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絲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北京100081)
研究生對論文抄襲態度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王雨絲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北京100081)
研究生對論文抄襲持有的態度,以及影響該態度的相關因素是復雜的。根據對某大學研究生的抽樣調查結果,對收集的有關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試圖揭示研究生對論文抄襲持有的態度,探究影響論文抄襲態度的相關因素。結果表明,研究生論文抄襲的普遍程度和自身學術興趣是影響研究生對論文抄襲態度的關鍵因素,并據此研究結果提出合理化建議。
研究生;論文抄襲態度;相關因素
自科學研究出現,學術不端行為就時有發生。目前對于學術不端的定義很多,歸納為不尊重他人智力成果,有意阻礙研究進展或破壞科學記錄誠實性的行為。其表現形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有三種,即偽造、篡改、剽竊(Fabrication,Falsification,Plagiarism,縮寫為FFP)[1]。中國科學學術學會總結出七種學術不端行為,即抄襲剽竊、偽造篡改數據、侵占他人成果、重復發表、學術項目申報突出個人利益、過度追求名利、助長浮躁之風[2]。這些不端行為中,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的現象十分普遍,危害極大,損害社會公平。研究生的培養處于科研工作者培養的初級階段,對影響研究生論文抄襲態度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并基于研究結果提出合理化建議是必要的。這有助于遏制其抄襲論文的僥幸心理,凈化學術環境。
我國學者對學術不端行為已進行較多的分析和研究。總體上看,理論研究很多,實證研究較少。
陸愛華從教育體制、社會環境、畢業分配制度等方面探討研究生科研道德滑坡的原因,提出加強宣傳、重視德育,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和約束機制,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建議[3]。
鄭重、鄭忠梅研究指出,社會的客觀原因和學生個人的主觀原因都會造成研究生學術誠信缺乏,要想幫助研究生構建學術誠信,需要從內外兩個方面加強。外在方面要不斷建設良好的學術環境并建立相應評價制度;內在方面要提高研究生的自律能力,嚴抓養成教育[4]。
趙延東根據社會調查數據,集中分析了博士生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結果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博士生對學術不端行為持寬容態度。個人的學術能力和對學術的興趣與其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寬容程度有負相關,而有過科研經歷的人卻更可能寬容學術不端行為,博士生對學術不端的寬容程度與周圍導師和同學學術不端行為的頻繁程度有正相關,而學習過科研道德課程者更不能寬容不端行為,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5]。
馬玉超、劉睿智運用結構方程模型研究了個人壓力、個人素質、組織制止和環境支持四個維度對成果內容型不端和社會關系型不端的影響機理,結果發現兩類不端行為的影響因子及其力度有所不同。個人素質對兩類學術不端行為均存在負向影響力,個人壓力對兩類學術不端行為均存在正向影響力,環境支持對社會關系型不端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力,組織制止對成果內容型不端行為有較顯著的負向影響力,據此應注重提升高校科研人員的學術誠信素質,制定可操作的學術規范,建立適度的組織懲戒和社會懲戒制度,并努力創建寬松的學術研究氛圍[6]。
李建國等指出,造成研究生學術誠信危機的原因包含兩點:1.外部社會環境影響、學校教育疏漏和學術評價制度不健全;2.研究生個體價值觀念扭曲、誠信意識缺失[7]。
諸位學者的研究從內部和外部兩方面分析了學術不端行為的誘因,對學術誠信的研究作出了貢獻,但同時也存在研究不夠系統深入,研究結論的可操作性和普適性不強等。所以,注重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是進一步深化學術不端研究的方向。本文根據對某大學研究生的抽樣調查,結合收集的有關數據,就影響研究生對于學術不端行為中的論文抄襲態度的相關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抽樣方法,調查研究生的人口學變量、個人特征、所處環境特征和對論文抄襲的態度。將人口學變量、個人特征、環境特征作為自變量,對論文抄襲的態度作為因變量,并對變量進行賦值。使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探索影響研究生對論文抄襲態度的相關因素。
自變量的第一部分是人口學變量,調查被訪者的性別、年齡、專業。對變量進行賦值,其中性別為男賦值為1,性別為女賦值為0;理工類專業賦值為1,文史類專業賦值為2;年齡值為被訪者實際填寫的年齡。
自變量的第二部分是個人特征變量,調查被訪者工作經歷、工作預期、學術能力、科研項目和學術興趣。在調查工作經歷時,詢問被訪者是否有工作經歷,變量命名為“工作經歷”,將“是”賦值為1,“否”賦值為0。在調查工作預期時,詢問被訪者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有怎樣的預期,設置“做好本職工作”“成為業務骨干”“在某領域有影響”“成為某領域領軍人物”四個選項,表示對工作的預期由低到高,變量命名為“工作預期”,分別賦值為1、2、3、4。在調查學術能力時,詢問被訪者認為自己的學術能力如何,設置“很弱”“較弱”“較強”“很強”四個選項,表示學術能力由低到高,變量命名為“學術能力”,分別賦值為1、2、3、4。在調查科研項目時,詢問被訪者是否參加過科研項目,變量命名為“科研項目”,將“是”賦值為1,“否”賦值為0。在調查學術興趣時,詢問被訪者是否是因為對學術研究感興趣而選擇讀研究生,變量命名為“學術興趣”,將“是”賦值為1,“否”賦值為0。
