不露的內在交流。他把平凡的南方生活寫得迷幻而綺麗,寓豪放超邁的情致于新鮮柔美之中,使平凡煥發異彩,使平淡顯出神奇:“天上的星星在海面撒落/水中的漁船在追逐云朵/星光點亮萬家燈火,一片片果蔗釀造甜蜜生活//春天的翅膀從這里劃過/千年的月光伴碧波閃爍/星海故里憶黃河/一個個音符飛揚著時代頌歌。”(《欖核戀歌》)
在這里,“星星”、“海面”、“漁船”、“燈火”、“果蔗”、“月光”、“碧波”、“音符”等已不是作為客觀物象而被機械地排列在一起,而是和“我”的家鄉欖核相互投射,彼此融溶。這樣,原本屬于原生態存在的物象便和諧地構成了一個意義世界,而這個世界則以一種靜默而深沉的情感力量,撞擊著我們每一位鑒賞者的心扉。
湯松波認為,無論歌詞還是音樂,都是能夠抵達靈魂的。那是動人的憂傷,那是明媚的愛情,那是夢里來來回回的呼喚,那是心底撩起鄉愁尋找故土的方式。他是這樣思想,也是這樣面對文字、面對世界的。他在這片生存的土地上尋求藝術生命的初衷,其天性在詞作中展開了本真追求。“思念變成了化石,那是愛情最后的傳說/時光流露愛與愁,誰聽見呼喚被江水淹沒/風雨橋上,一千個春夜燃燒紅裙的篝火/云霧遮面,一個人獨舞月光叮當的閃爍//行歌坐夜到天明,顧盼生情故事很開闊/幸福穿越了傷口,誰唱起悅耳撩人的侗歌/風雨橋上,歡愛緊貼時間背面的江河/眼神飄飛,花兒飄向世俗安排的因果。”(《風雨橋上》)

這里沒有夸飾做作的情感表現,也沒有煞費苦心的謀篇布局,語言如侗寨里的蒸蒸嵐氣,相當平實;然而,你卻從中感到一種愛情的吸聚力,“你從古典的風雨橋上走過/任風雨無情梳理孤單的寂寞/我毫不在意你城門久閉的悲歡離合/只想著今年盛開的桃花你是那一朵。”情化夢幻,互訴衷腸。當你聽到情人們在風雨橋上或侗寨里對歌的時候,你又怎能不為那些置身于現代文明之中,卻自覺或被迫遠離自己的生命本源、遮蔽自己的自然本性的痛感羞慚與失落呢?
人事紛纖,古道夕陽,童夢依舊最能勾起人的惆悵情懷,勾起無法形容的離愁別恨。湯松波的作品頗具“地氣味”,他深入壯鄉、瑤寨、侗家,對這片熱土的深深愛戀,對鄉愁的回味對愛情的憧憬對生活的向往,對時代的忘我投入都來自于一種更深沉的心靈渴望,即對重建一個人性世界的渴望。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格精神和藝術品質作內核力,才以一種昂揚主動的姿態投入火熱生活,感悟人生的真諦,將自己的生命體驗和時代體驗水乳交融。“輕輕地走近你,神奇的大瑤山/靜靜地依偎你,美麗的浦蘆鄉/風吹竹林沙沙響/月上柳梢夢飛翔/綠色的波濤在我心中歡唱/山路彎彎情長長//阿哥深愛著你,豪爽的大瑤山/阿妹依戀著你/多情的浦蘆鄉/雨打芭蕉木葉響/山歌悠悠水蕩漾/思念的目光在遠方懷想/鄉情好比米酒香。”這首《浦蘆鄉情》,他將靈魂世界中種種善良美好的愿景,以及對愛情的慰藉和夢想,一一推向社會,推向大自然,把一種理想主義向現實領域進行定向的、邏輯的延展。
應該說,這種執著于重建人性世界的對現實生活的投入,是以藝術家的使命意識作為根本推動力的。這種力量使湯松波在置身于大千世界中時,能從平凡中見出新奇,從單純中見出豐富。這就使其作品成功地與時代進步的美學理想、與鑒賞者新的什么精神達到了一種內在的和諧。
現代化正在一點點抹去我們昔日的痕跡,現代人也正努力向高速公路、高鐵時代、光纖電纜疾行。作為內視性藝術,歌詞所傾心的不是傳達共性式的社會信息,而是對個體深層經驗的把握和捕捉,使人生更深入更幽微也更充滿覺悟。在這一點上,湯松波保持了一個藝術家應有的清醒。“夜風是那么地清涼/月光是那么地惆悵/沒有你陪伴的夜晚里/繡花針扎在手指上/沒有你陪伴的夜晚里/長長的繡花線兒牽斷//夜鶯是那么地孤單/月色是那么地憂傷/沒有你對歌的夜晚里/失去了往日的好歌嗓/沒有你對歌的夜晚里/思念的歌聲喲等天亮。”(《月夜》)他寫愛情,主要不是從社會理性規范出發,而是從心里真實起步去展開這一命題。他把一個外出務工者對家人相思之情的心路軌跡,躍然紙上。也如他《喊出她的名字》中所寫:“在黑夜醒來之前/我呼喚她的名字入眠/想起吻別她遠行的那天/流浪的心變成鴻雁/那時的天空沉默寡言/那時的眼神魂牽夢縈。”這樣的情歌顯得真切而自然。
無論是生活在繁華虛無的明媚里,還是于遠山遠水中淡然處世,我們都要為生命注入了屬于自己的血液與靈魂,演繹人生的精彩。品賞湯松波作詞音樂作品專輯《希普都愛》,使我們從中體味到的是一種感知生命的方式,一種情透紙背的力量,一種生命體的通體透明、妙解于心的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