自變量的第三部分是環境變量,調查被訪者科研道德與學術誠信上課情況和對周圍論文抄襲現象的感知。在調查科研道德與學術誠信上課情況時,詢問被訪者上過幾次學校開設的科研道德與學術誠信課程,設置“沒上過”“一次”“兩次”“三次及以上”四個選項,變量命名為“上課情況”,分別賦值0、1、2、3。在調查對周圍論文抄襲現象的感知時,詢問被訪者周圍同學論文抄襲現象是否普遍,設置“不普遍”“比較不普遍”“比較普遍”“普遍”四個選項,表示普遍程度由低到高,變量命名為“周圍現象”,分別賦值1、2、3、4。
研究中設置三個因變量:1.被訪者自身是否有論文抄襲行為;2.對論文抄襲受到處罰是否同情;3.對論文抄襲行為是否原諒。在調查被訪者自身是否有論文抄襲行為時,詢問被訪者在學術論文寫作中,是否有引用他人作品中的資料(包括句子、段落、圖表、數據等),而沒有注明來源的經歷,變量命名為“自身抄襲”,將“是”賦值為1,“否”賦值為0。在調查被訪者對論文抄襲受到處罰是否同情時,詢問被訪者是否同情因論文抄襲而受到處罰的人,變量命名為“同情”,將“是”賦值為1,“否”賦值為0。在調查被訪者對論文抄襲行為是否原諒時,詢問被訪者是否認為論文抄襲可以原諒,變量命名為“原諒”,將“是”賦值為1,“否”賦值為0。用“自身抄襲”“同情”“原諒”三個變量測定對論文抄襲的態度。
編制調查問卷,問卷采用不記名形式,每道題都為單選,發放問卷進行調查。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某大學的研究生,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101份,問卷回收率為84.17%,問卷回收率較高。研究對象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其中,男生占63.4%,女生占36.6%,理工類專業占61.6%,文史類專業占38.4%,符合該大學的男女比例和專業比例。被調查的研究生年齡,22歲至24歲占90%以上。

表1 被訪者情況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使用SPSS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樣本中,63.4%的被訪者無工作經歷,36.6%有工作經歷。在對未來工作的預期中,26%的被訪者選擇做好本職工作,39%的被訪者選擇成為業務骨干,25%的被訪者選擇在某領域有影響,10%的被訪者選擇成為某領域領軍人物。在對學術能力的自我評估中,11.9%的被訪者認為自己的學術能力很弱,62.4%的被訪者認為自己的學術能力較弱,24.8%的被訪者認為自己的學術能力較強,1%的被訪者認為自己的學術能力很強,73.4%的被訪者都認為自己的學術能力處在比較弱的狀態。53.5%的被訪者參加過科研項目,46.5%的被訪者沒有參加過科研項目。49.5%的被訪者是因為對學術研究有興趣而選擇讀研,50.5%的被訪者不是因為興趣。
被訪者對科研道德與學術誠信課程的上課次數,5.9%的被訪者沒上過,6.9%的被訪者上過一次,47.5%的被訪者上過兩次,39.6%的被訪者上過三次及以上,平均上課次數為2.21次。總體上看學生這門課的出勤率較好。被訪者對于周圍論文抄襲現象的感知,14.9%的被訪者認為不普遍,35.6%的被訪者認為比較不普遍,43.6%的被訪者認為比較普遍,5.9%的被訪者認為很普遍,認為比較普遍的占比最高,可見周圍的論文抄襲現象比較嚴重。
在調查被訪者自身是否有過論文抄襲時,64.4%的被訪者回答沒有,35.6%的被訪者回答有,總體看來,有過論文抄襲經歷的學生比例較低。27.7%的被訪者認為因論文抄襲而受到處罰是值得同情的,72.3%的被訪者回答是不同情的。31.7%的被訪者認為論文抄襲可以原諒,68.3%的被訪者回答不能原諒。目前看來,認為論文抄襲不能同情與不能原諒的學生占比很大。
(二)相關性分析
使用SPSS軟件對各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選取Pearson相關系數,采用雙側檢驗,得到相關系數矩陣表。研究生自身是否會有論文抄襲經歷與年齡(P值為0.028)和周圍現象(P值為0.032)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顯著相關,其他自變量與其無關。自身抄襲與年齡二者呈負相關,年齡越大,學生自身論文抄襲的可能性越低。自身抄襲與周圍現象二者呈正相關,周圍論文抄襲現象越普遍,學生自身論文抄襲的可能性越大。
對論文抄襲是否原諒與學術興趣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相關(P值為0.001),其他自變量與其無關。對論文抄襲是否原諒與學術興趣二者呈負相關,對學術研究越感興趣,原諒論文抄襲的可能性越低,對論文抄襲是否同情這個因變量與所有自變量都不相關。
(三)回歸分析
本研究設置的因變量都是[0,1]變量,故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對于自身論文抄襲現象,建立第一個回歸模型。
自身抄襲=a+b*年齡+c*周圍現象(a為常量,b為年齡的系數,c為周圍現象的系數)
使用SPSS軟件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方程整體顯著性為0.013<0.05,回歸方程整體顯著。Cox&Snell R2為0.086,表明回歸方程的8.6%可以被解釋。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回歸分析結果1
由表2可以看出,年齡這一變量的P值為0.054>0.05,對自身抄襲的影響不顯著,所以剔除該因素。周圍現象的P值為0.043<0.05,對自身抄襲影響顯著且系數為正,所以周圍現象是自身抄襲的影響因素,且為正向影響,周圍論文抄襲的現象越普遍,自身抄襲論文的可能性越大。
關于對論文抄襲的原諒,建立第二個回歸模型。
原諒=d+e*學術興趣(d為常量,e為學術興趣的系數)
使用SPSS軟件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方程整體顯著性為0.001<0.05,回歸方程整體顯著。Cox&Snell R2為0.109,表明回歸方程的10.9%可以被解釋。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回歸分析結果2
從表3可以看出,學術興趣的P值為0.001<0.05,對原諒影響顯著,學術興趣是原諒的影響因素,其系數為負,呈負向影響,研究生對學術越感興趣,對論文抄襲持原諒態度的可能性越低。
通過抽樣調查,結合問卷調查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探討了影響研究生論文抄襲態度的相關因素,并根據研究結論給出關于學校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相關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數據分析得到相關結論。
1.周圍論文抄襲普遍程度和自身學術興趣是影響研究生論文抄襲態度的關鍵因素。
2.周圍論文抄襲現象的普遍性和研究生自身抄襲論文的可能性呈正相關。
3.研究生對學術越感興趣,對論文抄襲持原諒態度的可能性越低。
(二)建議
針對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合理化建議。
1.要篩選出有學術興趣的研究生。學生只有熱愛學術研究,才不會為了某種目的去抄襲論文,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術研究中,探索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學校應該在研究生錄取時,對學生的學術興趣進行測評。導師應不斷培養、激發學生的學術興趣,使得學生熱愛學術研究。
2.要加大對論文抄襲的檢查力度。如今對論文抄襲的檢查都在使用查重軟件,這能夠起到一定的防抄襲效果,但應看到,查重軟件存在漏洞。因此,在對論文的審查中,除了要使用查重軟件外,更要組織專家對論文抄襲進行人工檢查,在論文人工檢查的環節中及時發現論文抄襲行為。
3.要及時懲治論文抄襲行為。研究生對論文抄襲情況普遍性的感知情況,影響其自身是否抄襲論文,如果學生感覺論文抄襲現象普遍并且抄襲論文的人不會受到懲罰,學生自身也會去抄襲論文。因此,如果發現學生、教師、有關研究者等有論文抄襲的行為,相關單位應予以必要的處罰措施,不應姑息。
[1]吳壽乾.科學研究中的不端行為及其防范[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29-31.
[2]鄧琮琮.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存在7種不端行為[N/OL].中國青年報(2004-02-10)[2015-10-11].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4-02/10/content_8158 09.htm
[3]陸愛華.高校研究生科研道德問題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62-64.
[4]鄭重,鄭忠梅.論研究生學術道德的失范與規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15-117.
[5]趙延東.博士畢業生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態度及成因分析[J].科技與社會,2008(5):45-51.
[6]馬玉超,劉睿智.高校學術不端行為四維度影響機理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1(4):494-501.
[7]李建國,賈玉,管麗兵.近十年來研究生學術誠信問題研究述評[J].高等理科教育,2014(1):33-38.
A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aduate Students'Attitude to Plagiarism
Wang Yusi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81)
Graduate students'attitude towards plagiarism is complicated,so 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attitude.By conducting a survey of some graduate students in an university,this study applies the sample data to do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It analyzed the attitude to plagiarism and explored the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ttitude to plagiari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reading of plagiarism around students and their own academic interests are two key factors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attitude to plagiarism. Finally,proper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re given.
graduate students;attitude to plagiarism;relevant factors
G O
A
1674-5450(2016)03-0140-04
2015-1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172173)
王雨絲,女,遼寧沈陽人,北京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組織行為學與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責任編輯:王鳳娥責任校對:趙偉】